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32.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不同危险分层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NSTEACS患者75例依据危险分层分为低危25例(低危组),中危25例(中危组),高危25例(高危组),同期住院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5例为对照组;比较入院即刻、入院24h及7d4组血清NT-proBNP、肌钙蛋白T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随访1a,观察4组病死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高危组各时间点NT-proBNP、肌钙蛋白T和hs-CRP水平高于中、低危组及对照组(P<0.05);NSTEACS患者入院即刻、入院24h及7dNT-proBNP水平与肌钙蛋白T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入院即刻、入院24h时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高危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中、低危组(P<0.05)。结论 NT-proBNP可作为NSTEACS不同危险分层远期预后的一项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并常规治疗,通过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和Barthel指数变化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第7、14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15±4 vs 17±4;6±4 vs 10±3,P均<0.05),Barthel 指数较对照组上升(60±14 vs 52±14;78±10 vs 71±10,P均<0.05)。结论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IGF-1、Lp-PLA2、NLRP3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在我院接受检查的非老年痴呆的健康成年人为对照。观察两组研究对象血清IGF-1、Lp-PLA2、NLRP3水平、认知功能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分析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IGF-1、Lp-PLA2、NLRP3水平与认知功能和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血管性痴呆组患者的IGF-1、Lp-PLA2水平和NLRP3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t=-13.485、-37.147、-33.415,P0.001);血管性痴呆组患者的定向力、瞬时记忆等维度和MMSE总分均低于对照组(t=12.822、21.082、30.072、44.616、8.033、27.940、38.891,P0.001);血管性痴呆组患者的CRP、IL-6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t=-28.172、-17.659、-45.526,P0.001);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IGF-1、Lp-PLA2、NLRP3水平与认知功能负相关,与CRP、IL-6和TNF-α细胞因子水平正相关。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IGF-1、Lp-PLA2、NLRP3水平较高,且与认知功能和细胞因子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总结原发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T-DLBCL)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8年2月初诊的37例PT-DLBCL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分型、分期、疗效及预后,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中男性22例(59.5%),女性15例(40.5%),中位年龄57(16-86)岁。能明确细胞起源的36例患者中,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占66.7%,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CB)型占33.3%。Ann Arbor分期Ⅰ期占40.5%,Ⅱ期占59.5%,无Ⅲ、Ⅳ期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4(10-101)月,2例患者(5.4%)失访。中位治疗6(3-8)个疗程后对35例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显示,26例(74.3%)达完全缓解(CR),8例(22.9%)达部分缓解(PR),1例(2.8%)患者疾病稳定(SD)。3年及5年无进展生存(PFS)均为82.5%,3年及5年总生存(OS)均为95.5%。5例(13.5%)患者接受了放疗。年龄60岁(P0.05)或年龄 70岁(P0.05)的患者PFS均较相对年轻患者短;LDH水平增高(P0.001)、治疗方案中未使用R(P0.05)的患者OS相对短。结论:PT-DLBCL患者对放、化疗敏感,预后较好,大多数患者治疗后可获得长期生存,联合免疫化疗的效果优于单纯化疗。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心肌钙蛋白I(CTnI)联合体表心电图对接受TA方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37例乳腺癌患者,通过15导联心电图检查患者化疗前后的心脏节律及R波振幅、sT—T变化,并记录化疗前后患者CTnI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化疗前患者血清CTnI浓度为(0.014±0.012)ng/L,体表心电图检查无异常;化疗第一疗程、第二疗程和第三疗程后患者血清CTnI浓度分别增加到(0.034±0.013)ng/L、(0.121±0.046)ng/L和(O.238±0.128)ng/L,且LVEF下降超过10%的患者人数分别达到36、54和71例,同时化疗后1天、1周、1个月时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82.5%、55.47%和40.0%。结论CTnI联合心电图可作为早期预测TA化疗方案引起心脏毒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健康预防策略对缺血性脑卒中高危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为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而进入濮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120名缺血性脑卒中高危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组先后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名。对照组受试者按照《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5》中对脑卒中一级预防相关规范对其进行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观察组按照制定的缺血性脑卒中高危患者健康预防策略进行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入组2年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率、患者生存质量评分(QOL-BREF)改善情况,2年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组2年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BMI指数、血脂异常、吸烟、饮酒、CHA2DS2-VASc评分、饮食营养不合理、体育活动缺乏)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QOL-BREF评分(生存质量主观感觉、健康状况主观感觉、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均较入组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但观察组患者入组2年后的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2年内共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5例(25.00%),并发症21例(35.00%),观察组共发生缺血性脑卒中5例(8.33%),并发症12例(20.00%),观察组受试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 =6.0,P<0.05),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3.386,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健康预防策略可有效控制高危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具有扩大研究范围、进一步规范预防策略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技术在肾动脉狭窄( R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因患高血压怀疑 RAS患者32例,应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技术对肾动脉重建,测量肾动脉最窄处内径宽度( d0)和狭窄段两端正常内径宽度( d1、d2);依据公式(d1+d2-2d0)/(d1+d2)×100%,对RAS进行诊断。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肾动脉血管轴位图像及血管造影后处理图像,并能够清晰显示双侧肾动脉数目、走行、变异、钙化等情况。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技术能准确反映 RAS,是疑似 RAS 患者的首选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39.
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提高手卫生质量,以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方法:采用棉拭涂抹采样和细菌检测方法对医院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进行检测。结果:共检测263名.医院病房医务人员在医疗操作中洗手率为56.67%,门诊医务人员洗手率为26.57%,护士的洗手率为66.37%,医生的洗手率仅为35.95%;护士能自觉遵守6步洗手规定的只有22.73%.医生只有9.85%。结论:医院医护人员在医疗操作中能自觉注意手卫生者比较少,需要加强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