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34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5篇
  4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Ⅱ型受体(BMPR2)基因外显子突变与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CHD/PAH)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66例无血缘关系的CHD/PAH患儿。均为汉族;男39例,女27例;VSD 25例,复杂CHD 20例,PDH 16例,ASD 5例。另收集66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所有对象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方法扩增BMPR2基因的13个外显子编码序列后,对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测序,测序峰图用Sequencher 4.7 Demo软件进行分析,与GenBank人BMPR2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1.病例组检出1例部分性房室隔缺损并二尖瓣前叶裂、PAH患儿BMPR2基因外显子8发生错义突变,经数据库查对,该突变为一新的突变位点,而其余病例与健康对照组均未发现相同位点发生碱基突变;2.病例组9例和健康对照组10例儿童BMPR2基因编码区有一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即c.2811G>A,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我国汉族CHD/PAH患儿中首次发现BMPR2基因外显子8发生错义突变,该新的错义突变可能与CHD并PAH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应用穿孔素(PFP)抗体阻断穿孔效应前后颗粒酶B(GzmB)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方法4周龄BALB/c健康雄性小鼠45只,体质量15~2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毒感染组与PFP抗体治疗组各15只。正常对照组小鼠腹腔接种不含病毒的Eagle氏液0.15mL,病毒感染组和PFP抗体治疗组小鼠腹腔接种0.15mL TCID50为1012L-1的柯萨奇病毒B3 Nancy株病毒液,PFP抗体治疗组于接种病毒后6h、3d腹腔注射PFP单克隆抗体(0.1mg/kg),于接种第10天处死各组剩余小鼠。取各组小鼠心肌组织,40g/L中性甲醛固定24h后,予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组织中GzmB的表达情况,Leica Qwin V3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各组小鼠心肌中GzmB阳性面积所占百分率。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毒感染组:PFP抗体治疗组小鼠分别有4只、2只死亡,正常对照组小鼠无死亡。正常小鼠心肌组织中无GzmB的表达,病毒感染组心肌中可见大量GzmB[(67.13±1.82)%],PFP抗体治疗组心肌组织中GzmB表达[(6.98±1.34)%]较病毒感染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66.180P<0.01)。结论通过PFP至心肌细胞内是GzmB的主要途径,但并非唯一途径,其还可通过其他途径进入靶细胞。  相似文献   
33.
患儿男,8岁。平时无症状,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4个月,于1997年12月以“风湿性心脏病”收入院。体检:体温363℃,脉搏94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112/68mmHg(15/9kPa,1mmHg=0133kPa),体重24kg,身高126c...  相似文献   
34.
我们自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序贯尼莫司汀(nimustine,ACNU)和替尼泊苷(teniposide,VM-26)联合化疗治疗28例恶性胶质瘤.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韩波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2):1421-1423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LAVA)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07-01—2011-05-01我院收治的4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行LAVA、MRCP检查,对良恶性胆道梗阻的LAVA、MRCP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AVA、MRCP检查显示:4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中,末端胆管癌13例,肝门胆管癌5例,胰头癌4例,十二指肠癌2例,壶腹癌1例,十二指肠憩室炎1例,胆管结石12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2例。结论 LAVA和MRCP的联合应用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影像学结果对临床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在矽肺阴影扫描的扫描参数,并评价螺旋CT常规剂量与低剂量的辐射剂量。方法对63例矽肺患者分别用螺旋CT 130mA、60mA、40mA和20mA扫描,记录不同扫描条件下患者辐射剂量,对螺旋CT不同扫描条件下患者辐射剂量、阴影大小、密集度、矽肺分期以及图像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低剂量螺旋CT扫描患者辐射剂量较常规剂量相比明显降低、4种不同扫描条件在矽肺阴影大小、密集度以及矽肺分期无明显差异性,图像质量有差异性,但不影响矽肺的判断。结论20mA是矽肺螺旋CT扫描的最佳低剂量扫描条件,具有辐射剂量小,能全面反映矽肺的特点,可用于矽肺的筛选。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3-CD57+NK细胞及CD3+CD57+NKT细胞在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31例肝细胞癌患者、59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及48例正常人外周血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3-CD57+NK细胞及CD3+CD57+NKT细胞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肝细胞癌组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及慢性肝炎、肝硬化组明显减少(P<0.05),肝细胞癌组外周血中CD3-CD57+NK细胞及CD3+CD57+NKT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及慢性肝炎、肝硬化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通过对CD3-CD57+NK细胞及CD3+CD57+NKT细胞功能的抑制参与了肝癌细胞的免疫逃逸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术(video-mediastinoscopy,VM)在肺癌(无肺癌根治术指征者)、纵隔肿物和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麻并气管插管,71例经胸骨上窝纵隔镜活检术,40例经胸骨旁纵隔镜检查术,49例经肋间纵隔镜手术.结果:160例经VM术后确诊肺鳞癌41例、肺腺癌39例、肺小细胞癌9例、肺大细胞癌1例、腺鳞癌2例、淋巴结炎症9例、淋巴结核12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胸腺癌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霍奇金淋巴瘤3例、心包囊肿1例、胸膜间皮瘤5例、纵隔神经母细胞瘤3例、纵隔纤维肉瘤1例、胸腺瘤5例、后纵隔神经鞘瘤3例、结节病13例、胸腺增生1例;术中发生出血2例,结核切口延迟愈合和切口感染各1例.结论:VM不但是部分肺癌、纵隔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也是诊治恶性胸腔积液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9.
宋玉莲  韩波  陆华 《当代医学》2010,16(15):79-80
目的探讨性激素及促性腺激素水平的检测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3例GTD患者进行血清及尿液中β-HCG含量测定;对正常妊娠30例、葡萄胎患者30例、恶性葡萄胎及绒毛膜上皮癌26例进行性激素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结果恶性葡萄胎及绒毛膜上皮癌与葡萄胎β-HCG血、尿测定值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正常妊娠时雌二醇(E2)、孕酮(P)、垂体泌乳素(PRL)的含量随妊娠日期增长而增加。GTD时雌二醇(E2)、孕酮(P)、垂体泌乳素(PRL)的含量不随妊娠日期增长而增加。结论血清及尿液中β-HCG含量测定可尽早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作出诊断。性激素五项测定可作为GTD与正常妊娠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比较溃疡膏加白糖与碘伏凡士林纱布在治疗烧伤创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为MRSA感染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溃疡膏加白糖换药治疗,对照组采用碘伏凡士林纱布换药治疗.观察用药后1,3,5,7,9d创面分泌物MRSA培养阳性例数变化情况及治疗9天后创面治疗有效例数情况.结果 所有实验组间差异用x2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实验组在治疗后3,5,7,9d创面分泌物MRSA培养阳性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创面有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溃疡膏加白糖治疗烧伤创面MRSA感染,较对照组抗菌作用明显,且能有效的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换药痛苦,临床效果满意,方法简单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