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7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目的 观察江苏省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的效果,探讨HBsAg阳性母亲生产的儿童发生慢性HBV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2015年江苏省张家港、丹阳、泰兴3个市HBsAg阳性母亲及其分娩的儿童为研究对象,新生儿在出生后24 h内接种10 μg乙肝疫苗和100 IU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于7月龄后采血并用Abbott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其HBsAg、抗-HBs、抗-HBc的水平。结果 共调查2 099名7~52月龄的儿童,其中34名(1.62%)儿童为慢性HBV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HBeAg和分娩年龄是HBV母婴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与HBeAg阴性母亲的儿童相比,HBeAg阳性母亲的儿童发生慢性HBV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RR=4.997,95% CI:2.408~10.370);与低年龄组母亲分娩的儿童相比,高年龄组母亲分娩的儿童发生慢性HBV感染的风险显著降低(RR=0.264,95% CI:0.101~0.691)。除慢性HBV感染者外,其余2 065名儿童中,9.7%抗-HBs<10 mIU/ml,35.4%抗-HBs为10~100 mIU/ml,54.9%抗-HBs≥100 mIU/ml,抗-HBs的阳性率为90.3%,抗-HBc的阳性率为13.7%。抗-HBs阳性率和GMT均在7~12个月达到高峰,之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结论 江苏省现行乙肝母婴阻断策略实施效果理想,母亲HBeAg阳性是母婴阻断失败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有效阻断后仍需进行抗HBs监测,必要时需加强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有抗病毒治疗史的慢性HBV感染者发生HBsAg阴转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推进慢性乙肝患者的社区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确诊的有抗病毒治疗史的慢性HBV感染者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HBeAg、ALT等与HBsAg阴转的相关性,并对仅HBsAg阴转者与HBsAg转换者的有关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2010年观察慢性HBV感染者1 818例,随访到2014年,有72例发生HBsAg阴转,发生率为1.4/100人年。使用干扰素药物感染者的HBsAg阴转率(1.1/100人年)低于服用核苷类药物者(1.4/100人年)(P0.05);基线HBeAg阳性者未发生HBsAg阴转;基线ALT40 U/L感染者HBsAg阴转率(1.6/100人年)高于基线ALT≥40 U/L者(0.8/100人年)(P0.05);50.7%的HBsAg阴转者发生了HBsAg血清学转换。结论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HBsAg阴转率较低,近半数对象发生了HBsAg转换,感染者ALT基线正常、HBeAg阴性是慢性HBV感染者发生HBsAg阴转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腰椎软骨终板钙化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30只2月龄和7月龄健康雄性长爪沙鼠,分别喂养至2月龄(50~60 g)和12月龄(60~80 g)建立老龄沙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5组:正常组(n=6),模型组(n=6,给予生理盐水4 ml/kg,灌胃30 d),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n=6,给予补肾活血方1.9×10-3 ml/g灌胃30 d),补肾活血方中剂量组(n=6,给予补肾活血方3.8×10-3 ml/g灌胃30 d),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n=6,给予补肾活血方7.6×10-3ml/g灌胃30 d),干预组从7月龄开始连续给药1.36 g,30 d。正常组2月龄及其他组12个月龄时处死动物,取腰椎间盘组织,HE染色体视法分析腰椎体软骨终板组织形态学、血管芽面积、非钙化/钙化层比值,兔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测定软骨终板X型胶原、BMPs的表达。结果:软骨终板血管芽相对面积测量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活血方中剂量组,正常组增高(P0.05),大、小剂量组虽各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骨终板非钙化层/钙化层厚度比值测量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活血方中剂量、正常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补肾活血方大、小剂量组虽各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软骨终板X型胶原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正常组、补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MPs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正常组、补肾活血方中剂量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小剂量组虽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中剂量可延缓增龄过程中椎间盘软骨终板钙化,提示可作为早期椎间盘退变的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34.
目的 了解慢性HBV感染者HBeAg血清学转换后发生HBeAg逆转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推进慢性HBV感染者的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4年对在江苏省传染病防治示范区建立的已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慢性HBV感染者队列开展定期随访。通过Cox回归分析慢性HBV感染者HBeAg血清学转换后HBeAg逆转的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HBeAg转归者HBV DNA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2年5 068例已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慢性HBV感染者[平均年龄(51.9±12.8)岁]随访至2014年时121例发生HBeAg逆转,观察9 359人年,HBeAg逆转率为1.3/100人年。HBeAg逆转率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从<20岁年龄组的4.7/100人年下降至≥60岁年龄组的1.0/100人年。HBV DNA<2 000 IU/ml的感染者HBeAg逆转率为1.1/100人年,低于≥200 000 IU/ml者(3.8/100人年)。通过Cox多元回归分析,相对于HBV DNA<2 000 IU/ml者,HBV DNA≥200 000 IU/ml的感染者HBeAg逆转可能性增大(HR=3.44,95% CI:1.91~6.20,P=0.000)。HBeAg逆转组的HBV DNA和ALT较HBeAg持续阴性组均上升更快(P=0.000)。结论 社区人群中已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慢性HBV感染者有一定比例会发生HBeAg逆转,低年龄段和高病毒载量者的HBeAg逆转率高。对已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慢性HBV感染者应定期随访管理。  相似文献   
35.
腰椎失稳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腰椎失稳的诊断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100700)范明,朱立国,闫立,刘玉治我所从1985~1993年住院收治退行腰椎失稳患者300例,现将有完整统计资料的200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3例,女97例;年龄30~74岁;工人48例,农民3...  相似文献   
36.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21岁。因左手背部起局限性红斑伴瘙痒2天来我部就诊。患者2天前自感头痛自行口服“去痛片”,用药后左手背部瘙痒不适,未予以重视,继续服药后发现左手背部出现红斑,瘙痒加剧,遂来就诊。追问病史,患者既往曾有口服“去痛片”后出现瘙痒性红斑史。查体: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价腰部软组织张力测定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治疗过程中作为疗效评价客观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选取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60例,以1∶1的比例分为银质针与中药熏蒸组。银质针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8~55岁,平均(45.70±4.15)岁,采用银质针透热治疗;中药熏蒸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7~55岁,平均(43.03±5.86)岁,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力-位移距离(FDD)、能量吸收比(S)的变化,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积分(VAS)、罗兰德-莫里斯功能障碍量表(RMDQ)进行疗效评价。结果:①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3个月银质针组VAS评分分别为4.77±0.78、1.99±1.08、2.55±0.94,中药熏蒸组分别为4.43±0.61、2.48±0.71、3.05±0.86。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P〈0.05)。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银质针组较中药熏蒸组镇痛效果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3个月时银质针组RMDQ分别为13.63±1.96、5.87±2.33、6.53±2.89;中药熏蒸组分别为13.40±2.01、6.90±2.31、9.23±2.87。组间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银质针组与中药熏蒸组都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慢性腰痛所引起的功能障碍,银质针的治疗效果更为持久。②治疗后1周及3个月随访时,银质针组患侧多裂肌及竖脊肌、健侧多裂肌的FDD均明显增加(P〈0.05);中药熏蒸组治疗后1周患侧和健侧多裂肌及竖脊肌的FDD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3个月时患侧多裂肌及竖脊肌FD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1周,银质针组患侧多裂肌及竖脊肌FDD增加更为明显(P〈0.05),而健侧多裂肌及竖脊肌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银质针组患侧及健侧两组肌肉的FDD均明显较高(P〉0.01)。③患侧多裂肌与竖脊肌的FDD差值与VAS及RMDQ差值存在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R分别为0.517,0.811,0.746、0.625,P值分别为0.015,0.041,0.045、0.017。腰部软组织张力指标改善的变化趋势与症状、功能、生活质量改善的变化趋势一致,具有相关性。结论:软组织张力的测试可以有效地反映慢性腰痛患者的疼痛强度和腰部功能障碍的程度,提高慢性腰痛的疗效评价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38.
目的:系统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年~2020年5月之间公开发表在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的所有关于PRP治疗KOA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由两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按Cochrane协作网标准对...  相似文献   
39.
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临床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牵引、药物、理疗等方法。中医旋转手法通过改善颈椎动静力平衡、纠正关节错缝、改善血循环等作用达到治疗目的,手法操作简便,快捷,见效快。笔者以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为基础,通过对成本的全面采集,采用成本效果分析评价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济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经济学依据。  相似文献   
40.
在2008这个奥运之年,天津中医药大学(简称"天中医")迎来建校50周年华诞. 这50年,是承岐黄薪火,传中医伟业的50年,是辛勤耕耘,桃李满园的50年,作为天中医的一位学子,我感到无比光荣和骄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