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青年食管癌患者(≤40岁)食管鳞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变化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43例高发区青年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ER和PR表达变化。结果:高发区青年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47%,孕激素受体的阳性率为7%。EP、PR阳性率与组织分化程度、性别、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食管癌高发区青年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有较高的ER表达,而PR阳性表达明显低于ER,提示ER变化是青年食管癌患者频发的分子事件,进一步了解血清和组织雌、孕激素水平和ER的变化关系,将有助于加深对食管癌变机制的了解。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食管和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血清中cyclinB1、p62、Koc、IMPl和Survivin自身抗体检测及其在癌组织中表达变化特征.方法 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反应法和肿瘤相关抗原微阵列(包含5个重组的癌抗原蛋白cyclinB1、p62、Koc、IMP1和Survivin)检测376例食管和贲门各级病变患者(正常、癌前病变、癌)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同时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与血清对应的13例食管癌和16例责门癌组织中上述5个相关抗原.结果 在5个抗原中,虽然cyclinB1、IMPI和p62从正常食管到癌前病变、癌患者血清中和p62在正常贲门到癌前病变、癌患者血清中阳性百分率均具有线性升高趋势(P<0.05),但单一抗体对食管和贲门癌的检出率均较低,而当应用多个抗原分析时,即在5个肿瘤相关抗原中至少有一个反应为阳性时,与单一抗体比较食管癌和贲门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提高了3~5倍/3~4倍,并且,癌患者和食管、贲门各级病变患者血清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P<0.05).在癌组织中,5个抗原均有阳性表达,cyclinB1、Koc、IMP1和Survivin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血清抗体的检出率(P<0.05),血清中抗体阳性的抗原在同一患者癌组织中均可测得.结论 肿瘤自身抗体的产生与相关抗原的表达有关.联合应用多个肿瘤相关抗原比应用单个肿瘤相关抗原分析食管和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变化更能提高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市居民贲门癌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转移病灶肿瘤抑制基因P53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在37例贲门腺癌中,18例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配对组织中一致性P53免疫阳性反应的发生率为67%(12/18);定量分析表明,原发病灶中P53蛋白聚集阳性细胞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病灶中P53的表达;P53免疫阳性的贲门腺癌淋巴结转移率(78%)明显高于P53免疫阴性的贲门腺癌淋巴结转移率(29%,P<0.05)。37例贲门癌组织中,nm23免疫阴性者为24例,占65%,nm23阴性者淋巴结转移率(75%)明显高于nm23表达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31%,P<0.05)。在10例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淋巴结周边部转移病灶P53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中心部。提示:P53和nm23在贲门癌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4.
为探讨细胞凋谢与细胞增生在食管癌变过程中变化的关系,计数194例食管粘膜活检组织切片单位面积(mm2)中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阳性细胞数和凋谢细胞数,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食管正常上皮,PCNA免疫阳性细胞数量低,从食管正常上皮到基底细胞增生,PCNA免疫阳性细胞数稍有升高,到间变时明显升高,到癌时升高最显著,为正常上皮的近7倍(P<0.01)。在各级病变组织中,凋谢细胞数较低,在正常上皮中更低。随病变加重(基底细胞增生→间变→癌),单位面积凋谢细胞数均逐渐升高(P<0.01)。细胞凋谢指数与细胞增生指标PCNA呈显著正相关(r=0.363,P<0.01)。提示:细胞凋谢不仅可以反映食管癌变过程中上皮细胞的死亡状况,而且能反映细胞增生状况。  相似文献   
25.
<正>法是法推拿流派重要手法,现在成为临床推拿治疗常用手法之一。但笔者发现临床不少医师对法的技巧和力量的掌握不太纯熟造成了医师费了很多劲,但治疗效果却不满意甚至使得患者病情加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运行初期的管理工作,确保初期运行顺畅.~Lx-作全面顺利展开。方法:介绍某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试运行及全面开展过程中,对运行管理、工作流程、药物配置、信息系统、合理用药等各方面常见问题进行记录汇总、分析探讨、摸索创新并建立管理工作模式的情况。结果与结论: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运行初期,该院在保证配液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对常见问题的分析解决及持续改进,完善了信息系统,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各个流程和环节均得到了不断改进,从而实现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的安全运行及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传统经典方剂消风散加减治疗特应性皮炎风湿蕴肤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2月作者所在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特应性皮炎患者61例,采取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消风散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特应性皮炎评分指数(SCORAD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2组SCORA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治疗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皮损程度、瘙痒和睡眠缓解方面均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治疗组有效率87.1%,对照组有效率7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风散加减治疗特应性皮炎,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率高于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研究探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域多主体治理和机制建设情况,为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和公共卫生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家进行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的编码范式将原始资料进行逐级提炼、归纳、分析。结果:经过编码,最终提炼出22个初始范畴、13个主范畴和4个核心范畴,最终形成四个阶段、两个状态下统筹层面、组织层面、执行层面和保障层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域主体机制运作逻辑框架。结论:从多主体治理视域下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在未来发展中应坚持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主导的平急衔接转换机制,完善卫生应急工作配套保障机制的同时,构建多主体协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并形成联通顺达的人、物联防监测机制。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基于临床信息系统,采用数据挖掘方法从真实世界角度分析中医治疗男性不育症用药规律及高频药对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某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信息系统诊断为“男性不育症”或“不育”的中医门诊处方,建立Excel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对核心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借助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高频药对发挥作用的潜在机制。结果 共纳入1 528例病例,涉及中药273味,以温性为主,甘味为多,以肝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置信度最高的组合为泽泻、牡丹皮、茯苓(97.62%)。通过TCMSP、GeneCards、STRING 11.0、MetScape等数据库筛选高频药对主要化合物35个,相应作用靶点147个,与男性不育症的共同靶点78个,KEGG富集分析筛选得到222条信号通路(P<0.01),主要涉及癌症的途径、化学致癌-受体激活、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等。结论 中医临床治疗男性不育症补肾益精法、补脾益气养血法、利湿泄浊为主要思路,高频药对发挥“利湿泄浊”作用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