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腹腔镜下腰椎融合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Zucherman等犤1犦首先报告了腹腔镜下行腰椎前路椎体融合术。我院在2000年12月对3例下腰椎不稳定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下腹膜外的前路椎体融合术。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3例,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46,47,66岁。主诉均为腰痛。X线表现为L5不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微创椎弓根钉对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 )后再骨折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8月68例单节段胸腰椎新鲜骨折且无神经症状分为2组:单纯PVP组( n=37),只行双侧PVP;PVP联合内固定组(( n=31),行双侧PVP+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后腰背痛VAS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后凸角及术后各时点椎体高度恢复率和后凸矫正率。结果单纯PVP组骨水泥注入量(5.7±1.1)ml,手术时间(43.4±5.0) min,出血量(5.5±1.5)ml,住院时间(3.2±0.4) d。 PVP联合内固定组骨水泥注射量(6.1±1.4)ml,手术时间(74.7±8.6)min,出血量(70.2±4.7)ml,无一例需要输血,住院时间(5.3±1.0)d。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24~30个月)。 PVP联合内固定组术后1、2、3个月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单纯PVP组( P<0.05)。单纯PVP组术后各时点椎体高度压缩率显著高于PVP联合内固定组( P<0.05);2组内椎体高度压缩率术前与术后各时点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PVP组术后各时点椎体高度恢复率显著低于PVP联合内固定组(P<0.05);单纯PVP组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后即刻与术后其他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VP联合内固定组术后各时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纯PVP组术后各时点椎体后凸角显著高于PVP联合内固定组(P<0.05);2组椎体后凸角术后即刻与术后其他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PVP组术后各时点椎体后凸矫正率显著低于PVP联合内固定组(P<0.05);单纯PVP组椎体后凸矫正率术后即刻与术后其他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VP联合内固定组术后各时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纯PVP组5例(13.5%)出现再骨折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初步评估腰椎聚醚醚酮(peek)融合器结合后路固定在寰枢椎脱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4例患者因寰枢椎不稳于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接受寰枢椎固定及关节突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在手术过程中,用peek腰椎融合器进行关节突关节的撑开。随访并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的VAS评分、JOA评分、颈椎畸形和融合情况。结果:4例患者均至少完成了12个月的随访。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平均VAS和JOA评分分别是(8±0.82)分、(13±5.42)分、(1±0.82)分和(16±1.41)分;术后VAS及JOA评分较术前改善,术中及术后无血管、神经及感染相关并发症。术后12个月的三维CT显示,4例患者的关节突关节获得骨性融合。结论:腰椎peek融合器治疗寰枢椎脱位不影响手术疗效,且可减少传统关节突关节撑开方法导致的并发症,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对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椎体高度压缩率、恢复率和后凸角、后凸矫正率的观察和比较来评价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1年1月间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椎新鲜骨折且无神经症状的患者共103例,分为3组,第1组:行经皮穿刺后凸成形术,37例;第2组:行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成形术,35例;第3组:行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3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术后平均随访16.9个月,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2、3个月、半年及末次随访的腰背痛评分,计算并比较各时点的椎体高度压缩率、恢复率和后凸角、后凸矫正率。[结果]术后各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01),末次随访时第3组明显低于第2组(P0.05)。术后各时点2、3组的高度恢复率、后凸矫形率均明显大于第1组(P0.001);术后即刻三组高度压缩率、后凸角均显著减小(P0.001),而术后1个月时第1组高度恢复率(P0.001)、后凸矫形率(P0.05)明显下降,随后逐渐平稳,其他两组术后变化不大。[结论]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时尽量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固定与经皮椎体成形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 介绍于神经导航引导下单纯内镜下经鼻腔行齿状突切除术治疗颅底凹陷畸形的手术方式,阐明与传统经口腔入路相比较的优势.方法 自2009 年9 月-2010 年2 月共对2 例先天性颅底凹陷畸形患者施行神经导航内镜下经鼻腔入路齿状突切除手术,其中例2 同期接受经后路枕颈固定融合术.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7 分法)系统评价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变化.结果 患者均于麻醉清醒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次日即可经口进食.术后头部CT 重建和MRI 扫描显示,硬脊膜压迫完全解除,减压效果满意.例2 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经腰椎穿刺引流10 d 治愈;术后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随访24 个月以上,神经功能恢复良好,JOA 评分分别从术前的12 和8 分恢复至最近一次随访的17 和15 分.结论 于神经导航内镜下经鼻腔行齿状突切除术可以成功解除颅底凹陷畸形对延髓颈髓的压迫.相对于传统的经口腔入路,其微创优势包括改善术中视野、减轻舌体水肿、减少牙齿损伤、避免长时间插管或气管切开、无需鼻胃管营养,以及不影响术后发声功能等.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对单Cage单侧P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放射影像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间,使用填有移植骨的单Cage单侧PLIF技术为5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施行手术,术中将腰椎后路减压所取下的骨块咬碎后填于Cage前方,术后平均随访39.2个月。使用VAS法对患者的术前、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进行临床评估,用ODI法对术前及末次随访的功能进行评估,在末次随访中使用Prolo评分法,放射影像学可通过椎间高度、Cage周围的骨桥、射线透亮区及过伸过屈侧位片上椎间不稳的表现来评估。 结果 VAS评分、ODI指数、Prolo评分均表明该术式的临床疗效非常令人满意,放射影像学评估显示术后6月时55例中有96.4%(53例)获牢固融合,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均获得完全融合。 结论 单Cage单侧P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能维持合适的椎间高度,有可靠的脊柱稳定性、良好的骨连接和较高的骨融合率,可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和放射影像学结果。  相似文献   
37.
目的:回顾总结胸椎黄韧带骨化致胸髓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减压手术的中短期疗效。方法:患者23例(女性9例,男性14例),平均年龄55.1±7.2岁。每例患者均由磁共振成像明确诊断,术前均有下肢功能障碍。大多数患者同时并发其他脊柱病变。所有患者均行减压手术,在低于胸10节段的病例,同时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年都得到随访,目前已有8例随访超过6年。JOA评分均值由术前的5.6提高到术后1年的8.8,平均恢复率为57.8%。结论:手术是胸椎黄韧带骨化引起脊髓病变后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避免损伤胸髓是手术的关键。手术的短期疗效相对较好,但中期有症状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总结胸腰椎肿瘤行全脊椎切除(total spondylectomy,TS)治疗的经验,对切除术式分类、手术技术的改良等进行探讨。方法 对2003年6月至2009年9月我科17例胸腰椎肿瘤的患者行全脊椎切除,切除的方式有全脊椎碎块切除、全脊椎大块切除、全脊椎整块切除,随访6~33个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6.8 h,平均失血量1 360 mL,术后复发2例,内固定断裂返修1例。结论 全脊椎切除是治疗胸腰椎肿瘤的有效手段,将解剖学概念和肿瘤学理念结合应用,对切除方式进行合理分类有利于比较和分析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9.
 目的  通过检测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eurite outgrowth inhibitor A,Nogo A)的表达情况,来评估神经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neuroserpin,NSP)对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130只成年雄性SD 大鼠随机分成3组:SCI组(n=60),用改良Allen′s重物打击法制备SCI模型,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5 μL。NSP组(n=60),大鼠SCI后立即鞘内注射NSP 25 μL。正常对照组(n=10),只去除椎板,暴露脊髓,不造成SCI。各组定期行为学观察(BBB评分),Western blot检测SCI局部GDNF和Nogo-A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SCI局部BDNF、GDNF和Nogo-A的表达情况。结果  随时间延长,术后SCI组和NSP组大鼠BBB评分均逐渐升高,但是两组并无明显差异。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显示:急性SCI后1天GDNF表达明显升高,且随时间延长其表达量逐渐降低,同时,在1、3、7和14天各时间点NSP组GDNF表达量均高于SCI组。急性SCI后Nogo-A表达成逐渐升高趋势,同时,NSP组在各时间点的Nogo A表达量均低于SCI组。real-time PCR显示:SCI 1天后BDNF表达水平显著提高,随时间推移,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同时,NSP组在1、3、7和14天各时间点BDNF水平均明显低于SCI组。结论  急性SCI后,大鼠内源性BDNF、GDNF和Nogo-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外源性给予NSP对大鼠急性SCI后的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善,但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对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本研究对单Cage单侧椎体间融合术(PLIF)和后外侧融合术(PLF)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放射影像学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方法]2006年10月~2007年9月间,使用PLF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54例(A组,PLF组),使用单Cage单侧PLIF技术为49例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施行手术(B组,PLIF组)。A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7.6岁(60~75岁),其中男25例,女29例,术后平均随访39.4个月(35~44个月);B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8.3岁(61~77岁),其中男23例、女26例,术后平均随访37.7个月(33~42个月)。使用ODI法对术前及末次随访的功能进行评估,放射影像学可通过椎间高度及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上椎间不稳的表现来评估。[结果]PLF组临床疗效的优良率为75.9%,PLIF组优良率为93.9%,两组优良率有显著性差异(χ2=6.31,P<0.05)。放射影像学评估显示末次随访时PLF组融合率为88.9%(48/54),PLIF组融合率为100%(49/49),两组融合率有显著性差异(χ2=5.78,P<0.05)。术前两组的椎间高度无显著差别,而术后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