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4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240篇
耳鼻咽喉   122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17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913篇
内科学   308篇
皮肤病学   413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08篇
综合类   1760篇
预防医学   964篇
眼科学   141篇
药学   1160篇
  5篇
中国医学   860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492篇
  2009年   455篇
  2008年   552篇
  2007年   464篇
  2006年   387篇
  2005年   370篇
  2004年   319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可见光连续环境消毒系统(CED)对手术室真菌和细菌气溶胶浓度的影响以及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方法以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5间手术室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CED应用前后手术室内生物气溶胶浓度进行检测,并进行真菌和细菌培养,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与同期检测的消毒前后的室内温度和湿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消毒前和消毒后强化消毒模式下手术室内细菌、真菌浓度均较常规消毒模式降低,其次术后消毒完成后强化消毒模式下室内相对湿度相比常规消毒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过程中手术室的相对湿度标准值为(41.12±4.06)%,温度为(23.41±2.07)℃。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消毒后真菌和细菌浓度与相对湿度标准值呈正相关(r=0.109,0.107;P=0.034,0.037),与温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常规消毒措施上加用可见光连续环境消毒系统能大大降低手术室的菌群生物气溶胶浓度,同时维持室内相对湿度减少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行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检查结果误诊原因。方法 2009年6月—2014年4月在我院眼科对真菌性角膜炎行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检查的患者25例,分析其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检查结果。结果 25例患者中23例首次检查明确发现真菌菌丝,阳性率为92%。2例患者在1~2周后复查,发现真菌菌丝。结论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对真菌性角膜炎的检出具有及时、无创和高阳性率的特点。但我们应提高抓图及辨图的能力,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23.
目的:对根据痰标本真菌涂片和培养阳性结果对患有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疾病的患者实施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某院就诊的接受痰液标本真菌涂片和培养检查的患者的痰液标本2160份,阳性结果情况,在根据真菌、菌丝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将阳性标本分为4组,对4组研究对象痰液标本酵母样真菌涂片结果、临床诊断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抽样的2160份痰液标本中,有126份检测为阳性,检测阳性率水平为5.83%;白色念球菌阳性率明显高于热带念球菌、光滑念球菌、克柔念球菌、其他酵母样真菌,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疾病确诊、临床诊断、拟诊、其他等几个方面的诊断结果均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结论:根据痰标本真菌涂片和培养阳性结果对患有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疾病的患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目的:对真菌球性上颌窦炎术后黏膜临床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为术后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新郑市中医院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8例实行鼻内镜真菌球性上颌窦炎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 组与 B 组,A 组34例给予氟康唑对术腔进行冲洗;B 组34例给予生理盐水进行术腔清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 组冲洗1.56周,B 组冲洗1.62周;A 组发生新病变14例,B 组15例;A 组术腔完全上皮化时间为5.10周,B 组为5.55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实行真菌球性上颌窦炎术的患者进行定期术腔处理是必要的,一般需要处理40 d 左右,不需要给予抗真菌药物对局部进行冲洗。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米卡芬净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早期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血液科2009年2月至2015年1月HSCT 33例,8例移植前有肺部真菌感染史,从预处理开始使用米卡芬净50 mg/d,其余患者从中性粒细胞缺乏时使用50~100 mg/d。结果 33例患者中1例发生了眶周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在米卡芬净使用过程中未观察到不良反应发生,也未因此而调整环孢素A浓度,到随访结束时,26例存活。结论米卡芬净对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真菌感染是安全、有效的,不影响环孢素A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26.
着色芽生菌病是一种外源性暗色真菌侵入皮肤深部组织所引起的,以疣状增生、化脓、瘢痕性挛缩为特征的慢性深部真菌病。该病是由自然界一组腐生性真菌感染所致。病原菌一般通过外伤处侵入皮肤深部,经过一定的时间由菌丝相转成酵母相硬壁孢子,其孢壁的抗原性和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引起炎症反应,形成慢性肉芽肿[1]。原发病灶的病原菌可通过淋巴管、组织间隙和自家接种的途径向远处播散,形成新病灶。  相似文献   
27.
目的调查研究高龄肺癌患者发生真菌性肺炎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预防提供参考,以降低真菌性肺炎所致的病死率。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11月128例发生真菌性肺炎的老年肺癌患者,采集其痰液标本进行培养,检测真菌分布;及时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治疗维持4周,并于治疗后再次进行真菌检测及复查CT,分析患者临床特征、真菌分布及治疗后转归。结果老年肺癌发生真菌性肺炎患者感染痰标本中共分离出真菌128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80株,占62.5%;胸部影像学表现以斑片状阴影最多,占68.8%;所有患者均患有冠心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及咳嗽,分别占79.7%及99.2%;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治愈率为81.3%,病死率为18.7%,死亡原因主要为呼吸衰竭。结论高龄肺癌患者真菌感染率高,易导致重症肺炎,临床应合理用药,加强对感染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28.
1 病例  1997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 ,经病理学和影像学确诊为恶性肿瘤的住院病人 ,送检痰液细菌、真菌培养各 6 96例。病种分布 :肺癌 4 31例、食道癌 4 9例、恶性淋巴瘤 4 1例、胃癌 38例、肠癌 2 9例、多发性骨髓瘤 18例、肝癌 15例、乳腺癌 8例、膀胱癌 7例、前列腺癌 6  相似文献   
29.
目的:筛选并优化适用于分析乌头叶面细菌、真菌多样性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实验条件。方法:采用Touch Down-PCR技术扩增乌头叶面细菌16 S r DNA V3区域和真菌18 S r DNA~5.8 S r DNA序列,利用该扩增产物对乌头叶面细菌、真菌DGGE电泳条件进行优化。采用DGGE垂直电泳法筛选凝胶变性梯度,时间间隔法优化电泳时间。结果:乌头叶面细菌DGGE最佳分析条件为变性剂梯度30%~65%(Gel 10%),电泳温度60℃,电压120 V,电泳时间7 h。乌头叶面真菌DGGE最佳分析条件为变性剂梯度25%~45%(Gel 8%),电泳温度60℃,电压120 V,电泳时间10 h。结论:利用以上优化条件能有效分离乌头叶面细菌16 S r DNA V3区及真菌18 S r DNA~5.8 S r DNA序列,为乌头叶面细菌,真菌的群落结构PCR-DGGE分析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黄芪内生真菌AR-15-1的环二肽类次生代谢产物的成分。方法:内生真菌AR-15-1是采用组织学方法分离自恒山黄芪的根部,真菌的鉴定采用形态学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法,内生真菌大量发酵采用固体培养的方法,环二肽成分的分离使用柱色谱法,HPLC法结合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结构鉴定采用波谱表征分析。结果:从黄芪根部分离到的内生真菌AR-15-1被鉴定为曲霉属Aspergillus sp.,从AR-15-1的固体发酵物中分离到8个环二肽化合物,分别为环(脯-甘)二肽(1),环(脯-亮)二肽(2),环(脯-异亮)二肽(3),环(脯-缬)二肽(4),环(苯丙-甘)二肽(5),环(苯丙-丙)二肽(6),环(苯丙-络)二肽(7)和环(苯丙-脯)二肽(8)。结论:环二肽类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黄芪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大部分环二肽化合物已被发现是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