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5篇
  免费   271篇
  国内免费   242篇
耳鼻咽喉   123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20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916篇
内科学   309篇
皮肤病学   413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1763篇
预防医学   966篇
眼科学   141篇
药学   1166篇
  6篇
中国医学   862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492篇
  2009年   455篇
  2008年   552篇
  2007年   464篇
  2006年   387篇
  2005年   371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医源性外耳道的真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分析引起医源性外耳道真菌感染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门诊因其它疾病住院治疗期间患外耳道真菌感染的患者共23人,患耳滴用复方二性霉素B眼水及外用达克宁软膏,约7~15d。结果: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外耳道无分泌物。结论:长期使用抗生素耳药水滴耳,临床医师对外耳道真菌感染的警惕性不高,是引起医源性外耳道真菌感染的重要原因。提高对真菌感染的警惕,早期有目的地进行外耳道分泌物涂片检查,是防止和减少医源性外耳道真菌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前,真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炎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应用耳内窥镜检查诊断真菌性外耳道炎,提高了外耳道真菌感染的诊断率。我院于2005年11月~2007年2月在门诊用耳内窥镜检查,诊治真菌性外耳炎患者共37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肺部基础疾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7月~2006年7月我院31例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部感染病例均使用过抗生素、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药物。其中抗生素主要为三、四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及氟喹诺酮类,用药抗菌谱广、剂量大、疗程长,且多联合用药。肺部真菌感染菌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结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是引起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酵母样真菌感染的菌群临床分布与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临床酵母样真菌的感染类型、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正确的用药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真菌,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 Expression微生物自动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真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396株酵母样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最高(72.3%),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5.91%),光滑假丝酵母菌(6.82%)。酵母样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菌素B、氟康唑、依曲康唑的敏感性分别为98.02%,98.43%,77.38%,77.76%。结论临床酵母样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对5-氟胞嘧啶、两性菌素B敏感性较高,对氟康唑、依曲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因此,药敏监测是非常必要的,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张亚林  蔡娟娟  魏玲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2):1309-1309
组织胞浆菌病是一种非条件性真菌传染病,主要流行于温带地区,我国自1955年首例报道以来有病例报道,现将我院确诊的8例患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30~40岁4例,54岁2例,70~72岁2例,病程5d至5个月。患者为1998~2006年本院地干病房、呼吸科、消化科、血液内科就诊病人。二、主要症状和体征主要症状为发热(5/5),其中高热5例、低热3例;其次为咳嗽、咳痰(5/5);胸痛(2/5);呼吸困难(1/5)。主要体征为脾大(5/5)、肝大(1/5)、双肺细湿啰音(3/5)。三、X线胸片表现1形态:3例两下肺呈斑片状改变,3例呈不规则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连续使用不同时间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胰腺炎大鼠肠道真菌增殖的变化与肠道真菌易位的关系。方法:100只大鼠分为A组和P组,每组50只,A组为正常大鼠使用抗生素,P组为胰腺炎大鼠使用抗生素,每组按使用抗生素观察时间0、3、6、9、12天,随机分为5亚组,即甲、乙、丙、丁和戊亚组,甲亚纽为使用前对照组,各组用相同剂量的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于相应时间内取肠内容物、肠系膜、胰腺、肺组织及血作真菌培养,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1—3-G)水平。结果:A组及P组均用药3天后开始出现肠道真菌增殖,6天肠道真菌增殖明显,A组用药9天后开始出现肠道真菌易位:P组用药6天后开始出现肠道真菌易住。在使用相同时间的抗生素时段P组肠道真菌增殖或易位均比A组多。1—3-G水平与肠道真菌增殖及易位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连续长时间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使肠道真菌明显增殖,并与肠外真菌易住有关,胰腺炎患者使用头孢哌酮钠6~9天后预防使用抗真菌药物是合适的,胰腺炎大鼠肠道真菌增殖或易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阴道炎症是妇产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局部或全身性药物治疗,但疗效不理想,尤其是白色念珠菌阴道炎应用抗生素可能使病情难以控制,病情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治愈。我们应用微波治疗阴道炎症,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陈黔  王玲  石敏  魏玲 《实用医技杂志》2010,17(7):626-627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大量应用,由细菌引起的患儿腹泻虽然被控制,但是由酵母样真菌引起的患儿腹泻却日益增多。同时,国内对酵母样真菌引起医院内感染的报道也不断增多。为进一步分析昆明地区酵母样真菌致患儿腹泻的相关情况,我们对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我院567份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的106株酵母样真菌作回顾性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M真菌对4种药用植物的生长影响.方法:本文通过对4种广西道地药材千斤拔、草决明、鸡骨草、黄花蒿的幼苗接种AM真菌,观察菌根侵染率与药用植物的生长情况.结果:接种2种AM真菌(Glomus versiforme和Glomus mosseae)均能与4种药用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系并发育良好.其中丛枝菌根侵染率最高的是草决明,达到75%;其次是千斤拔,达到了70.3%;最低的是黄花蒿,只有24.6%.接种Glomus versiforme和Glomus mosseae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千斤拔、草决明、鸡骨草、黄花蒿的株高、茎粗和根长.结论:AM真菌对药用植物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人工接种AM真菌为保护和提高药用植物资源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65岁。2001年4月因左肾鹿角状结石在外院行左肾盂切开取石术。术后3月拔D—J管后出现尿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每日排尿10余次,左下腹持续性钝痛。经抗感染治疗、呋喃西林冲洗膀胱,好转,膀胱容量约200ml。此后症状反复发作。2002年5月尿培养发现有念珠菌生长,服用氟康唑与小苏打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