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应用复合补片和生物补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裂孔疝的疗效。方法:21例应用Crurasoft誖复合补片组及20例应用BiodesignTM Surgisis誖生物补片组修补食管裂孔疝病人,对比分析术后复发率和补片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一般情况、食管裂孔长径和手术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应用复合补片和生物补片均能使术前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显著缓解。复合补片组和生物补片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和30.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个月随访裂孔疝复发率均为0。复合补片组和生物补片组长期随访平均时间分别为(16.3±8.9)个月和(17.3±6.8)个月,解剖性复发率分别为4.8%和5.0%,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人均未发生食管侵蚀的并发症。复合补片组病人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高于生物补片组(38.1%比20..0%),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新一代小肠黏膜下基质补片和复合补片修补食管裂孔疝后疗效满意,复发率低,补片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葡萄糖(Glu)及脂多糖(LPS)对SD大鼠胰腺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8周龄大鼠胰腺组织,根据析因分析设计为4组:C+LPS 40(Glu 5 mmol/L+LPS 40pg/mL),C+LPS 200(Glu 5 mmol/L+LPS 200 pg/mL),HG+LPS 40(Glu 25 mmol/L+LPS 40 pg/mL),HG+LPS 200(Glu 25 mmol/L+LPS 200 pg/mL)。培养48 h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这4组培养基内胰岛素m RNA表达,免疫荧光观察比较高糖和高LPS对大鼠胰腺内胰岛素合成情况的差异。结果:高糖和高LPS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胰腺胰岛素的表达量(P0.05)。高糖能使胰腺中胰岛素mRNA的表达下降39.58%(P0.05),高LPS能使胰腺中胰岛素m RNA的表达下降40.50%(P0.05),2种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高糖和高LPS均能对胰腺β细胞造成损伤,显著减少胰岛素的合成与释放。LPS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作用在T2D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难治性SHPT来说,甲状旁腺切除术(PTX)仍然是目前疗效最为显著的治疗手段。虽然目前尚无法确定哪种手术方式对于进展性SHPT最为有效,但无论哪种术式,令甲状旁腺激素(PTH)长期维持在合适范围内是外科手术治疗SHPT的关键目标之一。然而,并非所有患者术后的PTH水平都能控制得如预期般理想,即便是全甲状旁腺切除术(TPTX)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SHPT持续或复发。本文回顾了甲状旁腺(原位、异位及额外甲状旁腺)、PTH的来源,探讨了PTX术式发展的趋势,并首次提出了甲状旁腺肃清手术(PPTX)的概念,以及PPTX治疗SHPT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主观症状改善的因素分析。 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长征医院甲乳疝外科接受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胃底折叠术包括Nissen患者54例和Toupet患者38例。随访108个月,所有患者均通过电话随访,内容包括反流症状(反酸、胃灼热)的改善,术后并发症、满意度等。并以反流和胃灼热症状的复发作为评判抗反流术后疗效的标准。通过χ2检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分析了性别、年龄(60岁为界)、质子泵抑制剂(PPI)使用时间(30和60个月为界)、PPI反应性(良好/不佳)、裂孔疝复发、手术方式(Nissen/Toupet)以及是否应用补片等因素对于GERD相关症状的影响。 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末次随访时共有11例出现反流复发和21例胃灼热复发,其中12例患者自觉食管炎症状(反流、胃灼热)无缓解,手术总满意率为81.52%。末次随访时共有1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Niseen组10例,Toupet组6例。反流复发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术前PPI使用时间以及PPI反应性与反流复发无相关性(P>0.05),裂孔疝复发和是否应用补片是术后反流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裂孔疝复发是术后反流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胃灼热复发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术前PPI使用时间以及应用补片与胃灼热复发无相关性(P>0.05),但PPI反应性和裂孔疝复发是术后胃灼热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PPI反应性是术后胃灼热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腹腔镜抗反流手术(胃底折叠术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治疗GERD是安全有效的,对于术前PPI反应性较差的患者,手术指征应更加慎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甲状旁腺肃清术(PPTX)与传统术式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49例SHPT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PPTX组与传统术式组,甲状旁腺全切除和甲状旁腺全切除加自体甲状旁腺移植的手术效果及发生的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持续性SHPT发生率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手术成功病人进行分析,发现PPTX组术后6个月血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13)。两组病人术后暂时性及持续性低iPT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TX组钙剂补充量更高(P=0.003),但两组低钙血症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TX持续降低iPTH的效果更优,相应地病人术后钙剂需求量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手术指征选择。方法:总结2000年至2013年收治的185例胃食管反流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术后近期远期结果(生活质量、病人满意率、抗反流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复发),分析腹腔镜抗反流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185例病人均顺利施行腹腔镜抗反流手术(食管裂孔修补+胃底折叠),手术用时50~200 min,术中失血10~100 mL,无中转开腹和手术死亡病例。20例病人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经针对性处理后痊愈;术后并发慢性吞咽困难16例,多为轻、中度;163例GERD病人术后日常生活质量改善明显,手术满意率达88.1%;166例病人术前胃食管反流症状典型,术后152例症状明显改善(91.6%),14例无缓解。随访见8例术后复发,其中2例合并食管裂孔疝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安全可行、疗效可靠,但术前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皮下分离面积大小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CO_2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皮下分离面积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CO2吸收量的影响。方法:分离胸前皮下组织并注入CO2,实施腔镜甲状腺切除术20例,监测呼气末CO2分压(PE TCO2)、动脉血CO2分压(PaCO2),计算CO2排除量(VCO2),测定皮下分离面积(S),分析VCO2随时间变化方式及不同患者VCO2的变化量与各自分离面积的关系。结果:PaCO2、PE TCO2充气后迅速上升,在60min后达最大值,VCO2充气后逐渐升高,但充气后30min与充气后60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充气后60min较充气前的VCO2增量(△VCO2)与皮下分离面积(S)高度相关,r=0.834,P<0.05。结论: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CO2吸收量随皮下分离面积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腹腔镜胃粘膜下切除肿瘤的经验。方法:18例诊断为胃粘膜下肿瘤的患者根据肿瘤所处位置和肿瘤的性质,分别接受胃腔外楔形切除术、经胃肿瘤外翻切除术和胃部分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40~240min,出血10~300ml。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术后1d因出血再次探查。无胃漏、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3~10d,平均5.2d。随访1~4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根据肿瘤部位和性质采取不同的处理策略,经腹腔镜治疗胃粘膜下肿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 的 观察Roux-en-Y胃旁路术(RYGB) 及迷走神经肝支对2型糖尿病大鼠降糖效果及空腹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影响及交互作用。方法 将45只2型糖尿病大鼠分成假手术组(S组);假手术 迷走神经肝支切断组(SV组);手术组(RYGB组);手术组 迷走神经肝支切断组(RYGBV组)。检测术前及术后体质量、空腹血糖、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空腹血清GLP-1浓度,分析RYGB和迷走神经肝支对空腹血清GLP-1的影响。结 果 RYGB 组的2型糖尿病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P<0.05), 提高空腹血清GLP-1和胰岛素水平 (P<0.05), 同时降低空腹血糖水平 (P<0.05). 保留迷走神经肝支,能长期维持较低体重 (P<0.05), 提高空腹血清GLP-1和胰岛素水平(P<0.05), 对空腹血糖无影响(P>0.05).。结 论Roux-en-Y胃旁路术对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RYGB术中应当注意保护迷走神经肝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肠癌黏蛋白1(MUC1)与β-连环素(β-catenin)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0例大肠癌标本MUC1与β-catenin表达,分析两种分子标志的分布类型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的关系;进一步检验MUC1表达与β-catenin分布的关系,评价联合表达对临床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 54.44%出现MUC1极性分布的丧失,与肿瘤浸润深度相关(P<0.05),而58.89%出现β-catenin核转移,与大肠癌TNM分期有关(P<0.05).MUC1与核β-catenin的联合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1);联合表达阳性者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者(P<0.05).结论 MUC1极性分布的丧失与β-catenin核转移相关,两者联合表达的阳性提示较差的临床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ombined expression of mucin 1(MUC1) and β-catenin in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Ninety colorectal cancer specimens were subjected to immunohistochemistry for detection of MUC1 and β-catenin. The relationships of expression patterns of these two biomarkers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and survival were analyzed. Results Loss of polarity distribution of MUC1 was detected in 54. 44% cases and was related to depth of invasion ( P <0.05), and 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β-catenin was found in 58. 89% cases and correlated with TNM stage (P <0.05). The combined expression of MUC1 and nucrear β-catenin was related to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NM stage (P < 0.01 ) and also, a significantly lower survival rate (P <0.05 ). Conclusion Combined expression of MUC1 and nuclear β-catenin indicated a worse prognosis in colorectal canc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