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8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调控血压、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和保护脑细胞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100 m L/d,输液泵泵入,20 m L/h,共14 d。治疗前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测2组病变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提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可明显改善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岭脑梗死责任动脉远端的血流速度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该文旨在研究吡贝地尔缓释片在糖尿病合并老年帕金森患者肢体感觉及自主神经中的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8月间于该院诊疗的糖尿病合并老年帕金森患者共计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口服美多巴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吡贝地尔缓释片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10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H-Y分级情况、肢体感觉情况以及自主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糖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治疗后两组血糖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由原来的H-Y分级4、5级降为3级及以下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由原来的H-Y分级4、5级降为3级及以下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肢体疼痛情况、肢体痉挛、肢体寒凉及不安腿综合症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便秘、口干、盗汗及尿频尿急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贝地尔缓释片在糖尿病合并老年帕金森患者肢体感觉及自主神经中的效果情况良好,可以有效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对本科2009年3~10月住院的3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3%,多为单一用药与静脉注射用药,以拉米夫定的DDDs(用药频度)和DDDc(日均费用)最大。结论:当前本院临床医师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时,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着药物品种选择不恰当、用药方法和疗程不适当等问题;医院应加强对临床医师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与再教育,更新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观念,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44.
目的 通过生脉注射液对内毒素(LPS)致急性肺损伤小鼠的预防性治疗,观察其血液中CD4+/CD8+含量变化及中性粒细胞凋亡情况,探讨生脉注射液在保护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C57小鼠38只,体重22~27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10只;LPS损伤模型组(模型组)10只;生脉注射液预防组(预防组)18只,同时分低、中、高剂量组各6只,分别接受生脉注射液0.05ml/只、0.2 ml/只、0.35ml/只.应用流式细胞法检测各组小鼠的CD4+/CD8+分布及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中性粒细胞凋亡:模型组和生脉组中性粒细胞凋亡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生脉组和模型组间差异不大(P>0.05);CD4+百分比:模型组及生脉组CD4+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生脉组与模型组及治疗组之间CD4+百分比(P>0.05),生脉组与模型组的数据基本持平;CD8+百分比:模型组CD8+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生脉组CD8+百分比与对照组接近(P>0.05),生脉组CD8+百分比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在急性肺损伤中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抑制并不显著,其对CD8+表达的抑制,可能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5.
人CD200基因克隆及pcDNA3-CD200表达质粒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人CD200基因并构建pcDNA3-CD200表达质粒。 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从用200 μg Con A刺激62 h后的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中扩增出CD200基因,与pMD18T载体连接后,做全自动DNA测序,并用亚克隆的方法构建pcDNA3-CD200表达质粒。 结果:从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扩增的人CD200基因与GenBank中人CD200序列(NM -005944)完全相同。 结论:成功地克隆人CD200基因并构建了pcDNA3-CD200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46.
耐药菌是导致住院患者发生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随着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导致了极高的死亡率和沉重的经济负担,给临床治疗带来严峻考验,目前已成为公共卫生事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刘清泉教授团队长期从事急危重症诊疗工作,对急危重症的中医药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耐药菌感染,遵循中医药对疾病认识规律,从临床实践出发,对耐药菌感染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以及治疗方药等方面提出独到见解,并获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7.
100批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分析市场上在售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现状,为其残留的控制提供资料.方法:取100批中药材,在密闭容器中对样品进行酸化并加热蒸馏,以释放出其中的二氧化硫,释放物用乙酸铅溶液吸收,以碘滴定液滴定,根据所消耗的碘滴定液量计算出样品中的二氧化硫含量.结果:100批中药材样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小于30 mg· kg^-1的有44批,在30~150 mg· kg^-1的有22批,在150~400 mg· kg^-1的有29批,19批样品二氧化硫残留量超过了400 mg· kg^-1.结论:此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中药材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快速测定;当前市场上中药材二氧化硫残留的问题十分严重,亟需加强对硫磺熏蒸中药材的规范监管.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胎羊宫内心脏介入手术后孕羊早产相关因素。方法对8只怀孕波尔山羊实施胎羊宫内心脏介入手术。术中监测孕羊心率、血糖、血压及血气值,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48h分别检测孕羊血浆雌二醇(E2)、孕酮(P)、儿茶酚胺、白细胞介素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胎羊宫内心脏介入手术过程中孕羊心率、血压及血气值稳定,血糖略有增高。手术结束时刻孕羊血E2、E2/P、儿茶酚胺水平较术前增高俨〈0.05);术后48h,足月产组孕羊血E2、E2/P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早产组孕羊血E2仍水平持续在较高水平。孕羊血白细胞介素.6在手术结束时点较术前增高俨〈0.05);术后48h,足月产组孕羊血白细胞介紊6明显下降,早产组孕羊血白细胞介素.6水平无明显降低。结论胎羊宫内心脏介入术中孕羊雌孕激素、儿茶酚胺、炎性细胞因子等指标的变化可能是术后孕羊早产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测定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探讨其对急慢性肝炎诊断、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44例检测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结果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TNF-α、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NF-α、IL-6、IL-8水平低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IL-6、IL-8参与急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过程,其血清水平与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受损程度有关,动态测定血清TNF-α、IL-6、IL-8水平有利于监视病情。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生脉、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A组(大剂量治疗组)加用生脉注射液200 mL/日,参附注射液100 mL/日;B组(小剂量治疗组)加用生脉注射液60 mL/日,参附注射液50 mL/日;静脉滴注治疗。观察2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尿量、血乳酸、液体复苏总量、血管活性药物总量、维持血压稳定所需时间、受损器官数目及APACHEⅡ评分、Marshall评分和28天病死率的情况。结果治疗12 h后,A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在改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尿量、乳酸水平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在改善血压、尿量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相比,在改善血压、心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A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受损器官数目、Marashall评分、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Marashal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受损器官数目、Marashall评分、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维持血压稳定所需时间方面,A组短于B组,且液体复苏总量、血管活性药应用总剂量A组少于B组。2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组可在更短的时间内纠正休克和组织缺氧状态,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用药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