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58篇
  免费   577篇
  国内免费   1059篇
儿科学   216篇
妇产科学   74篇
基础医学   109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643篇
内科学   5942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4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66篇
外科学   550篇
综合类   7599篇
预防医学   2860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3266篇
  11篇
中国医学   3301篇
肿瘤学   6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413篇
  2015年   435篇
  2014年   917篇
  2013年   1005篇
  2012年   1441篇
  2011年   1785篇
  2010年   1753篇
  2009年   1843篇
  2008年   2014篇
  2007年   2123篇
  2006年   1929篇
  2005年   1749篇
  2004年   1397篇
  2003年   1212篇
  2002年   1075篇
  2001年   1074篇
  2000年   877篇
  1999年   989篇
  1998年   1027篇
  1997年   834篇
  1996年   729篇
  1995年   553篇
  1994年   430篇
  1993年   345篇
  1992年   313篇
  1991年   254篇
  1990年   240篇
  1989年   262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991.
目的 研究重型肝炎患者苏云金杆菌(Bt)的耐药机制.方法 应用美国BD公司的Phoenix NMIC/ID-55鉴定/药敏板进行鉴定与细菌药敏试验,应用PCR法检测Bt的耐药基因,并经测序及同源性分析证实其分布.结果 该株病原菌经16S rRNA测序及同源性分析(GenBank注册号为FJ932761)证实为Bt;对氨苄西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四环素、夫西地酸、利奈唑胺敏感,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西丁、莫匹罗星等药耐药;PCR扩增1种AMEs耐药基因阳性,经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证实为ant(3")-Ⅰ,于GenBank注册号为FJ644661.结论 Bt对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主要与ant(3")-Ⅰ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了解江西省农村地区10岁以下儿童抗-HAV,为农村地区甲肝防控提供策略。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10岁以下儿童采集650份血清标本用ELISA法进行抗-HAV测定。结果抗-HAV总体阳性率为43.08%,男女阳性率分别为42.13%和44.22%,不同性别儿童甲肝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儿童血清抗-HA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江西省农村地区10岁以下儿童甲肝抗体流行率在临界边缘,仍有暴发和流行的可能。建议对特定年龄组接种甲肝疫苗,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甘肃省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基因型的分布,以及阿德福韦酯(ADV)等核苷类似物(NAs)治疗中耐药与HBV基因型、用药方式的关系.方法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7例CHB患者,根据是否应用核苷类似物治疗分为治疗组(n=75)和对照组(n=12).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HBsAg、肝功能、HBV DNA和HBV基因型及耐药位点.结果 入组CHB患者中基因C型72例(82.76%),B型9例(10 34%),D型5例(5 75%),F型1例(1.15%).其中治疗组48例出现耐药,耐药率64.00%,对照组3例耐药,耐药率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487,P<0.05).治疗组中,ADV单药治疗18例,耐药率为61.11%,序贯或联合治疗24例,耐药率66.67%,耐药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38,P> 0.05); ADV治疗的CHB病例中基因C型34例,耐药率70.59%,B型5例,耐药率60.00%,不同基因型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肃地区HBV基因以C型为主,而ADV治疗后不同基因型对耐药影响不大,用药方式对耐药率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基础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宁波市区完成基础乙型肝炎免疫的466名入园儿童进行研究,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方法进行抗-HBs水平检测;应用单因素x2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免疫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466名接受基础免疫的儿童中,371人(79.61%)抗-HBs阳性,95人(20.39%)抗-HBs阴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抗-HBs阴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接种单位属地(OR=0.581,95% CI:0.336~ 1.005)、家庭经济水平(OR=2.047,95%CI:1.349 ~3.106).结论 接种属地和家庭经济状况可能是影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凝血四项在肝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急性肝炎患者(急性肝炎组)68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77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5例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各组间水平差异.结果 急性肝炎组与对照组TT、APT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0±3.56)s比(12.26±0.75)s,P<0.05].肝硬化组TT、APTT、FIB、PT分别为(24.36±2.24)s、(58.18±4.86)s、(1.70±0.30) g/L、( 16.83±3.25)s,与对照组的(16.99±0.78)s、(37.90±4.31)s、(2.97±0.78) g/L、( 12.26±0.75)s和急性肝炎组的(17.33±1.05)s、(37.91±2.42)s、(3.07±0.13)g/L、(11.10±3.56)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凝血四项检测可用于评估肝脏储备功能,辅助监测肝病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6.
CD28基因启动子-372G/A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刺激分子CD28在机体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CD28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HBV感染结局并可能与乙型肝炎慢性化有关.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分析CD2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关系,为探索慢性乙型肝炎的易感基因和抗性基因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997.
核苷(酸)类似物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苷(酸)类似物由于其口服方便、不良反应较轻、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效果明显、可选择的种类逐渐增多而成为继干扰素α之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选择之一。现根据已发表的临床研究,对已批准上市的抗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应用做一介绍。一、抗HBV的主要核苷(酸)类似物 1.拉米夫定(lamivudine):最早应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  相似文献   
998.
杜宁  孙启光 《传染病信息》2000,13(4):179-180
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是指门脉高压患者发生的胃粘膜的特殊病变,即表现为胃粘膜无明显炎症,可见粘膜下血管的扭曲和扩张。随着胃镜检查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发现许多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并非是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其中30%~50%来源于PHG,而PHG又主要见于肝炎后肝硬化。本文对我院158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PHG的肝炎后肝硬  相似文献   
999.
HBsAg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HBV转基因小鼠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HBsAg重组腺病毒Ad—S转染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C)诱导HBV转基因(Tg)小鼠免疫应答的作用特点及其可能的治疗作用。方法Tg小鼠的骨髓细胞体外扩增为DC,转染Ad—S或被HBsAg蛋白冲击后,与pcDNA3.1(+)-S质粒分别免疫Tg鼠,用流式细胞术、乳酸脱氢酶释放法、酶联免疫分析(ELIS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分别检测脾脏T细胞内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血清HBsAg,抗-HBs、HBVDNA及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肝脏组织学及HBsAg和HBcAg表达。结果免疫后1~2周,DC/Ad-S比DC/HBsAg和pcDNA3.1(+)-S诱导rrc分泌干扰素7(IFN-g)和特异性CTL均显著增强,而DC/HBsAg组CTL较pcDNA3.1(+)-S组增强(P〈0.05);DC/HBsAg免疫后1、2、4周CTL迅速减弱,DC/Ad-S在1、2周CTL差异不明显,但至4周时明显减弱。免疫后1~4周,对Tg鼠血清HBsAg、HBVDNA及肝组织HBcAg和HBsAg表达的抑制作用最强为DC/Ad-S免疫,其次为DC/HBsAg,显著强于pcDNA3.1(+)-S(P〈0.05或P〈0.01)。肝脏组织学、血清抗-HBs和ALT水平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d—S转染的DC比HBsAg冲击的DC和DNA疫苗诱导更强的Tcl和CTL应答,能较迅速抑制HBV转基因小鼠血清HBsAg、HBVDNA和肝脏HBcAg和HBsAg表达。  相似文献   
1000.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双变异患者中医证型特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HBVC基因启动子(BCP)双变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方法:选择HBs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8例进行观察。中医证型分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5型;BCP双变异检测,采用微板核酸杂交法。结果:BCP双变异的总检出率为36.31%(61/168),其中,湿热中阻型BCP双变异检出率最高(54.24%),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肝郁脾虚型BCP双变异检出率(36.36%)虽低于湿热中阻型(P〈0.025),但却明显高于肝肾阴虚型(13.04%)及瘀血阻络型(10.53%),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肾阴虚与瘀血阻络两型BCP双变异检出率均较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BV BCP双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特点以湿热中阻为主,肝郁脾虚居次,临床治疗要重视清热利湿,舒肝健脾治法或方药的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