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MRI中,人体组织的脂肪具有较高的质子密度,其T1值非常短,信号强度大,在T1WI表现为高信号.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减少脂肪信号对图像的影响,有效地表达其它组织信号的图像信息,我们合理应用脂肪抑制脉冲序列,来达到临床诊断要求[1].在MRI中,常用的脂肪抑制技术一般有四种.短时反转恢复法是基于驰豫时间的长短,达到抑制脂肪的目的;化学饱和法是在无梯度场下,在激发脉冲前先施加一个脂肪频率的预饱和脉冲优先激发脂肪,以消除脂肪的纵向磁化,用附加的梯度场,使脂肪信号相位分散,然后再开始使用所选择的脉冲,由于此时脂肪未弛豫,而不能被翻转到横向平面,因此采集不到信号,进而使脂肪信号得到抑制;dixon法是利用化学位移成像技术,将MR图像中的水和脂肪信号区分开来;chopper法是对dixon法的一种改良.后二种方法目前很少用[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64排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质量的各种因素及其消除方法,和其在评估下肢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09年4月进行64排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的患者180例,其中有80例在1周内进行了常规下肢动脉造影。将CT下肢动脉成像图像分为6个级别打分,通过得分情况分析出影响64排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的因素。以常规造影为标准,把动脉狭窄分为〈50%、50%~74%、75%~99%、闭塞4个级别,分析64排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的灵敏度、特异性。结果:影响64排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的因素有造影剂(速度/浓度/剂量)、延迟时间、扫描参数(旋转时间/螺距)、血管钙化、重建技术、患者年龄等,64排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在动脉狭窄〈50%、50%~74%、75%~99%、闭塞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46.5%、89.2%)、(60.6%、91.8%)、(76.5%、95.4%)、(87.1%、98.3%)。结论:64排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具有多种重建模式,是一种准确的、非侵袭性的成像技术,其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肝硬化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旨在更早发现癌前病变肝硬化再生结节、不典型增生结节及小肝癌。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7月到该院就诊的肝硬化结节患者30例(36个病灶)肝硬化结节进行磁共振DWI联合SWI检查。研究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肝硬化结节中的信号变化。结果 30例患者(36个病灶)肝硬化再生结节(RN)21个,不典型增生结节(DN)9个,小肝癌(sHCC)6个。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准确率为90.48%,灵敏度为70.59%,特异度为53.85%;不典型增生结节准确率88.89%,灵敏度为71.43%,特异度为60.00%;小肝癌准确率83.33%,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50.00%。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通过分析肝硬化结节信号的变化可以作出较为准确的定性诊断,尤其是对各种原因不能行传统CT、MR动态增强扫描的肝硬化结节癌前病变与小肝癌进一步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中影响图像质量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以及评估冠脉狭窄的效果.方法 通过838例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的6_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并以其中218例在1周内进行的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分析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评估冠脉狭窄的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心率、心率变化幅度、延迟时间设定、β受体阻滞剂、呼吸频率、屏气合作与否、造影剂注射总量与速度、图像重建时相、冠状动脉钙化、扫描参数、患者年龄性别、机器软硬件性能等是影响64排螺旋CT成像质量的因素.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评估冠脉狭窄的准确率为95.9%,阳性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90.0%.结论 得到了影响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的各种因素,分析了减少和消除这些因素影响的方法.在评估冠脉狭窄方面,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基本能满足临床要求.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influence image quality of 64-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rtery imaging, their impact extent and the assessment effect of coronary artery stonnsis. Methods Through examination of 838 clinical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uspect patients, by 64-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rtery imaging, in which, 218 patients were also examined by 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agraphy in a week, we took the 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 as the standard, analyzed the 64-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rtery imaging in the assessment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by sensitivity, accurac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Results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image quality of 64-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rtery imaging include heart rate, heart rate change range, delay time setting, β-blocker, respiratory rate, breath-holding or not, total amount of contrast medium and the speed of injection, image reconstruction phase,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the scan parameters, age and sex of patients, machine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增强扫描结合弥散加权成像对直肠癌诊断及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58例直肠癌患者,均行MRI增强扫描结合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观察诊断价值。结果 b=1200s/m2时,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MRI结合DWI对于T期分期总诊断符合率为89.7%,与病理学T分期间一致性检验好(kappa=0.76);58例患者伴有39例淋巴结转移,MRI术前共检出可疑阳性淋巴结285枚,术后病理检查为223枚。转移性淋巴结ADC值显著高于良性淋巴结(P0.05)。结论 MRI-DWI对直肠癌进行诊断及分期有较高的价值,且有利于术前评估淋巴结的良恶性,以便于临床医师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整合并行采集技术在腹部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需行腹部磁共振检查的50例患者,先行磁共振T1加权、T2加权加三维抑脂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FS-SPGR)扫描(T1WI+3D-FS、T2WI+3D-FS)(A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并行采集序列扫描(B方法)。比较两组图像的差异。结果两种方法所得的腹部MRI图像均能达到诊断标准,但整合并行采集序列的图像质量、降低呼吸运动伪影情况均优于T1WI+3D-FS、T2WI+3D-FS,且扫描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整合并行采集序列扫描技术可提高信号的采集速度,使图像更清晰,并可有效减少呼吸运动伪影对图像的影响,对腹部磁共振检查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线圈单元开放对磁共振胸椎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在该院使用联合线圈单元开发进行磁共振检查胸椎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 1图像质量客观评价结果:对照组E1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E6和E12的信噪比与对比噪声比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结果:对照组上段胸椎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中、下段胸椎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联合线圈单元开放进行磁共振检查患者的胸椎,能够大大提高上段胸椎扫描图像质量。因此,可以将此种方法纳入常规的扫描方案中。  相似文献   
8.
脑部海绵状血管瘤的MR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部海绵状血管瘤的MR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至2004年我院诊断为脑部海绵状血管瘤25例病例的MR资料.采用德国西门子IMPACT 1.0T超导型MR机器,对病变部位进行常规和部分增强扫描,8例做3D-TOFMRA成像,5例做DSA检查,15例做手术.结果:脑海绵状血管瘤可以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比较特征性MR表现,但病灶周围脑组织无水肿,病灶无占位表现.病灶内未见异常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检查病灶内有轻度的不均匀强化,这点与其它部位海绵状血管瘤不同.结论:MR检查是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MR检查能准确显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病灶的大小、形态、部位和病灶内的出血情况,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技术在肾动脉狭窄( R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因患高血压怀疑 RAS患者32例,应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技术对肾动脉重建,测量肾动脉最窄处内径宽度( d0)和狭窄段两端正常内径宽度( d1、d2);依据公式(d1+d2-2d0)/(d1+d2)×100%,对RAS进行诊断。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肾动脉血管轴位图像及血管造影后处理图像,并能够清晰显示双侧肾动脉数目、走行、变异、钙化等情况。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技术能准确反映 RAS,是疑似 RAS 患者的首选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及轴位在面颅部多发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面颅部外伤患者49例,采用16排螺旋CT对患者自下颌骨下缘至额窦上缘轴位扫描,原始数据经图像工作站进行MPR、VR;对轴位、MPR、VR图像所显示骨折线总数进行统计,并计算3种图像对骨折线的显示率.结果 49例患者共发现316条骨折线;3种技术联合使用显示率为100%;轴位图像显示率为94.30%,对与扫描线平行的骨折线显示不佳;MPR图像显示率为98.73%,在骨折线的连续性方面会出现偏差;VR图像显示率为84.81%,其在骨折线的空间信息方面优于轴位、MPR图像,但对较深部的骨折、细微骨折显示不佳;3种技术在骨折线显示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R技术优于CT轴位及VR技术(P均<0.05).结论 轴位、MPR及VR图像相结合能全面显示面颅部多发骨折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能清晰显示多发骨折的空间信息,可提供理想的面部整复模型,且MPR技术优于VR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