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1篇
  免费   363篇
  国内免费   216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92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241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802篇
内科学   451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125篇
特种医学   216篇
外科学   811篇
综合类   1592篇
预防医学   732篇
眼科学   53篇
药学   554篇
  9篇
中国医学   608篇
肿瘤学   14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315篇
  2012年   398篇
  2011年   409篇
  2010年   373篇
  2009年   399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336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328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分析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主观症状改善的因素分析。 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长征医院甲乳疝外科接受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胃底折叠术包括Nissen患者54例和Toupet患者38例。随访108个月,所有患者均通过电话随访,内容包括反流症状(反酸、胃灼热)的改善,术后并发症、满意度等。并以反流和胃灼热症状的复发作为评判抗反流术后疗效的标准。通过χ2检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分析了性别、年龄(60岁为界)、质子泵抑制剂(PPI)使用时间(30和60个月为界)、PPI反应性(良好/不佳)、裂孔疝复发、手术方式(Nissen/Toupet)以及是否应用补片等因素对于GERD相关症状的影响。 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末次随访时共有11例出现反流复发和21例胃灼热复发,其中12例患者自觉食管炎症状(反流、胃灼热)无缓解,手术总满意率为81.52%。末次随访时共有1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Niseen组10例,Toupet组6例。反流复发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术前PPI使用时间以及PPI反应性与反流复发无相关性(P>0.05),裂孔疝复发和是否应用补片是术后反流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裂孔疝复发是术后反流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胃灼热复发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术前PPI使用时间以及应用补片与胃灼热复发无相关性(P>0.05),但PPI反应性和裂孔疝复发是术后胃灼热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PPI反应性是术后胃灼热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腹腔镜抗反流手术(胃底折叠术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治疗GERD是安全有效的,对于术前PPI反应性较差的患者,手术指征应更加慎重。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后路SchwabⅣ级截骨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Schwab Ⅳ级截骨治疗21例胸腰椎骨折继发后凸畸形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情况;比较术前、术后7 d及术后24个月后凸Cobb角、疼痛VAS评分和ODI评分。结果手术时间169~256 (227±18) min;术中出血量850~1 450(980±150)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30个月。后凸Cobb角、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7 d及24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术后24个月X线片显示,内固定物无断裂及松动,患者截骨界面均达骨性融合。结论后路SchwabⅣ级截骨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3.
蛭类转录组中EST-SSR分析及抗凝血相关分子标记的挖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蛭类转录组进行SSR分析,是开发功能分子标记、开展对药用蛭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及进行遗传背景监测的必要手段。方法利用与医学密切相关的医蛭科棒纹牛蛭Poecilobdella javanica和日本医蛭Hirudo nipponia、黄蛭科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和山蛭科洞穴山蛭Heamadipsa cavatuses sp.nov.共14个样本,通过RNA测序及转录组分析,筛选吸血差异unigene,并比较4个种的SSR标记特征和分布,用于挖掘抗凝血相关功能EST-SSR。结果通过SSR密度分析发现,SSR在棒纹牛蛭、日本医蛭、宽体金线蛭和洞穴山蛭转录组中的间隔长度为4 723、6 026、8 059、8 144 bp;SSR组成分析发现三碱基重复的基序占蛭类SSR类型组成中绝大多数;另外,洞穴山蛭的SSR组成与其他3种存在明显区别。比较4种吸血蛭吸血前后转录组中表达丰度显著差异的unigene群,发现4种蛭中包含SSR且抗凝血相关的重叠unigene类群在转录组中呈较高的片段多态性。结论 unigene片段长度、SSR的密度、组成和分布特点能反映物种之间的分类关系;4种蛭重叠的抗凝血相关分子功能对应的EST-SSR,可作为抗凝血相关的功能分子标记侯选EST-SSR。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疾病应对方式、服药依从性及其自我管理的特点,并分析应对方式对服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19年3月至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移植随访门诊就诊的肾移植受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医学应对问卷、免疫抑制剂依从性Basel评估量表(BAASIS)及肾移植受者自我管理调查量表作为调查工具。所有问卷调查均在肾移植受者门诊随访时进行。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肾移植组和慢病常模组面对、回避和屈服因子得分。应用分层回归方程分析肾移植受者应对方式对服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的影响。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肾移植受者面对因子得分[(19.8±2.9)分]最高。肾移植组和慢病常模组回避因子得分分别为(15.1±2.7)和(14.4±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0,P<0.05)。肾移植受者BAASIS得分平均为(22.2±2.6)分,125例受者中53例(42.4%)受者服药依从性好。36例(28.8%)曾在过去1个月中至少漏服1次免疫抑制剂;19例(15.2%)在过去1个月中曾出现至少1次连续漏服状况;63例(50.4%)曾在过去1个月中提前或推迟2 h服药;9例(7.2%)曾不按医嘱剂量服药。肾移植受者自我管理总得分为(91±8)分,其中68例(54.4%)自我管理水平良好,57例(45.6%)自我管理处于中等水平。受者饮食、治疗、躯体活动和社会心理管理得分分别为(29.5±3.0)、(33.4±3.4)、(15.7±2.1)和(12.4±1.6)分。面对、回避和屈服3个变量分别解释服药依从性总变异的8.6%,治疗管理总变异的13.7%,躯体活动管理总变异的7.0%,社会心理管理总变异的25.0%,整体自我管理总变异的15.0%。服药依从性的预测因子为屈服(β=-0.252,P<0.01),饮食管理的预测因子为面对(β=0.212,P<0.05),治疗管理的预测因子为面对(β=0.348,P<0.01),躯体活动管理的预测因子为面对(β=0.255,P<0.01),社会心理管理的预测因子为面对和屈服(β=0.394和-0.271,P均<0.01),整体自我管理的预测因子为面对(β=0.365,P<0.01)。 结论肾移植受者应对方式是服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应重视其对待疾病的态度和方式,及时转换其消极的应对策略,以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制备可用于免疫分析的醛固酮(ALD)多克隆抗体,并建立基于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放大系统的ALD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用于测定人血液中的ALD含量。 方法:对ALD进行化学改造,制备醛固酮肟,再与BSA偶联制备免疫原,免疫兔,制备抗ALD多克隆抗体。以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放大系统采用竞争法建立ALD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结果:经检测免疫的3号兔获得的抗ALD抗体灵敏度最高,50%抑制率(IC50)ALD浓度是268 pg/ml。用该抗体建立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检测范围为62.5~2 000 pg/ml,灵敏度为 23.7 pg/ml,批内变异系数为6.9%~9.5%,批间变异系数为8.5%~12.7%,回收率范围为93.1%~104.1%,稀释实验测定值与理论值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r=0.996,与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的相关性方程分别为y=0.932x+4.596,相关系数r=0.948(n=95)。结论:建立的检测ALD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符合临床应用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6.
我院1997年7月~2004年5月共收治髂窝脓肿24例,经切开引流术,全部治愈。现就本文结合髂窝解剖,讨论髂窝脓肿的诊断及治疗。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15~17岁,平均年龄34.5岁;病程10~47d,平均27d;脓肿位于右侧14例,左侧10例;发病前有下肢外伤,感染史者9例,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临床及影像学参数对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侧凸研究协会22项(SRS-22)量表简体中文版问卷评分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109例无支具及手术治疗史的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接受SRS-22简体中文版的问卷调查.男17例,女92例;年龄19~40岁,平均24.8岁.冠状面主弯Cobb角16°~102°,平均37.3°.分析SRS-22各维度得分及亚总分与年龄、体重指数、主弯Cobb角及矢状面平衡间的相关性,并分别比较年轻(<30岁)与年长(≥30岁)、小角度(Cobb角<40°)与大角度(Cobb角≥40°)、胸弯与胸腰/腰弯以及男性与女性患者间SRS-22评分差异.结果:年龄与SRS-22亚总分、疼痛、心理状况及功能维度得分负相关(r分别为-0.35、-0.50、-0.31、-0.21,P<0.05);体重指数与疼痛得分负相关(r=-0.23,P<0.05);主弯Cobb角与SRS-22亚总分、自我形象及功能维度得分负相关(r分别为-0.31、-0.49、-0.30,P<0.05);矢状面平衡与功能维度得分负相关(r=-0.26,P<0.05).年长患者SRS-22亚总分、疼痛及心理得分低于年轻患者(P<0.05).大角度患者SRS-22亚总分、自我形象及功能维度得分低于小角度患者(P<0.05).胸弯患者自我形象及心理维度得分低于胸腰/腰弯患者(P<0.05).女性患者的疼痛维度得分明显低于男性(P<0.05),其余参数及得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侧凸Cobb角、体重指数、躯干矢状面平衡可影响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SRS-22简体中文版问卷不同维度得分.胸弯患者自我形象及心理受侧凸的影响较腰弯患者更大,女性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低于男性.  相似文献   
28.
【摘要】 目的:研究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与退变性滑脱症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3月就诊且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与退变性滑脱症患者共58例,其中峡部裂性滑脱(峡部裂组)29例,男9例,女20例,年龄23~67岁,Ⅰ度滑脱22例、Ⅱ度7例,L4滑脱16例、L5滑脱13例;退变性滑脱(退变组)29例,男5例,女24例,年龄45~85岁,Ⅰ度滑脱22例、Ⅱ度7例,L3滑脱3例、L4滑脱23例、L5滑脱3例。峡部裂组和退变组患者ODI评分分别为25.5分和22.0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测量两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学指标,包括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e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同时测量两组病例的腰椎滑脱角、滑脱率以及滑脱距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峡部裂组患者LL、TK和滑脱角分别为52.2°±10.9°、25.3°±11.1°、9.9°±6.4°,明显高于退变组的44.2°±15.4°、23.4°±12.6°、6.0°±3.9°(P<0.05);退变组患者SVA为30.6±40.6mm,明显高于峡部裂组的4.6±24.9mm(P<0.01)。两组患者的骨盆形态学参数PI(峡部裂组53.9°±11.5°,退变组55.8°±10.8°)、PT(17.0°±8.3°,22.9°±7.2°)、SS(36.9°±8.7°,33.4°±9.9°)以及腰椎滑脱率[(21.8±9.8)%,(19.7±7.8)%]、滑脱距离(6.2±2.7mm,5.6±1.9mm)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与退变性滑脱症患者具有相似的骨盆形态,但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较退变性滑脱症患者表现为更大的胸椎后凸、腰椎前凸以及滑脱角。  相似文献   
29.
【摘要】 目的:探讨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伴脊柱侧凸(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AMC)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以脊柱侧凸首诊的41例AMC患者,男21例,女20例,年龄4~28岁(平均15.6±3.9岁)。记录侧凸类型、累及节段数,测量冠状面侧凸主弯Cobb角、骨盆倾斜角和矢状面成角,计算侧凸柔软度,并对合并骨盆倾斜患者的骨盆倾斜角和主弯Cobb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中7例合并先天性脊柱畸形。单弯37例(90%),其中胸弯21例,胸腰弯16例;胸腰双弯4例(10%)。主弯平均累及节段数为9±1个,平均Cobb角为80°±29°,平均柔软度(20±11)%。22例(54%)合并骨盆倾斜,倾斜角平均为16°±5°;相关分析示骨盆倾斜角与主弯Cobb角存在显著相关性(r=0.612,P<0.05)。矢状面上,胸椎前凸20例(49%),胸椎后凸减小5例(12%),腰椎过度前凸24例(59%)。结论:AMC伴脊柱侧凸以单弯为主,畸形较为僵硬,可合并有先天性脊柱畸形,多合并骨盆倾斜,且骨盆倾斜与侧凸严重程度密切关联。典型的矢状面表现为胸腰椎的前凸畸形,而后凸畸形相对少见。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创伤性脾切除术后早期抗凝预防骨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的效果。方法总结山西省阳泉煤业集团总医院2006年7月至2012年7月行创伤性脾切除合并骨科手术的85例患者,其中2009年以后行脾切除术的44例设为预防组,术后24h开始用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每日1次静脉点滴,持续1周,术后48h再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IU每12小时1次皮下注射,持续7~21d为预防组;2009年以前的41例脾切除术后未预防性用药设为对照组。通过随访,分析两组VTE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随访3~9个月。预防组血栓发生率为4.5%,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为19.5%,其中对照组有1例出现肺栓塞致死,两组VTE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P〈0.05)。结论VTE的形成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脾切除术后早期抗凝治疗不仅安全,而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