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1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患者男,48岁。因反复稀便2~6次/d,白天及餐后为主。伴肠鸣、脐周隐痛、便后缓解。患者发病10个月伴消瘦明显,于2006年1月9日由外院转入本院。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未及包块,下肢无水肿。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各种肝炎病毒标志物、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肿瘤标志物均正常。多次粪常规及病原体检查阴性,心电图、胸片、胸部CT均正常。胃镜及二次结肠镜无明显异常,小肠X线钡剂检查(-),B超及上腹部CT提示腹膜后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间实质性占位,肝胆胰脾肾均正常。  相似文献   
22.
本文扼要介绍胶态次枸橼酸铋的药理作用及其不良反应,包括对消化系统、血液系统、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旨在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3.
24.
尽管70年前已有关于粘液癌的描述,但对此组织学类型的意义仍有争议。为此,作者等对397例结直肠腺癌患者,其中粘液癌52例作回顾性分析,比较粘液癌及非粘液癌两组的平均年龄及年龄范围,≤50岁的发生率、肿瘤在结、直肠内位置、发病时疾病分期、局部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探讨大鼠肝前型门脉高压症形成中门静脉血管结构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以部分门静脉结扎(PVL)法复制肝前型门脉高压症大鼠模型,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PVL术后1、2、4、8、12、16、20、26天大鼠的门静脉内径(ID)、外径(OD)、壁厚(WT)、壁面轵(CSA)及平滑肌含量(SMC),同步监测大鼠门静脉压力(PVP)、门静脉血流量(PVF)、平均动脉压(MAP)、门静脉阻力(PVR)、内赃血管阻力(SVR)等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动态变化。结果PVL术后,大鼠的PVP、PVR、SVR、MAP发生了显著变化。PVL大鼠门静脉CSA从术后12d起,ID、OD、WT和SMC从术后16d起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门脉高压大鼠存在高动力循环状态(HCS)。HCS可引起门静脉结构变化,其管壁增厚,内外管径增大,平滑肌增生。  相似文献   
27.
7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 ,以提高对PBC的认识。方法 分析具有完整资料的 78例PBC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  78例PBC中女性 6 8例 (87 2 % ) ,确诊时的年龄为 5 0 4± 9 3岁 ;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74 3% )、皮肤瘙痒(6 2 8% )、黄疸 (6 5 4 % ) ;主要体征包括肝大、脾大、腹水 ;实验室检查以高碱性磷酸酶 (ALP)、高γ 谷胺酰转肽酶 (GGT)、高胆红素血症、高球蛋白血症及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如抗线粒体抗体 (AMA)、AMA M2等为特征。熊去氧胆酸 (UCDA)能明显改善血清胆汁淤积指标。结论 PBC以中年女性多见 ,以乏力、瘙痒、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 ,肝功能异常以胆汁淤积为主 ,伴有高球蛋白血症及自身抗体 ;高滴度AMA及AMA M2亚型是诊断PBC的主要指标 ,以UCDA为主的综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部分肝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28.
大鼠浸水应激时胃粘膜损伤和β—内啡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应用浸水应激(WIS)复制大鼠急性胃粘膜病变(AGML),并观察其血浆和垂体中β-内啡肽免疫活性物质(ir-β-EP)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WIS时间延长,大鼠胃粘膜跨膜电位(PD)降低,溃疡指数逐渐增加(P〈0.01),粘膜血流量变化不大(P〉0.05);血液β-EP逐渐升高,2h达峰值(P〈0.01),垂体β-EP含量5min达高峰后随WIS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4h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  相似文献   
29.
中等剂量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长期应用中等剂量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全世界关于中等剂量(13~15mg·kg-1·g-1)熊去氧胆酸与安慰剂对照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累计1038例患者。熊去氧胆酸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生化检测指标,但不能改善疲劳和瘙痒等症状。病程Ⅰ至Ⅱ期的患者治疗2年后肝脏组织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3),但分析所有患者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荟萃分析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死亡率(OR0.99,95%可信区间0.62~1.58)、肝病相关死亡率(1.05,0.53~2.05)、肝移植率(0.87,0.53~1.41)、死亡和(或)肝移植率(0.92,0.64~1.31)和肝功能失代偿率(0.94,0.60~1.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熊去氧胆酸能有效改善肝功能,但不能改善症状,也无足够证据支持熊去氧胆酸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早期患者及早并长期应用熊去氧胆酸可能延缓肝脏组织学进展。  相似文献   
30.
肝硬变腹水患者低钠血症 (血清钠浓度 <130 m mol/ L)的发生率约 30 % [1 ] 。肝硬变门脉高压患者水摄入与排出失衡 ,水分在体内蓄积 ,形成腹水和稀释性低钠血症。重度低钠血症可引起肝性脑病、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造成持久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病死率极高 [2 ] 。另外 ,为了避免腹水进一步加重 ,对肝硬变患者必须限制钠和液体的摄入。近几年来 ,肝硬变腹水低钠血症的研究取得一些进展 ,综述如下。1 发病机制肝硬变腹水与低钠血症的关系较为复杂。肝硬变患者体内常有钠潴留 ,但检验结果却为低钠血症。近年研究认为 ,肝硬变低钠血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