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近年来,随着亚细胞分离技术、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人们逐渐认识到血液与肿瘤组织之间的天然屏障——血管内皮细胞膜表面蛋白的表达具有高度的组织特异性。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这种肿瘤组织特异性蛋白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有效分子地址。  相似文献   
22.
活化蛋白激酶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中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三条通路在骨肉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ion^TM法检测48例骨肉瘤标本及25例成骨性良性肿瘤标本中ERK、JNK、P38蛋白的表达,并比较他们的差异。[结果]ERK、JNK、P38三种蛋白在骨肉瘤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3.3%(40/48),72.9%(35/48)和85.4%(41/48),在成骨性良性肿瘤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6.0%(4/25),12.0%(3/25)和20.0%(5/25),骨肉瘤组织中ERK、JNK、P38蛋白阳性率及阳性强度均明显高于成骨性良性肿瘤(P〈0.01)。[结论]MAPK中ERK、JNK、P38三条通路在骨肉瘤发生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APK,可为临床骨肉瘤与良性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3.
纤维结构不良骨肉瘤变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7岁,因左髂骨不明原因疼痛3个月入院治疗.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左髂骨肿胀,有压痛,未触及明显肿块.X线显示:左髂骨病变区内见一低密度阴影,毛玻璃样,其内散在分布钙化的骨样组织.病变区见有局限性骨皮质缺损,周围软组织肿胀.考虑纤维结构不良,恶变不能除外.行手术治疗.大体检查:手术切除破碎骨样组织一堆,共13 cm×10 cm×4 cm.病变位于骨髓腔内,切面灰白灰红色,质地较硬,切割有沙砾.局部区域骨皮质破坏.显微镜检查:病变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和新生的不成熟骨组成.纤维组织由梭形细胞排列成交错状、漩涡状或束状结构.大部分区域梭形细胞排列疏松,细胞无异型,核卵圆形或梭形,染色质均匀(图1).病理诊断:左髂骨纤维结构不良骨肉瘤变.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VP3、IL-18双基因抑制骨肉瘤S-180的联合抑瘤作用。方法将VP3、IL-18基因插入pVAX1表达载体的pCMV启动子之下的EcoRI位点,构建成pVVP3及pVVp3-IL18。将该重组质粒与单独表达凋亡素基因的重组质粒分别注射荷S-180肿瘤细胞的BALB/C小鼠,比较抑瘤趋势和抑瘤率。结果联合应用VP3基因和IL-18基因的重组病毒治疗组的抑瘤率(46.16%)高于单独应用VP3基因组的抑瘤率(19.5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凋亡素基因具有凋亡诱导效应及体内的抑瘤效应。凋亡素基因VP3与IL-18基因有协同抑瘤效应,联合基因治疗骨肉瘤可提高抑瘤效果。  相似文献   
25.
临床七年制医学生是各个医科大学的重点培养对象,他们大多是从全国高考中挑选出来的品学兼优的拔尖人才,临床七年制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传统的精英教育,希望通过七年的医学教育把他们培养为具有良好专业能力且全面发展的高级医学人才。随着当今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全球化日益广泛,国际合作和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和重要。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一直落后于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26.
多媒体技术在外科手术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外科手术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多媒体技术作为医学教学的辅助手段,应用于外科手术学教学具有许多优点。文章总结了外科手术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一些经验,并提出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7.
术前DSA在骶骨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术前DSA在骶骨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我科收治的50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50例患者均进行术前选择性动脉造影栓塞,局部化疗给药,栓塞后24~72h内进行肿瘤切除。结果50例肿瘤均获彻底切除,无手术中休克或死亡。术中出血大大减少,平均(2700±800)ml,术后5d引流量平均(580±220)ml。平均随访20个月(6~72个月),1例因一般情况较差死于围手术期并发症,骨肉瘤及转移癌及多发骨髓瘤均于术后6~18个月转移复发,1例脊索瘤及I例骨巨细胞瘤原位复发,余病例均无复发。结论术前DSA可以显示肿瘤的范围、肿瘤的血供、血管分布情况,提示肿瘤的性质,有助于术前的充分准备、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术中肿瘤血管的处理。血管造影时的化疗给药是肿瘤切除术后化疗等综合治疗的有益补充,对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及预防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意义。因而,术前DSA是骶骨肿瘤外科治疗的十分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8.
101例骶部肿瘤病理及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骶部肿瘤的临床表现特点以及不同病理类型骶部肿瘤的特殊临床特点。为提高骶部肿瘤的初次诊断率、降低骶部肿瘤的误诊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5年7月收治并进行手术切除的101例骶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年龄47.7岁(16~71岁)。女性43例,男性58例。其中脊索瘤、骨巨细胞瘤和神经源性肿瘤占61例(60.4%)。结果大部分骶部肿瘤最初临床表现为骶尾部疼痛伴或不伴假性/真性根性放射痛,随之发生腰骶神经感觉-运动障碍;膀胱、直肠和(或)性功能障碍表现则可贯穿在病程始终。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临床表现有一定特征。结论脊索瘤、骨巨细胞瘤和神经源性肿瘤是主要的骶部肿瘤病理类型;骶部肿瘤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共同特点;不同病理类型的骶部肿瘤临床表现具有一定差别,可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9.
数字减影造影介入后手术切除骶骨肿瘤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和评价经数字减影造影术(DSA)介入后手术治疗骶骨肿瘤的价值。方法 24例骶骨肿瘤术前经双侧髂内动脉行DSA介入治疗,介入后1周内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全部病例肿瘤均顺利切除,术中出血减少,平均出血量为1200ml;20例获随访,平均随访28个月,仅1例局部复发,2例恶性肿瘤死亡。结论 经DSA介入后手术治疗骶骨肿瘤,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及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腋窝软组织肿瘤48岁女性住院患者1例,术前行64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3.0 T MR平扫,获得DICOM原始数据,导入Visual Volume三维重构软件系统,对目标区域各种组织区分后行可视化边缘检测、分割、提取和测算,生成STL格式的三维网格模型,再将三维模型通过Hololens眼镜映射到真实世界形成混合现实三维影像,协助医生在术前进行手术设计、模拟手术操作以及与患者有效沟通,并在混合现实技术引导下行肿瘤切除术。结果 利用基于CT、MRI影像学原始数据的高清重建,在混合现实技术引导下,本例患者手术中可视化清晰显示骨骼、肿瘤组织与周围解剖结构,手术路径清晰,准确定位并于边界外完整切除肿瘤组织;肿瘤周围血管神经保留完整,术后肢体感觉、运动功能良好。术后病理诊断:神经鞘瘤。结论 混合现实技术可在骨与软组织肿瘤术中协助确定肿瘤边界并切除肿瘤,在骨与软组织肿瘤手术的个体化治疗上具有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