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9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5篇
中国医学   1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目的:比较辅料(糊精、可溶性淀粉、甘露醇、微晶纤维素)种类及其不同配比对清毒消瘀颗粒粉体学性质的影响,并优选该制剂的制粒工艺。方法:以颗粒吸湿性、溶化性、成型性、流动性为指标,采用粉体学的研究方法筛选最佳辅料及其配比,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清毒消瘀方浸膏粉与辅料的配比、乙醇体积分数及用量对清毒消瘀颗粒制粒工艺的影响。结果:选择糊精-甘露醇(1∶1)为混合辅料,清毒消瘀方浸膏粉与混合辅料的配比1∶2,乙醇体积分数85%,乙醇用量13%;清毒消瘀颗粒的成型率、休止角、平衡吸湿率、溶解率分别为94.01%,33.72度,3.562%和97.3%,RSD依次为0.6%,1.6%,1.7%,1.9%。结论:甘露醇的阻湿效果好,与糊精联合使用后制成的清毒消瘀颗粒成型率高、吸湿率低、流动性好、溶解率高,且甘露醇可有效改善颗粒的口感。优选的制粒工艺条件稳定可靠、重复性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2.
中药粉体的物理性质与屈服压力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考察中药粉体物理性质与屈服压力的相关性。方法:利用Heckel方程中屈服压力来表征粉体的可压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考察中药粉体的休止角、崩溃角、平板角、含水量、松密度、振实密度、吸湿性、平均粒径等参数与屈服压力的相关关系。结果:模型药物中屈服压力在52.76~261.64 MPa,其中麦冬、金钱草、五倍子提取物的屈服压力较大,回归方程表明休止角、振实密度、吸湿性、平均粒径与屈服压力呈明显的正相关,崩溃角、平板角、含水量、松密度与屈服压力则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中药粉体的物理性质是影响其可压性的重要因素,其中休止角、振实密度、吸湿性和平均粒径对可压性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3.
对微粉硅胶的粉体学性质进行了归纳,并对制备工艺、表面改性、干燥工艺等影响粉体学性质的因素加以分析;对多种结构的介孔二氧化硅及微粉硅胶的促崩解、助悬、促吸收等新用途进行了介绍。虽然微粉硅胶用于药物输送系统已有较多报道,但目前的研究都只局限于一些药物在动物细胞中的传递,在将来的实际应用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体内代谢、急性和长期毒性、长期稳定性、循环性能等,特别是药物载药系统在体内的详细过程及毒理学研究,将微粉硅胶用于临床之前还要进行长期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4.
目的考察不同干燥工艺对六味地黄提取物物理性质与粉体学性质的影响。方法选用六味地黄提取物考察了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及冷冻干燥对六味地黄提取物物理性质与粉体学性质的差异。结果六味地黄喷雾干燥所得浸膏粉的黏性较小,所得粉粒较细小、圆整,且压缩度、抗张强度、吸湿速率及平衡吸湿量均比真空干燥的大。冷冻干燥所得浸膏粉的比表面积、孔容均比真空干燥的大。结论干燥方式及原理的不同导致了干燥产物物理性质与粉体学性质的差异,应根据不同制备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45.
三生合欢饮减压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唐岚  计燕萍  钱建华  高蔡联  单伟光 《中草药》2013,44(14):1918-1924
目的 探索减压提取在中药复方三生合欢饮制备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首先以辛弗林、厚朴酚等为评价指标,获得三生合欢饮减压提取法的工艺参数,然后比较了减压与常压水提取的有效成分提取率、浸出物得率、挥发性成分、浸膏粉粉体性质,以及枳实和厚朴提取前后的微观结构.结果 减压提取的优化工艺为真空度0.08 MPa(温度60℃),料液比为1∶10,提取2次,每次30 min;与常压相比,减压提取辛弗林提取率提高了约13%,厚朴酚提取率提高了约10%,知母皂苷BII提取率与常压提取相当;干膏收率降低了约33%.挥发性成分比较表明,减压提取所得挥发成分基本与常压提取相同,但其量比常压提取低.浸膏粉与常压水提醇沉粉体的流动性、吸湿性相似.厚朴、枳实的扫描电镜图表明,减压提取未使细胞壁破裂,细胞呈现排列紊乱、皱缩,但完整性比常压提取好.结论 三生合欢饮采用减压提取从能耗、提取效果、对后续制剂的便利上看均优于传统的常压提取方法,可以推广到中药复方制剂的提取工艺中.  相似文献   
46.
复方贝母散超微粉的制备及粉体表征和物理特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复方贝母散为研究对象,探讨复方中多种类多质地药物超微粉的制备及其性质.通过对细粉和超微粉的粉体表征及物理性质进行比较研究,为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复方的推广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粒径和细胞破壁率为指标,采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药物各级超微粉的粒径,筛选超微粉碎工艺.从外观性状与显微形貌、粉体粒径与比表面积等方面对药物细粉和超微粉进行比较.以吸湿率和休止角为指标,考察超微粉与细粉的吸湿性与流动性变化.结果:平贝母、麻黄、甘草、炒苦杏仁振动磨粉碎60 min,炙百部振动磨粉碎40 min,细胞破壁率>95%.物理性质研究表明,药物经超微粉碎后,外观颜色呈变浅趋势,更均匀细腻,扫描电镜显示,颗粒粒径分布更窄,失去常见的显微鉴别特征.植物药的流动性减小,矿物药的流动性增大.平贝母、麻黄和甘草的吸湿性呈减小趋势.结论:与细粉相比,超微粉的外观、显微特征、流动性与吸湿性均发生改变,为中药超微粉的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球晶造粒技术使微粒晶型在结晶或反应过程中直接转变为球形聚集体,从而改善微粒的第二性质,如流动性和可压性,使其可以直接用于压片。本文介绍球晶造粒技术制备药用可直压微粒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48.
背景:磷酸钙骨水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骨修复材料与药物载体。 目的:制备载药磷酸三钙骨水泥,并分析其体外释放性能。 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磷酸三钙前躯体,经高温煅烧研磨获得α-磷酸三钙粉体,测试含不同浓度(1.25%,2.5%,3.75%,5%)抗生素(头孢拉定或头孢氨苄或环丙沙星)骨水泥,浸泡不同时间后(6 h、12 h、24 h、2 d、3 d、4 d、 5 d、6 d、7 d、8 d)的药物体外释放浓度。 结果与结论:制备的磷酸三钙粉体粒度约2 μm,结晶度良好。载不同抗生素的骨水泥体外释放都受自身物理性质的影响。载药骨水泥中环丙沙星能够满足长时间缓释,并能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缓释浓度,头孢类药物由于自身稳定性等原因,缓释效果并不理想。头孢氨苄的水解速率较低,环丙沙星的光降解条件比较苛刻,因此两者释放未受太大影响,与Higuchi模型基本吻合;头孢拉定的水解速率相对较高,对体系的释放驱动力产生较大影响,使得释放不再遵循Higuchi模型。  相似文献   
49.
聚氨酯与丝素粉体共混膜的血液吸附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为了改善医用聚氨酯的亲水性和血液相容性,利用共混的方法制备聚氨酯,丝素粉体共混膜,但是粉体的加入会显著提高共混膜的吸水性,因此会影响体外血液相容的表征.目的:观察丝素粉体的加入对聚氨酯,丝素粉体共混膜亲水性和血液吸附性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08/10在武汉科技学院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功能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医院实验室完成.材料:蚕丝纤维由浙江桐乡市思源纺织有限公司提供,医用聚氨酯由DOW Chemical公司提供.方法:将蚕丝纤维在质量浓度为10g/L,浴比为1:20的Na2C03溶液中煮沸3 h,洗涤晾干后利用自制磨盘磨制成乳白色粉体而得到非水溶性丝素粉体.将丝素粉体加入到聚氨酯溶液中利用液体交换的方法制备了不同丝素粉体含量(0%,10%,30%,50%,70%)的聚氨酯与丝素粉体共混膜.主要观察指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共混膜表面形貌.计算单位体积共混膜上吸附血液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数量.结果:当丝素粉体含量在50%以下时,丝素粉体被包含在聚氨酯大分子中间.当丝素粉体含量在70%时,丝素粉体均匀分布在共混膜表面.随着丝素粉体含量的增加,共混膜吸附血液各组分数量增加.随着时间的延长,共混膜吸附血液的量增加,直到达到动态平衡.在吸附动态平衡过程中,血小板的吸附量下降,主要归功于丝素粉体对其他细胞吸附能力要强于血小板.结论:丝素粉体加入可以明显改善材料的亲水性,并且随着丝素粉体含量的增加,共混膜对血液的吸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以壳聚糖(chitosan,CS)和凹凸棒(attapulgite,ATP)为原料,制备适宜于固化薄荷挥发油的复合辅料。方法 以3%冰醋酸为分散介质分散CS和ATP,薄荷挥发油为模型药物,薄荷挥发油保留率为考察指标,复合辅料改性比例、搅拌时间及搅拌温度为考察因素,通过响应面法优选CS/ATP复合辅料固化薄荷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该工艺条件下复合辅料的粉体性能及固化挥发油后的湿、热稳定性进行测试,同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表征分析。结果 复合辅料CS/ATP固化薄荷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参数:CS与ATP比例为1∶9,搅拌时间为16 h,搅拌温度为55℃。在CS/ATP复合辅料制备工艺优选条件下,50℃放置3 d后,薄荷挥发油的保留率为78.02%,较同等条件下未用CS/ATP固化的薄荷挥发油保留率提高了90.45%;CS/ATP复合辅料粉体性能测试表明,复合辅料阻湿性较好,复合后流动性良好。结论 CS/ATP复合辅料制备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在固化薄荷挥发油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