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5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79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目的系统评价依法利珠(efalizumab)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6年第1期)、Cochrane协作网皮肤病专业试验数据库、MEDLINE(1966~2006),EMBASE(1974~2006),纳入依法利珠治疗银屑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质量评估和交叉核对,并采用RevMan4.2.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篇随机对试验(RCT),包括1651例患者,其临床诊断为慢性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年龄18~75岁。对治疗有效率的Meta分析显示:依法利珠皮下注射1mg/kg/w或2mg/kg/w连续12w,较安慰剂有效。主要不良反应是前2次用药后可能出现流感样症状,但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延长治疗12w,可提高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但尚不能对依法利珠2mg/kg/w是否比1mg/kg/w更有效得出肯定结论。结论依法利珠皮下注射1mg/kg/w或2mg/kg/w连续12w治疗成人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安全、有效。但尚需要更多的RCT证实剂量与疗效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合成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及端粒酶RNA(hTR)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细胞株Hut78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转录法分别合成两条hTERT—siRNA及hTR—siRNA。采用siRNA直接处理细胞裂解液及磷酸钙共沉淀法将siRNA转染入Hut78细胞两种处理方式,应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聚合酶链反应(TRAP—PCR) 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体外转录法能高效合成siRNA,产量达 22.4 μg/40μL siRNA合成体系。经250 ng siRNA直接处理细胞裂解液后,可高效降低端粒酶的活性,抑制率达87%左右。30 ng siRNA转染细胞36 h后,可降低端粒酶活性20%左右,而250 ng siRNA可降低 75%左右。结论体外转录法能高效、快速、大量合成siRNA,针对hTERT及hTR基因的siRNA可明显降低Hut78细胞株的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23.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并发肥胖性黑棘皮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18岁。因胸、腹、背部淡褐色扁平丘疹伴瘙痒1年,于2004年7月5日就诊,患者1年前发现背部出现淡褐色扁平丘疹,3个月内逐渐增多并扩展至胸、腹部、自觉痛痒,颈项,双侧腑窝,腹股沟皮肤粗糙变黑3年,无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24.
14味中药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 14味中药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方法用50%乙醇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酶促反应的速度,以衡量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测得 14条酶促反应时间曲线.结论13味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呈较好的抑制作用(P<0.01),除芦荟以外,其余中药不影响酶促反应的平衡.桃仁、僵蚕、芦荟抑制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25.
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真菌病是指由致病性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组织所引起的病变,通常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病变称甲癣。国内本病患病率约4%~7%,以红色毛癣菌最多见。本研究对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口服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并进一步作两种药物的经济学评价。1材料和方法1·1费用计算甲真菌病为局部感染性病变,一般无全身症状,无须住院治疗,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口服吸收良好,无须特殊给药方法,假设所有患者所进行的检验费用相同,为了能较好的反应药物与疗效的关系,只计算药品直接成本。特比萘芬(原研:兰美抒,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25 g×7片,单价:每…  相似文献   
26.
我们报道一例节段型皮肤僵硬综合征。患者,男,14岁。腹部皮肤硬化6年。病理活检示:真皮深层胶原纤维增生,成纤维细胞增多,散在的脂肪细胞灶,浅筋膜胶原纤维粗大,阿新蓝染色阴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紫杉醇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CTCL)Hut78细胞株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并探讨其诱导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将紫杉醇按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分别处理Hut78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Hut78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及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PCR—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变化,采用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诱导Hut78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紫杉醇明显下调端粒酶活性表达,对Hut78细胞具有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且呈时间依赖和剂量依赖性。表现为G2/M期阻滞,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明显的凋亡峰。结论:紫杉醇能下调端粒酶的活性,诱导细胞凋亡是其发挥抗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8.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慢性大疱性皮肤病,临床可分为两种类型:经典型和炎症型,血循环中有抗Ⅶ型胶原的自身抗体。诊断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除根据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外,还需做一些特殊检查,包括盐裂免疫荧光、免疫印迹、免疫电镜和ELISA检查。需要与其他自身免疫性表皮下疱病相鉴别。治疗主要是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炎药物。  相似文献   
29.
闫军  陈声利  孙建方 《医药导报》2013,32(12):1566-1571
目的 评价阿法西普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2年第3期)、Cochrane协作网皮肤病专业试验数据库(2012年)、检索MEDLINE(1966~2012年)、Embase数据库(1974~2012年),中国知网CNKI,收集所有有关阿法西普治疗银屑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各临床试验的质量评估,并进行交叉核对.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RCT,包括1 289例患者,临床诊断为慢性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年龄>16岁.Jadad评分6篇文献均为高质量.Meta分析显示: 阿法西普每周0.075 mg&#8226;kg-1或每周7.5 mg静脉滴注、每周10或15 mg肌内注射连续12周,治疗有效.随访12周期间,平均严重性指数(PASI)积分继续下降,生活质量(QOL)维持改善.结论 阿法西普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慢性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生化药物,作用持久,有缓解性治疗的趋势.  相似文献   
30.
报道1例儿童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女,12岁,因全身反复水疱、大疱和糜烂面3个月入院.患者弱智,父母非近亲结婚,无家族史.入院时表现全身大片糜烂面,包括手足、膝关节周围和股臀部,同时躯干、四肢正常或水肿性红斑基础上紧张性水疱、大疱.治疗过程中突然发生躯干、四肢大量紧张性水疱.组织病理提示,表皮下水疱,免疫荧光结果见表皮基底膜带IgG和C3线状沉积,盐裂后沉积限于真皮侧.ELISA检测BP180和BP230阴性.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四环素口服取得满意疗效.
Abstract:
A case of epidermolysis bullosa acquisita (EBA) in childhood is reported. A 12-year-old girl was hospitalized for a 3-month history of recurrent blisters, bullae and erosions on the trunk and limbs. The girl had mental retardation but no family history of similar disorders. The marriage between her parents was not consanguineous. Physical examination on admission revealed large erosions with moderate oozing on the hands and feet, around the knees and on the buttock and thighs. There were scattered tense blisters and bullae arising in normal skin or edematous erythema on the trunk and limbs. During the treatment course the patient suddenly developed a number of tense blisters over the whole integument on the trunk and limbs. Skin biopsy showed subepidermal bullae with moderate perivascular infiltration of neutrophils and eosinophils. 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DIF) revealed linear IgG and C3 deposition along the basal membrane zone, which was on the dermal side of salt-split skin on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IIF). ELISA detected no serum antiBP180 or -BP230 antibodies in the patient. A diagnosis of EBA was made. The patient was successfully controlled by intravenous steroids combined with oral tetracycl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