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0篇
妇产科学   80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s-PE)伴发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特点.方法:2006年12月至2012年4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共收治s-PE患者246例,其中伴MS者80例(代谢组),未伴MS者16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孕期体重指数(BMI),发病孕周、终止妊娠孕周、临床体征、生化指标、并发症及母婴结局.结果:代谢组患者的BMI、水肿、胸水、腹水、脂肪肝发生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尿酸(UA)、24h尿蛋白定量、肌酐(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水平、早产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PE伴发MS者脂肪肝发生率较高,糖脂代谢异常较重,易发生肝肾功能损伤,且早产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42.
益母草注射液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应用益母草注射液预防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于2007年4至8月,选择全国15所三级医院440例因产科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益母草组147例,于胎儿娩出后子宫肌壁注射益母草注射液40 mg,术后2 h开始,益母草注射液臀部肌内注射,20 mg/12 h,共3次;益母草+缩官素组144例,于胎儿娩出后子宫肌壁注射益母草注射液40 mg及缩宫素10 U,术后2 h开始,益母草注射液臀部肌内注射,20 mg/12 h,共3次;缩宫素组149例,胎儿娩出后子宫肌壁注射缩宫素10 U,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中),术后2 h开始,缩宫素臀部肌内注射,10 U/12 h,共3次.观察:(1)产时出血量、产后2、6、12、24、48 h的阴道出血量;(2)产后24 h总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3)产前及产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的差值;(4)不良反应.结果(1)出血量:平均产时出血量益母草组为(368±258)ml,缩宫素组为(269±14t)ml,益母草+缩宫素组为(255±114)ml,3组的产时出血量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2、6、12、24、48 h各组阴道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产后24 h总出血量:产后24 h总出血量益母草组平均为(480±276)ml、益母草+缩宫素组为(361±179)ml、缩宫素组为(381±179)ml,3组术后24 h总出血量分别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3)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益母草组为32.0%(47/147)、益母草+缩宫素组为11.1%(16/144)、缩宫素组为18.8%(28/149),益母草+缩宫素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最低,而益母草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最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产前及产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各组产后与产前比较,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益母草组红细胞计数差值为(0.3±0.5)×1012/L,血红蛋白差值为(9±13)g/L;益母草+缩宫素组红细胞计数差值为(0.2±0.4)×1012/L,血红蛋白差值为(6±10)g/L;缩宫素组红细胞计数差值为(0.2±0.4)×10124/L,血红蛋白差值为(7±30)g/L,缩宫素组、益母草+缩宫素组分别与益母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母草+缩宫素组血红蛋白下降程度最低.(5)不良反应:3组中共有2例发生轻度过敏反应.结论剖宫产术中应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可明显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且药物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3.
脂联素(adiponectin)是一种脂肪组织来源的多肽类激素,在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能量平衡上发挥重要作用[1].脂联素不仅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有关,而且与妊娠期并发症以及胎儿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2].  相似文献   
44.
产时电子胎心监护是一种评估胎儿宫内状态的手段,Ⅱ类监护图形是可疑胎心监护图形,在临床常见,表现形式多样,且不典型,提示胎儿在宫内可疑窘迫,对于该类图形,需正确识别和解读,进行必要的临床干预(如宫内复苏)及后续的再评估。本文重点介绍各种宫内复苏方法及对各种复苏方法的评价。  相似文献   
45.
“单独二胎”政策的开放给产科工作带来一系列的影响;高龄产妇的增多,以及疤痕子宫再生育的风险,会增加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的发生?应加强产前咨询,完善产前筛查与诊断技术,提高诊疗水平,倡导阴道分娩,有效降低剖宫产率以及完善对高危孕产妇的管理与救治?文章通过对“单独二胎”政策出台后的分析,预估产科工作中即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旨在做好相应防范措施,完善孕产妇的管理,加强宣教,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中联合运用超声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胎儿发育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7月的超声发现发育异常的胎儿MRI图像,并将超声结果与MRI图像?检出孕周进行对比,比较超声和MRI对胎儿不同系统生长发育评价的差异?追踪引产或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结果:①在本组被检查的146例胎儿中,通过超声和MRI检查出148种胎儿发育异常,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泌尿系统异常?消化系统异常?骨关节异常?心脏异常?呼吸系统异常和面部畸形等;②146例孕妇娩出包括死胎?畸形儿?正常儿共146例,其中的126例出生后检查正常,9例引产经尸检证实异常,11例出生后检查异常?联合运用超声和MRI相对于单独运用超声对胎儿发育异常的诊断与随访结果更符合;③各孕周的胎儿发育异常检出率不相同;④胎儿发育异常可能与羊水?脐带?胎盘异常相关?结论:联合运用超声和MRI比单独运用超声,对于胎儿发育异常的确诊和明确其病因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47.
卢守莲  黄欢  苗明珠  孙丽洲 《铁道医学》2014,(10):1176-1178
目的:建立一种致死性软骨发育不良的诊断方法。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序分析的方法,对1例超声提示致死性骨骼发育异常胎儿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基因上的R248C以及K650N位点的点突变进行检测。结果:在该例胎儿第15外显子1948位点发现了A到G的突变,导致TK2区第650位密码子赖氨酸被谷氨酸取代,从而导致Ⅱ型致死性发育不良。结论:产前基因诊断可快速、有效地对致死性软骨发育不良胎儿作出病因确诊和分型,防止患儿出生,真正实现优生。  相似文献   
48.
临床实践教学是培养合格医学生的重要环节。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直接以患者为对象进行医学生临床技能训练的传统临床实践教学面临着严峻考验。医学教学模具解决了技能训练资源短缺的矛盾,但局限于教学模具的技能培训容易忽视临床诊疗思维。文章尝试将教学模具联合情景教学法运用于妇产科临床能力培训,并就其在实习教学和考核中应用过程、结果分析等作了一个较为全面的阐述,旨在探索一条可操作性强、高效的妇产科实习培训新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人羊膜上皮WISH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α表达的调节.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WISH细胞分为不同浓度地塞米松(10-8、10-7、10-6、10-5、10-4 mol/L)作用48 h组,和单一浓度地塞米松作用不同时间组(终浓度10-6mol/L,培养24、48、72 h).两组均设空白对照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GR-a mRNA的表达.结果 在不同浓度地塞米松作用48 h后,10-4mol/L组细胞GRα mRNA表达强于空白组,其余各组细胞GR-α mRNA表达均弱于与空白组(P<0.01).在地塞米松作用不同时间组,各亚组细胞GR-α mRNA表达与空白组相比,均明显减弱(P<0.01).结论 低浓度地塞米松可下调WISH细胞中GR-α mRNA表达;高浓度地塞米松可上调GRα mRNA的表达.GR-α mRNA表达不随地塞米松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临床上常规剂量和疗程应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时,不会导致促分娩发动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应用硫酸镁合并低分子肝素及丹参期待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11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随机分为4组(共120例)。A组:硫酸镁常规治疗;B组:硫酸镁+丹参(20ml/d)治疗;C组:硫酸镁+低分子肝素(4100U/d)治疗;D组:硫酸镁+丹参(20ml/d)+低分子肝素(4100U/d)治疗。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的变化判断各组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母婴的影响。结果:4组患者在治疗前临床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4小时尿蛋白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C、D3组的新生儿窒息率较A组显著降低(P<0.05),而在B、C、D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低分子肝素或丹参治疗可改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新生儿的预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