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81篇
  免费   982篇
  国内免费   779篇
耳鼻咽喉   94篇
儿科学   2243篇
妇产科学   439篇
基础医学   993篇
口腔科学   68篇
临床医学   2271篇
内科学   880篇
皮肤病学   114篇
神经病学   217篇
特种医学   3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719篇
综合类   4633篇
预防医学   1493篇
眼科学   2380篇
药学   1406篇
  11篇
中国医学   808篇
肿瘤学   505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272篇
  2021年   310篇
  2020年   337篇
  2019年   360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346篇
  2016年   456篇
  2015年   442篇
  2014年   809篇
  2013年   839篇
  2012年   1297篇
  2011年   1358篇
  2010年   1311篇
  2009年   1317篇
  2008年   1597篇
  2007年   1343篇
  2006年   1263篇
  2005年   1290篇
  2004年   1018篇
  2003年   799篇
  2002年   594篇
  2001年   426篇
  2000年   341篇
  1999年   270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观察复肝丸调控miR-424表达以抑制肝窦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剂量(0~2 000 mg/L)的复肝丸与人肝窦内皮细胞(HHSEC)共孵育,CCK8法检测复肝丸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分析复肝丸对细胞无毒性作用的剂量范围,并以此作为后续药效及机制评价的剂量。以CoCl_2诱导HHSEC血管新生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iR-424抑制剂组及复肝丸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CoCl_2诱导细胞血管新生,miR-424抑制剂组及复肝丸组分别以miR-424抑制剂及复肝丸(200 mg/L)与细胞共孵育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与增殖情况;Transwell观察细胞迁移变化情况;Matrigel管腔生成实验评价细胞管腔形成情况;定量RT-PCR检测miR-424、HIF-1α、vWF、CD31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vWF、CD31蛋白表达。结果复肝丸剂量小于400 mg/L对HHSCE无明显细胞毒性。与正常组比较,200μmol/L CoCl_2可诱导肝窦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模型,且模型组miR-424、HIF-1α表达增加,细胞迁移和管腔生成增多,vWF、CD31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miR-424抑制剂与200 mg/L复肝丸干预后,miR-424与HIF-1α表达均不同程度降低,细胞迁移和管腔生成受抑制,vWF、CD31表达降低(P0.01);且复肝丸组综合疗效与miR-424抑制剂相当。结论复肝丸具有良好的抑制肝窦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miR-424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 利用青少年体重控制行为量表对兰州市高一新生体重控制行为采用状况进行调查,并考察其与学生真实和感知到的体重状态之间的关联,为制定科学的预防和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9月在兰州市抽取1 038名高一新生,对其测查青少年体重控制行为量表及感知到体重状态。回收有效数据1 026份,计算健康体重控制行为和不健康体重控制行为的采用率和平均分。结果 参与调查的高一新生中有364名(76.15%)女生和387名(70.62%)男生采用体重控制行为;男女生采用最频繁的两种健康体重控制行为是 “做运动”[男生416例(75.91%),女生318例(66.53%)]和“多吃水果和蔬菜”[(男生412例(75.18%),女生395例(83.51%)];采用最频繁的两种不健康体重控制行为是“减少吃饭的顿数”[(男生93例(16.97%)],女生82例(17.15%)]和“不吃肉”[(男生37例(6.75%),女生77例(16.11%)]。实际超重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21.63%和9.79%。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高达52.83%的女生自认为超重。自认为超重的被试比自认为不超重的被试更可能采用不健康体重控制行为(χ2=38.94,P<0.01)。结论 兰州地区高一新生体重控制行为的状况非常普遍,这和他们对于体重认知的偏差有关,需从心理层面进行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35.
病理性近视是全世界范围内引起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亚洲国家尤为多见。而脉络膜新生血管是病理性近视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它可以引起眼底黄斑区病变,导致视力下降,出现中心暗点,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等,如长期不治疗可能导致失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检查方法在诊断病理性近视继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中起到很大帮助,可以较为明确的显示新生血管的位置,大小等,不论其是否处于活动期。目前对于病理性近视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主要治疗方法有光动力治疗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近年来,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成为病理性近视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减少新生血管的形成,减轻黄斑区水肿,从而达到改善视力及更好的预后效果。论文主要综合整理近期关于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诊断及治疗的研究,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估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SCPC)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间在解放军105医院接受TSCPC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NVG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单纯TSCPC治疗的NVG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成功率为92.86%(52/56),高于对照组的77.55%(38/49),术后眼压为(18.72±3.05) mmHg,低于对照组的(36.18±5.93)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0.3~0.5所占比例为55.36%(31/56),>0.5所占比例为25.0%(14/56),有效滤过泡比例为76.78%(43/56),均分别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2.86%(21/49)、12.25%(6/49)和55.10%(27/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7/56),低于对照组的为42.86%(2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CPC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NVG的有效方式,有助于降低眼压、提升视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多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因子(PSF)对缺氧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三质粒系统构建慢病毒颗粒(LV)-PSF。LV-PSF体外感染hRMECs后通过流式细胞计数法测定其感染效率。应用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经LV-PSF感染的hRMECs中PSF mRNA表达水平。将实验分为体内和体外两部分。体内实验:7日龄健康C57B/L6小鼠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组、OIR+LV-空载体(Vec)组和OIR+LV-PSF组,每组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构建OIR模型。OIR组除缺氧刺激外,不做其余处理。OIR+LV-Vec组和OIR+LV-PSF组小鼠分别玻璃体腔注射LV-Vec或LV-PSF。观察LV-PSF对视网膜新生血管(RNV)形成的影响。体外实验:将hRMECs分为正常组、缺氧组、空载组、PSF高表达组。正常组为正常体外培养的hRMECs;缺氧组为缺氧刺激3 h恢复正常培养条件24 h的hRMECs;空载组、PSF高表达组分别为用LV-Vec、LV-PSF感染48 h,再用缺氧刺激3 h恢复正常培养条件24 h的hRMECs。采用MTT比色法观察PSF对细胞增生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PSF对缺氧刺激下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RT-PCR观察各组细胞中HIF-1α、VEGF及PSF的mRNA表达。结果成功构建可稳定高表达PSF的LV-PSF,流式细胞仪测定其感染效率为97%,RT-PCR测得经LV-PSF感染的hRMECs中PSF mRNA水平明显上调。体内实验:OIR组、OIR+LV-Vec组小鼠RNV面积较正常组明显增加(t=18.31、43.71),OIR+LV-PSF组小鼠RNV面积较OIR组(t=11.30)、OIR+LV-Vec组(t=15.47)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缺氧组hRMECs增生能力较正常组明显增强(t=2.57),PSF高表达组hRMECs增生能力较正常组、缺氧组、空载组明显降低(t=5.26、5.46、3.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缺氧刺激3 h恢复正常条件24 h或48 h均可刺激缺氧组与空载组细胞明显迁移(t=8.35、13.84,P<0.05);而与缺氧组与空载组比较,PSF高表达组细胞迁移不明显(t=10.99、18.27、9.75、8.93、26.94、7.01,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正常组和空载组微孔膜上染色的细胞数较多,而PSF高表达组微孔膜上染色的细胞数明显减少(t=9.33、6.15,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缺氧组、空载组hRMECs中HIF-1α、VEGF的mRNA表达明显增加(t=15.23、21.09,P<0.05),PSF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t=0.12、2.15,P<0.05);与缺氧组、空载组比较,PSF高表达组hRMECs中HIF-1α、VEGF的mRNA表达明显下降(t=10.18、13.10,P<0.05),PSF mRNA表达明显增加(t=65.00、85.79,P<0.05)。结论PSF可减少OIR模型小鼠RNV面积。PSF可能通过HIF-1α/VEGF信号通路抑制缺氧诱导的hRMECs增生和迁移。  相似文献   
38.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2):196-202
目的:探讨蒲参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血管新生及心室重构的影响,并验证其作用机制与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卡托普利10 mg/kg)、蒲参胶囊高、中、低剂量组(750、500、250 mg/kg),每组10只。采用结扎冠脉动脉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假手术组与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0 mL/kg),1次/d,连续4周。收集血液,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心肌酶中乳酸脱氢酶-1(LDH-1)以及肌酸磷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ⅢP)、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含量;剥取心脏,计算心脏质量指数(HMI)以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SIRT3、β-catenin和PPARγ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对照组相比,蒲参胶囊各剂量均可不同程度降低大鼠血清心肌酶LDH-1、ET、AngⅡ、PⅢP、LN、HA、CK-MB的含量(P<0.05);降低大鼠HMI、LVMI值及心肌梗死面积(P<0.05);降低心肌MVD(P<0.05);升高心肌组织中VEGF、bFGF以及SIRT3、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降低PPARγ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其中高、中剂量组的综合效果较好。结论:蒲参胶囊对大鼠急性心肌梗塞后血管新生和心室重构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39.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内源性小分子RNA。miRNA主要通过选择性结合mRNA调控基因表达。目前研究结果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大量miRNA,并参与神经细胞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组织损伤修复、肿瘤发生、神经退行性变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笔者拟就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 miRNA谱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探讨其miRNA特异性表达,对新生儿HIE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旨在为该病的相关诊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征(TAPS)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 方法选择2016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 TAPS新生儿(新生儿1、2)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本对TAPS新生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本研究对TAPS文献进行复习时,设定检索策略为:以"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征"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检索TAPS相关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8月31日。总结TAPS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与预后。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对本对TAPS新生儿母亲的临床资料采集如下:29岁,自然受孕,G1P0,孕龄为11+6孕周时,于本院建卡进行定期产前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病史20年(接受定期随访);孕龄为16+5孕周时,超声检查提示MCDA双活胎。于孕龄为36+4孕周时发现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予以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保肝及降胆汁酸等治疗1 d后,经剖宫产术分娩一对活男婴。②对本对TAPS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采集如下:均为男性,出生胎龄为36+5周。其中,新生儿1:出生体重为2 420 g,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生后1 h+58 min转入本院新生儿科,全身皮肤红紫,胃管内反复抽出咖啡色胃液,穿刺部位、脐带残端可见渗血。转入本院新生儿科时,血红蛋白(Hb)值为278 g/L,血细胞比容为78.4%,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为3.0%,诊断为红细胞增多症等。新生儿2:出生体重为1 870 g,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生后34 min转入本院新生儿科,全身皮肤苍白、反应差,竖颈差,四肢肌张力减低,原始反射减弱,转入本院新生儿科时,Hb值为63 g/L,血细胞比容为21.2%,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为39.7%,诊断为重度新生儿贫血等。新生儿1、2的Hb差值为215 g/L,并且新生儿2与新生儿1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的比值为13.2,确诊为TAPS双胎新生儿。新生儿1、2均合并多系统并发症,分别予以部分换血、输血治疗后好转出院,生后随访1年,生长发育均正常。③文献复习结果:按照本研究设定的文献检索策略,共计检索出7篇报道TAPS研究的文献,涉及25对(50例)TAPS新生儿/胎儿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等方面研究。其中,受血儿均表现为多血貌,供血儿均表现为贫血貌。50例TAPS新生儿/胎儿的治疗结局为:37例(74.0%)好转出院,1例(2.0%)纳入原始研究时尚未娩出,9例(18.0%)死亡,2例(4.0%)因严重并发症放弃治疗后结局不详,1例(2.0%)新生儿因气腹征转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后失访。在37例好转出院的TAPS新生儿中,4例(10.8%)合并低白蛋白血症,4例(10.8%)合并神经系统损害,22例(59.5%)合并心血管系统并发症,14例(37.8%)合并呼吸系统并发症,14例(37.8%)合并新生儿黄疸;对其均缺乏长期随访,长期预后均不详。 结论国内报道的TAPS多于生后才被确诊,新生儿临床特点主要为MCDA新生儿的生后Hb差值大(>80 g/L),而羊水量差异不明显,可合并多系统并发症,其长期预后目前尚不明确。对MCDA新生儿的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MCA-PSV)测定与胎盘超声检查,可协助临床于产前尽早诊断TA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