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58篇
  免费   577篇
  国内免费   1059篇
儿科学   216篇
妇产科学   74篇
基础医学   109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643篇
内科学   5942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4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66篇
外科学   550篇
综合类   7599篇
预防医学   2860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3266篇
  11篇
中国医学   3301篇
肿瘤学   6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413篇
  2015年   435篇
  2014年   917篇
  2013年   1005篇
  2012年   1441篇
  2011年   1785篇
  2010年   1753篇
  2009年   1843篇
  2008年   2014篇
  2007年   2123篇
  2006年   1929篇
  2005年   1749篇
  2004年   1397篇
  2003年   1212篇
  2002年   1075篇
  2001年   1074篇
  2000年   877篇
  1999年   989篇
  1998年   1027篇
  1997年   834篇
  1996年   729篇
  1995年   553篇
  1994年   430篇
  1993年   345篇
  1992年   313篇
  1991年   254篇
  1990年   240篇
  1989年   262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康复、出院后,最担心的就是复发。因此,出院后该注意什么,如何休养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就成了患者及其家属十分关心的问题。防乙肝复发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坚持连贯合理用药乙肝患者完成了一个阶段的治疗,疾病基本康复,接下来仍需在医生指导下,继续巩固治疗,按时、按疗程用药,以防病情"反弹"。一般急性乙肝还需用药1~2个月,然后逐渐停药。  相似文献   
42.
冯瑞 《基层医学论坛》2014,(32):4413-4415
重型肝炎具有病情重、发展快、药物治疗效果差、病死率极高的特点,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人工肝支持系统为治疗重型肝炎提供了新的手段,其中血浆置换目前在临床应用最为成熟和普遍[1]。我院自2008年1月-2014年4月为108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通过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3.
慢性病毒性乙型重型肝炎的始发病因为"湿热疫毒",继发病理因素有瘀血和水湿.病变的实质是"大块性(全小叶)或亚大块性新鲜的肝实质坏死",即脏之形体实质损坏.基本病机为"湿热疫毒"损伤肝体,即"毒损肝体",进而导致肝用受损,并产生瘀血,形成肝"体用同损"、"毒瘀胶着"的局面."毒损肝体"的脏腑影响主要涉及肝脾肾,其病机特点为:肝胆热毒炽盛,肝脾严重瘀血,肝肾阴精亏耗,肝脾肾气阴两伤.  相似文献   
44.
王国玮 《北京中医药》2006,25(9):540-542
肝炎为西医病名,中医称之为肝病,此病患者多表现有肝、胆、脾、胃等脏腑证候,如肝胆不畅、肝胃不和、湿热内阻,抑或寒湿郁阻等征象.有少数患者病程迁延,日久不愈,甚至病情恶化,还可出现肝脾同病、肝肾同病等证,病有新久,证有虚实,内脏相关,气血互生,可以两脏同病,也可以多脏腑乃至气血同病,其中肝脏的功能盛衰至关重要.从生理功能讲,肝为将军之官、主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其核心功能在疏泄,由于肝失疏泄导致发病,人一旦发病又会导致肝之疏泄无能,故治疗用药之时,务令肝之气机通畅,促使肝之疏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5.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引起慢性肝炎和肝癌的主要病因之一。HCV感染可刺激靶细胞(肝细胞)产生干扰素和干扰素刺激因子,后者能在HCV感染复制周期的不同阶段抑制病毒。因此,肝细胞自身的天然免疫对识别和阻断HCV感染复制至关重要,是机体抗HCV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之一。然而,HCV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逸肝细胞的天然免疫反应。本文主要描述肝细胞的抗病毒机制对HCV的识别、抑制以及HCV逃逸和拮抗肝细胞天然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6.
24例甲巯咪唑致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甲巯咪唑致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发生特点与规律,为防治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中有关甲巯咪唑致胆汁淤积性肝损伤(黄疸)的个案报道,并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 获8篇个案报道,共计24例患者,其中男性1例,女性23例;年龄48~58岁共8例,均为女性,占33.33%;其次为37~47岁共7例,均为女性,占29.17%。合并用药与甲巯咪唑单次给药相比,致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发生率未见差异(25.00% vs 25.00%,P>0.05);诱导期以21~35 d为主,占比58.33%,其次为7~21 d,占比37.50%。药物与不良事件因果关系诺氏(Naranjo''s)评分肯定4例(16.67%),很可能20例(83.33%)。结论 中年女性甲亢患者为甲巯咪唑致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高危人群,宜对其进行中短期用药监护,权衡利弊,尽量避免和减少药源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比较甲型肝炎(甲肝)和戊型肝炎(戊肝)在不同预防接种阶段的流行病学特征,并结合疫苗使用情况,为优化戊肝疫苗使用建议提供参考。方法 将2004-2015年分为2004-2007、2008-2011和2012-2015年3个阶段,年龄划分为0~、20~、30~和≥ 40岁组,比较不同时段、不同年龄组报告发病率的差异;同时描述疫苗批签发及甲肝疫苗使用情况。结果 2004-2015年,中国甲肝报告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t=-12.15,P<0.001),戊肝报告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t=6.63,P<0.001)。甲肝和戊肝月均报告发病数分别由2004-2007年的6 515、1 491例变化为2012-2015年的1 986、2 277例,戊肝每年3月出现发病峰值且持续出现。东、中、西部地区甲肝报告发病率均下降明显,但西部(3.46/10万)仍明显高于东部(1.13/10万)和中部(1.14/10万)(χ2=32 630,P<0.01);中、西部地区戊肝上升明显,东部地区较为平稳(2.66/10万),但仍高于中部(1.74/10万)和西部(1.58/10万)(χ2=6 009,P<0.01)。甲肝0~19岁人群下降84.36%;戊肝≥ 20岁人群报告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年龄越高、报告发病率越高。甲肝疫苗接种率由62.05%提高到93.54%,接种率与甲肝报告发病率呈负相关(F=10.69,χ2<0.05)。结论 2004-2015年中国甲肝发病快速下降,戊肝发病仍在上升,应推动戊肝疫苗在人群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48.
李璐 《安徽医药》2005,9(8):634-634
目的探讨肝炎孕妇分娩期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例乙肝、1例丙肝、1例乙肝合并二期梅毒在分娩期采用心理、基础、专科的护理.结果4例乙肝孕妇经过分娩期良好护理、合理治疗,恢复良好,如期出院.结论对肝炎孕妇分娩期护理,既要考虑到肝炎损害,又要掌握生理变化,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基础、专科的护理,使孕妇能安全渡过分娩期.  相似文献   
49.
目的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进行超声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方法在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各50例,分为原发组与病毒组,观察与分析两组患者的超声诊断特点。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腹腔琳巴结肿大、肝内细颗粒状回声以及胆管壁增强的发生率都大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而肝实质回声呈弥漫性结节状增生以及肝脏呈现缩小的征状的发生率小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超声诊断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可作为临床上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和研究传染科肝炎治疗用药疗效.方法:将我院传染科在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单号单双数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68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满意度.结果: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满意度分别为86.76%、83.82%,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满意度分别为98.53%、98.53%,由此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满意度都要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传染科肝炎临床治疗中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这在提高其临床疗效的同时,患者的满意度也大大提升,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保证远期预后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