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168篇
预防医学   66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COPD患者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方法2007年9月~2009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74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0例。常规行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及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计数,ELISA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自细胞介素-8(IL-8)、IL_6、IL一10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析以上各指标与BMI之间的关节。结果低体重组COPD患者诱导痰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与对照组(P〈0.05)。低体重组COPD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FEV1%)、P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低体重组COPD患者BMI与诱导痰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CRP、IL-8、IL-及TNF-α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5,-0.468,-0.453,-0.394,-0.462,-0.497,均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的气道和全身炎症反应与BMI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2.
<正>患者,男性,43岁,体重48kg。以"查体发现胰管结石1年半"为主诉就诊,入院诊断"胰管结石"。拟在全麻下行胰管切开取石,胰肠吻合术。既往糖尿病病史4年,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满意。无其他系统病史、麻醉手术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家族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患者于上午10:10入室,开放静脉通路、行常规监测及有创动脉测压,BP 127/77 mm Hg,HR 81次/分,SpO2  相似文献   
23.
背景:原位肝移植术中供肝再灌注早期容易出现缺血再灌注综合征,它是导致移植后原发肝功能衰竭和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严重程度与下腔静脉阻断时间长短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下腔静脉逆灌注法可缩短下腔静脉阻断时间。 目的:进一步观察经典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中下腔静脉逆灌注法对新肝循环再灌注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与常规门静脉正向灌注法进行对比。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对比观察,于2006—12/2007—06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完成。 对象:选择全身麻醉下行经典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患者39例。 方法:将39例经典原位肝移植患者按灌注方法分为2组,19例患者采用下腔静脉逆灌注法,20例患者采用门静脉正向灌注法。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移植前、无肝期、新肝期的有创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供肝复温缺血时间。 结果:①下腔静脉逆灌注组患者的供肝复温缺血时间短于门静脉正向灌注组(P〈0.05)。②新肝开放1min,新肝期5,10,15min下腔静脉逆灌注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程度均小于门静脉正向灌注组(P〈0.05);新肝期5,10min下腔静脉逆灌注组的中心静脉压低于门静脉正向灌注组(P〈0.05)。 结论:与传统门静脉正向灌注法相比,经典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中的下腔静脉逆灌注法可明显缩短供肝复温缺血时间,维持更平稳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利于改善移植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4.
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Capnocytophaga spp.)是兼性厌氧的梭状革兰氏阴性杆菌,它们是口咽部正常菌群,其生长需要二氧化碳[1]。此外,它们还是牙周疾病及动物咬伤所致的机会性病原菌,可导致免疫功能正常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系统感染[2],本文报道了1例二氧化碳嗜纤维菌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前后P波终末电势(PTFv1)、P波离散度(Pdisp)的变化.方法选择86例溶栓的AMI患者,根据溶栓后冠脉是否再通分为:再通组62例,未通组24例.测量所有患者溶栓前、溶栓后3h和1周之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PTFv 1、Pdisp.结果再通组和未通组溶栓前的PTFv1分别为-0.0352±0.0135和-0.0347±0.0147mm.s,Pdisp分别为44.57±10.4和43.95±10.63ms,两组分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但两组溶栓后3h和1周的PTFv1、Pdisp分别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 05).再通组在溶栓后3h和1周PTFv1为-0.0308±0.014和-0.0303±0.0141mm.s,Pdisp为37.66±10.43和36.94±12.38ms,分别与溶栓前的PTFv1、Pdisp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01),但溶栓后3h与溶栓后1周的PTFv1、Pdisp分别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未通组的PTFv1、Pdisp在溶栓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意义(p均>0.05).62例冠脉再通患者,溶栓前12例发生房性心律失常,其Pdisp为51 94±7.07ms,而50例无房性心律失常,其Pdisp为42 79±10.33ms,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溶栓后1周两者Pdisp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 05);而PTFv1在溶栓前或溶栓后,两者分别比较,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AMI溶栓后冠脉再通能降低Pdisp及减少PTFv1负值,减少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
我院开展腹腔镜技术始于1992年,最初在肝胆外科实施,当时,由于人们对腹腔镜技术在外科临床的治疗效果抱着观望等待的态度,因此,病例来源不足,制约了该项技术在外科疾病治疗的广泛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我院于1994年初成立了腹腔镜技术协作组,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严格选择适应证,把此项新技术逐步向妇科、胸科、泌尿外科等科拓进,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三组织形式我院腹腔镜技术协作组由肝胆外科牵头,成员包括技术相关的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妇产科、麻醉科、消化内科、门诊部和急…  相似文献   
27.
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是肝硬化最常见的胃黏膜病变,为探讨PHG与门脉高压、肝功能、幽门螺杆菌(Hp)的相关性,我们对75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8.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人死亡的原因,为开展老年人慢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死因资料来自福建省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资料,用ICD-10进行死因分类和根本死因编码.结果 2010年福建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死亡率为4.351%,占全部死亡数的68.5%;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为3 704.12/10万,占85.1%;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代谢病、消化系统疾病、精神障碍、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位居前10位死因,占死亡总数的94.7%,除城市老年人的神经系统疾病和农村老年人的传染病外,城乡老年人的前9位死因相同,但顺位有所不同;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在城乡均位居恶性肿瘤的前5位,占78.3%.急性心肌梗死居心脏病首位,占44.7%;意外跌落占损伤和中毒的56.8%.结论 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是福建省老年人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HTEB)复合尼莫地平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保护作用。方法新西兰兔50只,随机均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组)、对照组(C组)、HTEB组(H组)、尼莫地平组(N组)和HTEB复合尼莫地平组(HN组)。经颅多普勒检测兔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光镜下观察基底动脉形态学变化,TUNEL法检测基底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测定内皮细胞Bcl-2、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其余四组基底动脉Vm均明显升高,管壁增厚、管腔变窄,细胞凋亡指数(AI)、Bcl-2表达、Caspase-3表达升高(P<0.01)。与C、H和N组比较,HN组基底动脉Vm明显减慢,管壁增厚减轻、管腔增宽,Bcl-2表达升高,AI和Caspase-3表达降低(P<0.05)。结论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尼莫地平显著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且优于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或尼莫地平的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30.
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是指因感染或变态反应引起的,由气道结构细胞、多种炎性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的呼吸道疾病,其病因及具体发病机制复杂多变,迄今为止尚未完全明确.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家族含热蛋白结构域蛋白3(NLRP3)炎性小体是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主要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