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3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178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289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326篇
内科学   340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1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925篇
预防医学   226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438篇
中国医学   265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观察900MHz电磁辐射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分为假辐照组(0mw/cm2)、辐照1组(1mW/cm2)和辐照2组(3mW/cm2)。假辐照组在辐照1组和2组进行辐照时置于常规条件下培养。辐照1组和辐照2组又根据辐照方式不同分为2个亚组:连续辐照亚组,于细胞接种后第2天起每天辐照2h,连续6d;一次性辐照亚组,于接种后第6天一次性辐照12h。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测定细胞膜表面的平均粗糙度,以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表示。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胞内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900MHz电磁辐射后,与假辐照组相比,辐照1组和2组神经干细胞表面粗糙,有"孔洞"、"裂隙"样改变,细胞质均匀化改变,细胞器结构明显改变,细胞核形态结构破坏,核膜消失,染色质固缩、边集,这些改变在辐照2组更为明显。与假辐照组相比,辐照1组和2组细胞表面粗糙度(Ra)明显增加(P<0.05),其中辐照2组较辐照1组更为显著(P<0.05)。前述变化在连续辐照和一次性辐照的细胞中均存在且相似。结论 900MHz电磁辐射可致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胞膜和胞内超微结构出现明显的损伤样改变,且与微波辐照剂量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2.
红细胞变形性是当前微观血液流变学研究的重点问题,而红细胞膜的粘弹性是影响红细胞变形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根据近年来发表的资料对红细胞膜的粘弹性质以及膜结构对这一性质的影响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43.
目的 通过比较伴有和不伴有高黏滞血症病人白细胞膜流动性、白细胞荧光光谱、血浆脂质过氧化和血浆中总胆固醇含量,从而探讨了在高黏滞血症情况下白细胞的改变.方法 100人伴有高黏滞血症和60人不伴有高黏滞血症,用荧光偏振技术测量白细胞膜的流动性;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在250nm激发下,测量白细胞的自体荧光发射光谱;用丙二醛试剂盒测血浆中丙二醛含量;用总胆固醇试剂盒测血浆中总胆固醇含量.结果 伴高黏滞血症组较不伴黏滞血症组,白细胞膜流动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程度大,总胆固醇含量高;高黏滞血症组较不伴黏滞血症组白细胞有三个特征峰值的增加,S1波长为330nm,S2波长为561.4nm,S3波长为654.4nm.结论 伴有高黏滞血症病人白细胞膜流动性变差;血浆MDA水平升高;血浆中总胆固醇增加;白细胞会出现三个强峰峰值的增加S1波长为330nm,S2波长为561.4nm,S3 波长为654.4nm.  相似文献   
44.
[目的]建立兔肺动脉内皮细胞单细胞电泳方法检测DNA的损伤并初步观察肺心病患者血清对兔肺动脉内皮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用胶原酶Ⅰ消化分离获得兔肺动脉内皮细胞(RPAECs),将血管内皮细胞与含不同浓度肺心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的培养基共同孵育12h,收集细胞利用溶解液破坏细胞膜,再用高盐溶液将细胞DNA解链,然后对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AGE)。电泳后经溴乙啶染色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彗星样的电泳形状,判断细胞DNA的损伤程度。[结果]高浓度的肺心病患者血清作用后的内皮细胞,可见彗星样电泳形状。[结论]高浓度肺心病患者血清对兔肺动脉内皮细胞的DNA有损伤。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浆细胞膜糖蛋白(PC1)基因4号外显子K121Q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 RFLP)、DNA测序等技术检测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16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98名正常糖耐量对照者PC1基因K121Q的多态性分布情况,同时采用PCR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 SSCP)筛查该区域其他可能与2型糖尿病发生有关的多态性位点。结果糖尿病患者中KK基因型143例(86.67%),KQ基因型22例(13.33%),QQ基因型0例(0.00%),K、Q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3.33%和6.67%;正常对照组中KK基因型85例(86.73%),KQ基因型12例(12.25%),QQ基因型1例(1.02%),K、Q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2.86%和7.14%,2组人群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型糖尿病患者中Q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IR)、血糖、胰岛素、血脂等均略高于KK基因型的患者,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中国上海地区汉族人群Q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欧洲白种人。结论目前尚不能确定PC1基因K121Q多态性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PC1基因的K121Q多态性具有明显的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46.
去除血型抗体制备O型红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去除血浆中血型抗体的O型红细胞的制备工艺,为临床提供安全的O型红细胞制剂。方法使用处理后的冰冻干燥A型、B型红细胞膜,分别加入O型红细胞血浆中吸附血浆血型抗体物质,并检测吸附后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结果使用海藻糖冻干保存红细胞膜可保存其抗原性,吸附后,可去除血浆中抗A、抗B抗体80%—99%,同时红细胞变形指数、ATP、渗透脆性、上清游离Hb含量与吸附前(正常红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在正常参考范围;流式结果显示,吸附后采用离心方法,红细胞膜去除率可达到77%。结论用冰冻干燥红细胞膜去除ABO血型抗体为O型红细胞的他型输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7.
近年来对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的研究逐渐增多,其结果显示,EPO-R是一种细胞膜受体,含有507个氨基酸,结构包括:①胞膜外的4个半胱氨酸残基及近跨膜区的WSXWS结构;②跨膜区域;③胞浆部分、其中近跨膜区是增殖信息的传递部位,而远膜部位则是信息下调部位。EPO-R基因位于19P上、长度为5 ~6.5kb,由8个外显子及7个内含子组成。EPO-R与疾病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8.
面部基底细胞癌中CD44、PC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军  卓明英  张丽娥  吴茜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6):412-414,I109
目的 探讨基底细胞癌 (BCC)CD4 4及PCNA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P法行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 4 0例BCC中CD4 4s、CD4 4V6及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 4 0例BCC瘤细胞的细胞膜CD4 4s染色均 (- ) ,肿瘤部分间质细胞、附属器细胞膜 ( ) ;8例皮肤基底层、棘层细胞 ( )、BCC与皮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 (P <0 0 1)。39例BCC瘤细胞的细胞膜CD4 4V6染色均 (- ) ,1例弱 ( ) ,部分间质细胞、附属器细胞膜 ( ) ;8例皮肤基底层、棘层细胞 ( ) ;BCC与皮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 (P <0 0 1)。 4 0例BCC瘤细胞核PCNA染色均 ( ) ,其中 18例强 ( ) ,2 2例弱 ( ) ;2例皮肤基底层、棘层细胞核染色强 ( ) ,6例弱 ( ) ;BCC与皮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 (P <0 0 1)。结论 BCC瘤细胞均不表达CD4 4 ,肿瘤细胞不能与基质中透明质酸相结合 ,限制了瘤细胞向基质游离生长 ,临床表现以局部浸润生长为主 ,基本上不发生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49.
中性粒细胞膜流动性与糖尿病肾病、感染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膜流动性改变在糖尿病患者肾病与感染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47例健康成人用荧光探针标记技术测定PMN膜流动性,采用比色法测定维生素C、同步荧光法测定细胞膜维生素E及丙二醛(MDA),DTNB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比色法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微柱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A1、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清蛋白。结果糖尿病患者PMN荧光偏振度及微粘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MN微粘度随着病程的增加而增高,膜流动性则降低;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外周血PMN膜微粘度与空腹血糖、HbA1C无相关,r分别为0.10(P>0.05)、0.09(P>0.05),与尿A lb/Cr比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521(P<0.01);PMN膜微粘度(η)与吞噬、杀菌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01(P<0.05)、-0.256(P<0.05);PMN膜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V itE、GSH-PX显著降低;V itC、过氧化氢酶虽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影响PMN微粘度的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MDA,其次是V itE。结论PMN膜流动性降低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糖尿病易发感染的原因之一,是造成糖尿病患者PMN吞噬、杀菌功能降低的重要原因。PMN膜上氧化与抗氧化体系失衡是导致膜流动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0.
神经递质与神经干细胞分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学术背景: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主要依赖于周围特殊的微环境.神经递质不仅介导神经元之间和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的信息传递,其作为细胞外环境中的一员,也参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目的:深入认识几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榆索Pubmed数据库1998-01/2006-01的相关文献,检索词"nerval stem cells,differentiation,neurotransimitter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01/2006-01的相关文献,检索词"神经干细胞,分化,神经递质",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榆索到94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神经递质及神经干细胞分化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Meta分析.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对神经递质在神经干细胞分化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汇总分析.所选用的30篇文献中,1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神经递质是神经元合成的化学物质,起着传导信息的作用.谷氨酸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一种主要的兴奋性递质,对突触信息的传递和贮存、突触可塑性的形成和维持产生重要影响.氨基丁酸是脑内含量较高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介导大约30%~40%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的功能,此外还具有自分泌/旁分泌功能.乙酰胆碱可通过激活α-7样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导致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嗅球细胞神经突起过度生长.一氧化氮广泛参与神经细胞的存活、分化和可塑性的发生.在成体脊髓、脑干和一些脑区.甘氨酸受体通过突触后细胞膜Cl通透性而起到突触后抑制作用.结论:神经递质作为细胞"微环境"的一部分,与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密切相关,其如何影响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增殖及大量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是目前研究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