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2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159篇
内科学   124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15篇
特种医学   99篇
外科学   112篇
综合类   394篇
预防医学   31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1篇
中国医学   285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1 毫秒
21.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微创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对收治的2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Quadrant通道下微创手术治疗。术后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患者满意度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20例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ODI评分、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20例患者对手术效果感到满意,患者满意度Ⅰ级13例,Ⅱ级6例,Ⅲ级1例。结论 Quadrant通道下微创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荐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显露椎-基底动脉结合部的相关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评价显露效率及范围及优缺点。方法显微解剖10例(20侧)成人头颅标本,通过乙状窦前入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远外侧入路及经口入路4种方法显露椎-基底动脉结合部,测量各自显露的距离和范围。显露范围行主观评分。结果乙状窦前入路到椎-基底动脉汇合点距离为(55.23±3.80)cm,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到椎-基底动脉汇合点距离为(58.93±2.49)cm,远外侧入路到椎-基底动脉汇合点距离为(50.03±3.50)cm,经口入路到椎-基底动脉汇合点距离为(18.78±2.09)cm。经口入路显露距离最短,远外侧入路次之,乙状窦前入路再次,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露距离最长。显露范围经口入路最小,其他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远外侧入路显露椎-基底动脉结合部距离较短,范围较大,效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电针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治疗作用的效应机制。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6-羟基多巴胺 (6-hydroxydopamine,6-OHDA)制备PD大鼠旋转模型,假手术组仅注射含0.2%维生素C的生理盐水;电针组在模型制作成功后给予电针“风府、太冲”穴治疗,每天1次,每次30 min,7天为1疗程,连续2个疗程进行治疗。采用行为学测试PD大鼠旋转行为的改变,HPLC荧光法检测纹状体Glu浓度,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纹状体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酰胺酶(PAG)的表达。结果: 电针组大鼠干预前后旋转行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Glu浓度明显升高,GS的表达明显降低,PAG的表达明显升高,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Glu浓度降低(P<0.05),GS的表达显著升高,PAG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电针防治PD的效应机制可能与电针提高脑内GS表达、降低PAG表达和减轻Glu引起的细胞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新活素(rh BNP)联合小剂量速尿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5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rh BNP(0.5 mg·支-1,1.5μg·kg-1负荷剂量静脉推注3~5 min,然后以0.01μg·min-1·kg-1的速度持续滴注72 h,对照组予40 mg·d-1速尿静脉注射、病因治疗、扩血管等对症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心功能指标、血清脑利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2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LVEF明显升高(P<0.05),2组血浆BNP、血清hs-CRP水平均有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优(P<0.05)。结论 rh BNP联合小剂量速尿疗效明显优于速尿一般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减少利尿剂抵抗。  相似文献   
25.
目的:比较 I-gel 喉罩与 LMA-Superme 喉罩用于全麻中耳炎手术中的气道管理效果。方法全麻下行中耳炎手术患者10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 I-gel 喉罩组(I 组)和 LMA-Superme 喉罩组(S 组)。记录喉罩置入成功率、置入时间、气道密封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级情况;记录喉罩置入即刻(T0)、头侧旋位即刻(T1)、手术开始即刻(T2)、手术开始后1 h(T3)、拔除喉罩即刻(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和气道峰压(Ppeak);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及拔除喉罩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气道密封压 I 组(27.8±4.6)cmH2 O,高于 S 组(21.9±4.3)cmH2 O (P <0.05);纤维支气管镜评级 I 组优于 S 组(P <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及各时点的 HR、MAP、SpO2和 Ppeak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 组有5例(10%),I 组有1例(2%)在 T1时患者出现口咽部漏气现象,差异显著(P <0.05)。结论I-gel 喉罩在全麻中耳炎手术中的气道管理效果优于 LMA-Superme 喉罩。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门诊自2016年9月起,成立"预约中心",基于信息技术实行一站式集中医技预约服务模式。经过1年的探索和运用,全院各类医技科室平均预约率达到86%~95%。通过该预约模式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快速缓解了当前就医不便的迫切问题,提升了整体医疗服务效率。并就在实施"一站式"集中医技预约就医模式的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实践体会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分析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应用孕激素的治疗效果和其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前景。方法:选取研究对象7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孕激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D44拼构变异体6(CD44V6)含量较低,抗凋亡因子(Bax)含量较高;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ER、PR、PCNA、CD44V6含量较低,Bax含量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接受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病变消失比例较高,阴道出血、阴道排液比例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激素在子宫内膜癌患治疗过程中效果是比较乐观的,治疗后期的副作用表现较轻、使用起来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展开全面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替莫唑胺联合依托泊苷与单用替莫唑胺在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综合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42例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行手术切除病灶,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单药组(单用替莫唑胺)和联合治疗组(替莫唑胺联合依托泊苷)。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单药组和联合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7.5周和24.4周,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1.8%和45.0%。联合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和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均要明显高于单药组(均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综合治疗中,替莫唑胺联合依托泊苷的化疗疗效要优于单用替莫唑胺治疗,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评估年轻恒牙冠折后应用iRoot BP Plus行活髓切断即刻修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的年龄在7~12岁的21位患者,因外伤导致22颗牙冠折断露髓的年轻恒牙用iRoot BP Plus行活髓切断树脂即刻修复术,术后2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复查并摄X线片记录患牙发育状况。结果 术后2周所有患牙充填物完整、无不适主诉和牙髓炎、根尖炎症状,18颗患牙牙髓活力检测正常;术后3个月有20颗患牙牙髓活力测试正常,X线检查12颗出现牙本质桥并且其中4颗出现根尖"聚拢"征;术后6个月时2颗患牙牙髓坏死,余20颗患牙牙髓活力正常,X线检查15颗出现牙本质桥和18颗出现根尖"聚拢"征;术后12个月牙髓活力测试正常的20颗患牙临床检查无异常,X线检查20颗均形成了牙本质桥影及根尖"聚拢"征,成功率达90.91%。结论 iRoot BP Plus在年轻恒牙冠折后活髓切断即刻修复术中临床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不同手术方法探究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情况。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两组,锚钉悬吊固定组(AS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锚钉悬吊固定法;Arch钢板固定组(TP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Arch钢板固定法。每组各45例。通过两种方法分析AS组与TP组的神经功能、轴性症状、开门角度和门轴侧融合率的疗效及远期预后差异性。结果手术前AS组与TP组JOA评分无差异性,AS组与TP组手术后1年与手术前相比较JOA评分均明显升高;AS组与TP组相比较神经功能改善率无差异性;术后1年,TP组11例发生轴性症状,发生率为24.44%,AS组26例发生轴性症状,发生率为57.78%,经比较有明显差异。通过CT测量开门角度,术后1个月和1年,TP组与AS组相比较开门角度明显增大,两组术后1年与术后1个月相比较降低,但TP组仍大于AS组。结论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Arch钢板固定法优于锚钉悬吊固定法,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且一年内远期预后整体效果好,Arch钢板固定法好于锚钉悬吊固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