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4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6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09篇
内科学   270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75篇
综合类   1465篇
预防医学   57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726篇
  3篇
中国医学   188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310篇
  2012年   368篇
  2011年   381篇
  2010年   347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360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1 毫秒
31.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是通过调控邻近基因的表达来发挥作用的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无蛋白质编码功能,但是可以与蛋白质的多个位点结合,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DNA、RNA发生特异性作用。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lncRNA与多种免疫系统疾病的关系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痛风属于免疫系统疾病的范畴,因人体嘌呤代谢、尿酸生成与排泄异常,导致尿酸盐晶体沉积于组织或器官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引起受累部位的剧烈疼痛,难以耐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痛风的发病率愈来愈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有研究指出,lncRNA与痛风的发病密切相关,痛风发作所涉及的炎症信号通路主要以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信号通路、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及嘌呤受体P2X7(purinergic 2X7 receptor,P2X7R)信号通路为主,lncRNA除了通过调控免疫细胞参与痛风的发作,还通过影响上述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本文主要就lncRNA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相关的信号通路及上述因子的关系进行探讨,进一步揭示痛风的发病机制,以期为痛风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探讨青少年症状性腓下骨合并痛风性踝关节炎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8月本科收治的症状性腓下骨合并痛风性踝关节炎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5例,左侧8例,右侧7例,年龄14~18岁,平均(15.73±1.0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踝关节镜下清理、腓下骨切除、Brostrom-Gould术联合人工线带加强修复距腓前初带。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足踩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r&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1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25±6.20)个月。术后VAS评分和A0FAS踝-后足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症状性腓下骨合并痛风性踝关节炎患者,采用踝关节镜下清理、腓下骨切除、Brostrom-Gould术联合人工线带加强修复距腓前韧带,可以有效减轻症状,可早期开始踝关节的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34.
35.
刘立华教授治疗痛风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进行辨证论治与分期分型论治。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痰湿热毒瘀阻较甚,关节局部病变突出,以标证为主,当急则治其标,治疗上以清热利湿、凉血活血、通络止痛为原则,方用四妙散加减;间歇期或慢性期,一般疼痛症状表现不明显,或仅表现为高尿酸血症,标证基本已去或者轻微,多采用补脾肾、调气血之法,兼顾祛邪,此当缓则治其本,方用养血治痹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标本兼顾,疗效颇佳,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痛风不易复发的优势。  相似文献   
36.
37.
产后风湿病顽固难愈,伍炳彩教授治疗本病常从辨方证入手,常把本病辨为柴胡桂枝汤证、清暑益气汤证、甘露消毒丹证、丹栀逍遥散合酸枣仁汤证,及上中下通用痛风方证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 G2 基因(ABCG2) rs3114018位点与武陵山地区原发性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i-SNP结合多重PCR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59例原发性痛风患者、188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和106例健康对照者的ABCG2 rs311401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不同等位基因或基因型与原发性痛风、高尿酸血症易感性的关系。结果:痛风组基因型频率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因型CC和C等位基因均是痛风的易感因素(OR=5.861,95%CI:2.239~15.340,P<0.001;OR=2.461,95%CI:1.671~3.622,P<0.001);高尿酸血症组基因型频率与正常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该位点多态与高尿酸血症没有相关性(P>0.05);痛风组与高尿酸血症组相比,基因型频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基因型CC和C等位基因分别使痛风的发生风险增加了4.131倍和1.994倍。结论:ABCG2 rs311401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武陵山地区原发性痛风的发病相关,等位基因C可能是原发性痛风发病的危险因素,携带CC基因型的个体可能更容易患痛风;该位点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9.
1病例介绍1.1病史患者男性,50岁,该患患有痛风10余年,主要表现为血尿酸持续增高,四肢关节疼痛。自从2003年开始,患者逐渐出现全身骨痛,自觉身高变矮(原来身高172 cm,现在身高160 cm),前胸逐渐向前膨出,脊柱向后弯曲,双手指端变粗。曾到国内多家医院就诊未愈,于2006年12月08日来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痛风急性发作的诱因,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68例痛风住院病例进行诱因回顾性分析,并针对诱因给予护理干预及病情追踪2年.结果高嘌呤饮食和/或饮酒占60.29%,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占8.84%,天气变化、受凉占10.29%,使用影响尿酸排泄药物占5.88%,手术、外伤占5.88%,无诱因占8.82%.通过护理干预,发现68例病人平均年发作次数从5.73次降至2.23次.结论痛风急性发作大部分是有诱因的;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减少诱因发生,进而控制痛风急性发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