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3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240篇
耳鼻咽喉   122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17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914篇
内科学   308篇
皮肤病学   41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08篇
综合类   1760篇
预防医学   964篇
眼科学   141篇
药学   1160篇
  5篇
中国医学   860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478篇
  2010年   492篇
  2009年   455篇
  2008年   552篇
  2007年   464篇
  2006年   387篇
  2005年   371篇
  2004年   319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摘 要:目的 对海绵来源真菌Aspergillus flavus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化学结构研究。方法 利用薄层色谱、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和中压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对真菌Aspergillus flavus 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质谱等现代波谱学方法,通过与已报道数据进行对比,对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海绵来源真菌Aspergillus flavus 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9个化合物,包括2个已知二酮哌嗪生物碱 Ditryptophenaline (1)、3-[(1H-Indol-3-yi)methyl]-6-benzylpiperazine- -2,5-dione (2),7个已知化合物 9,12-octadecadienoic acid methyl ester (3)、4-Hydroxy-3-methoxypropiophenone (4)、 Arboreumine (5)、 Asperfuran (6)、 p-Hydroxybenzoic acid (7)、 polybotrin (8)和Kojic acid dimethyl ether (9)。结论 从真菌Aspeigillus flavus 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62.
1 病例  1997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 ,经病理学和影像学确诊为恶性肿瘤的住院病人 ,送检痰液细菌、真菌培养各 6 96例。病种分布 :肺癌 4 31例、食道癌 4 9例、恶性淋巴瘤 4 1例、胃癌 38例、肠癌 2 9例、多发性骨髓瘤 18例、肝癌 15例、乳腺癌 8例、膀胱癌 7例、前列腺癌 6  相似文献   
63.
<正>猫棒束孢(Isaria felina)是从天然冬虫夏草虫草体中经菌种分离后培养得到的一株真菌,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郭英兰教授鉴定为Isaria felina(DC.:Fr.)Fr.,是一种新的冬虫夏草菌种,已被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号:CGMCC NO.0706)。大量的研究报道,许多真菌多糖均具有抗肿瘤生物活性,为验证猫棒束孢真菌多糖是否也具有抗肿瘤生物活性[1-5],我们开展了猫棒束孢多糖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COPD患者43例,对照组采用随机选择的方式并从同期无肺部真菌感染COPD患者中选取43例,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了发现与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相关的6项因素;多因素分析确定了4项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蛋白质营养不良,机械通气,合并糖尿病是COPD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复方枯矾散联合特比萘芬治疗湿性足癣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4例门诊患者按掷骰子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特比萘芬乳膏,药膏薄层均匀涂于患处,轻揉片刻,早、晚各1次。治疗组49例复方枯矾散(枯矾30g,苍术10g,滑石粉100g,硼砂粉、赤石脂各10g,苦参30g),药物混合,研磨成粉,前2周外用皮损处2次/d,后2周早外用皮损处1次,晚外用特比萘芬乳膏1次。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真菌清除率、不良反应。连续治疗4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4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86%。对照组痊愈24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7.8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真菌清除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枯矾散联合特比萘芬治疗湿性足癣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6.
<正>绝经妇女由于机体雌激素水平显著降低,会导致阴道上皮细胞糖原含量降低,阴道防御能力下降,因此极易感染念珠菌而导致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1]。治疗上主要应用氟康唑等吡咯类广谱抗真菌药[2],但临床发现有较多的绝经妇女虽经正规氟康唑治疗,但病情仍迁延不愈,并且反复发作,因此临床提出联合用药来治疗绝经妇女VVC[3]。但目前治疗VVC的药物种类较多,而选择何种抗真菌药物治疗尚有争议,因此本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7.
深部真菌感染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特点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共检出真菌64株,其中白色念珠菌最多,占53%,合并细菌感染75%,深部真菌感染前用过广谱抗生素者占88%。结论:深部真菌感染在使用强效、广谱抗生素患者中发病率高,治疗上常用氟康唑,两性霉素B脂质体,疗效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口腔念珠菌的鉴定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以利于临床医生快速诊断、有效治疗以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方法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生物梅里埃Vitek-YBC鉴定卡鉴定50株念珠菌,用法国艾米公司的CANDIFAST测试盒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口腔念珠菌感染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80.0%(45/50),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占10.0%(5/50).白色念珠菌对二性霉素B、制霉菌素、氟胞嘧啶、益康唑、酮康唑、咪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5%(1/40)、2.5%(1/40)、2 5%(1/40)、77.5%(31/40)、2.5%(1/40)、7.5%(3/40)、50.0%(20/40).热带念珠菌对益康唑和咪康唑的耐药率为100%(5/5).结论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能快速正确地检测口腔念珠菌,有良好鉴定率.制霉菌素,酮康唑和氟康唑是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氟康唑近几年耐药率上升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69.
紫外线对真菌的杀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试验证明,以强度为350μW/cm~2杀菌紫外线照射平皿中真菌悬液时,酵母菌抗力最低,青霉与镰刀菌其次,黄曲霉及交链孢霉最强.紫外线可使黄曲霉产毒能力增加。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外科感染常见致病真菌对兔耳创面增生性瘢痕组织块形成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2/07在新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和新疆医科大学病理科完成。选取新西兰大耳白兔12只,随机分为白色念珠球菌污染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组、空白对照组,4只/组。在各组兔耳腹侧制作直径为1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创面形成时及术后第1天白色念珠球菌污染组分别于创面放置微量白色念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组于创面放置微量金黄色葡萄球菌,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干扰因素。观察各组创面愈合及增生性组织块发生情况,测定各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成纤维细胞数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胶原Ⅰ的表达。 结果:实验纳人12只兔,兔耳创面制作时因麻醉药物过量4只死亡,予以补充。①白色念珠球菌污染组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组兔耳腹侧创面愈合后可出现类似人增生性瘢痕的增生组织块,愈合时间均长于空白对照组[(14.7&;#177;1.0),(15.3&;#177;1.1),(11.2&;#177;1.3)d,P〈0.01];增生组织块出现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85.4%,91.6%,62.5%,P〈0.05);术后28,49,60d增生组织块成纤维细胞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②各组成纤维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及胶原Ⅰ在术后28,49d均为强阳性表达,白色念珠球菌污染组最为显著,随时间的推移各组表达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结论:白色念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创面均易出现增生性组织块,其形成与创面愈合过程关系密切,创面愈合时间越长增生组织块的出现率越高,符合人增生性瘢痕变化规律,验证转化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及胶原之间的密切关系构成了增生性瘢痕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