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5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5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65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286篇
预防医学   191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265篇
  1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大鼠脑组织中抑郁症相关生化物质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脑组织中与抑郁症相关的生化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分析方法,研究脑组织不同部位中相关生化物质的分布及差异。方法采用反相离子对液相色谱法,对脑组织样本前处理方法进行了考察,优化了色谱分离分析条件。将所建立的方法应用于大鼠纹状体、下丘脑、海马及皮层等不同脑组织样本的分析。结果本方法实现了对大鼠脑组织样本中多种生化物质的基线分离;经鉴别,其中7种物质与单胺递质系统密切相关。大鼠脑组织不同部位中与抑郁症相关生化物质的种类及量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本文建立的分析方法专属、灵敏,可为中药复方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2.
目的建立动物类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免疫亲和柱净化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HPLC-FLD)法。方法样品经甲醇-水(80∶20)提取后,通过免疫亲和柱净化、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结果在优化条件下,黄曲霉毒素G2,G1,B2,B1的检出限分别为0.15,0.25,0.1,0.2μg/kg,回收率为78.8%~106.7%,RSD均低于7.1%。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满足动物类药材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23.
王宁  王郁薇  周远大 《中国药房》2011,(45):4251-4252
目的:比较3种不同剂量丙泊酚微乳注射液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并了解其相关性。方法:取Beagle犬12只随机均分为丙泊酚微乳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6、4、2mg·kg-1),静脉注射相应药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各组犬给药前及给药后480min内血药浓度,1周和2周后3组犬交叉给药,给药剂量、方法一致,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高、中、低剂量组丙泊酚微乳注射液在犬体内的药-时曲线均符合静注二室模型,其t1/2β分别为(33.02±10.00)、(31.25±23.27)、(53.64±21.78)min,AUC0~480min分别为(60.00±12.50)、(26.90±11.61)、(19.61±3.39)μg·min·mL-1。结论:不同剂量丙泊酚微乳注射液体内消除率和消除方式类似,AUC0~480min与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4.
张鹏威  苏文琴  张莉  范开  刘明生 《中国药房》2011,(21):1938-1940
目的:建立测定家兔血浆中辣椒碱纳米乳含量的方法,并考察其药动学参数。方法: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取6只家兔均分为2组,分别单剂量静脉注射辣椒碱纳米乳和辣椒碱溶液,剂量为1mg·kg-1,给药7d后交叉给药,分别于给药后3、6、9、12、15、25、40、60、90、120min时取血,以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其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色谱柱为Shimadzu VP-ODSC18,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85∶15∶0.1),激发波长为280nm,检测波长为310nm。结果:辣椒碱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1974~4.934μg·mL-1(r=0.9995),最低检测限为4.9ng·mL-1,平均回收率为90.4%~113.8%(RSD≤10.1%);辣椒碱纳米乳和辣椒碱溶液的t1/2分别为(11.77±2.32)、(9.53±2.19)min,AUC0~∞分别为(5311±1324.6)、(4909.5±1110.4)ng·min·mL-1,cmax分别为315.7、300.8ng·mL-1,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法简便、准确、灵敏,适用于辣椒碱的血药浓度检测;辣椒碱制成纳米乳经静脉注射后基本上不影响其药动学参数。  相似文献   
25.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非布司他浓度的方法,研究非布司他片的药代动力学。方法:12名健康受试者采用3×3简化拉丁方设计,分别于不同周期服用40、80、120mg非布司他片进行单剂量药动学研究,按80mg剂量连续给药7d(每天一次)进行多剂量药动学研究。血样经含10%乙酸的乙腈萃取,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法(HPLC-FLU)检测。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71∶29,V/V,梯度:0~5.2min=71∶29,7~10min=90∶10,10.2~12.5min=71∶29)为流动相,流速:1mL/min。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20nm,发射波长380nm。内标为2-萘甲酸。结果:该法在0.025~10mg/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6。最低检测浓度0.005mg/L,平均提取回收率为94.3%,日内RSD 1.53%、日间RSD2.27%。12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非布司他40、80、120mg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ax=(1.63±0.54)、(3.59±1.23)、(4.76±1.15)mg/L,tmax=(1.29±0.60)、(1.06±0.68)、(1.71±0.98)h,AUClast=(4.94±1.21)、(11.68±2.80)、(18.93±5.27)mg.h.L-1;多剂量口服非布司他80mg Cmax=(4.19±1.44)mg/L,tmax=(1.31±0.97)h,AUCss=(12.42±3.31)mg.h.L-1。结论:口服非布司他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符合一级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多次给药体内无蓄积作用。非布司他片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行为与国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高可见光催化材料氮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纳米N-Ti O2)对光固化灯光导棒的消毒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6个口腔诊室的50个光导棒,采用ATP生物荧光法,检测光导棒表面喷涂纳米N-Ti O2前后的细菌黏附状况。结果:暴露于空气中的光导棒表面相对光单位值(RLU)为51~649;喷涂纳米N-Ti O2后,其RLU值为0~6(P<0.01)。结论:纳米NTi O2对光固化灯的光导棒具有很强的消毒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改良体外光化学治疗(ECP)方法提高淋巴细胞凋亡诱导率的效果。方法以无菌离体移植肝供者脾脏作为实验材料,分别以改良和传统ECP方法制备供者脾脏淋巴细胞悬液(SP),所得SP经8-甲氧基补骨脂素(8-MOP)联合A波段长波紫外线(UVA)照射(PUVA)、8-MOP、UVA处理,并分别设对照组;不同处理的SP于37℃、50 mL/L CO2孵箱中培养过夜(6~8 h),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比较各组间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差异。结果改良ECP方法制备的SP,经PUVA、8-MOP、UVA处理早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分别为(95.33±3.03)%和(97.10±2.12)%,(23.39±4.55)%和(36.32±6.63)%,(66.98±3.60)%和(68.65±4.35)%,与对照组(12.82±1.86%和13.4±2.65%)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统ECP法各实验组早期及总凋亡率分别为(79.73±4.21)%和(82.70±4.13)%,(61.42±2.28)%和(68.91±2.18)%,(19.30±1.78)%和(28.06±1.88)%,(10.84±0.98)%和(12.77±1.2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法与传统ECP法相比,早期和总凋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晚期凋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型ECP方法可简便、安全、高效提高离体脾脏淋巴细胞早期凋亡率,为进一步研究ECP诱导的树突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8.
ATP-生物荧光法体外药敏试验在结肠癌化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ATP—TCA)法体外药敏试验与结肠癌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取结肠癌术后新鲜组织标本22例,应用ATP-TCA法对5-氟脲嘧啶(5-FU)、草酸铂(L-OHP)和L-OHP+5-Fu体外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并应用L-OHP+5-FU/CF方案进行化疗。结果ATP-TCA试验可评价率95.5%,5-FU、L—OHP和LOHP+5-Fu的敏感率分别是33.3%、19.1%和42.9%;化疗有效率有效组77.8%、无效组8.3%。结论ATP—TCA法体外药敏试验对结肠癌患者化疗药物及化疗方案筛选,实现化疗个体化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脂微球前列腺素E1(Lipo-PGE,)对大鼠缺血性结肠炎(IC)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用光化学法建立大鼠IC模型,观察不同剂量Lipo-PGE,(0.5,1,2μg/kg,静滴,给药5d)治疗后结肠黏膜损伤指数(LI)、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及6-keto-PGF1α/TXB2(P/T)的变化,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结肠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生理氯化钠溶液阴性对照组比较,1μg/kg和2μg/kg组LI均显著降低,SOD、P/T显著升高,而MDA和TxB2含量及TNF-a和ICAM-1的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降低。结论Lipo-PGE,对IC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减轻结肠损伤。治疗机制可能主要与抑制血栓形成、改善组织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及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高血糖对树鼩脑皮层血栓性缺血时海马微环境离子稳态的影响,探讨高血糖在缺血后神经元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复制树鼩高血糖模型,并用光化学方法诱导脑皮层局部血栓性缺血,用单泵等速微灌流系统和离子分析仪测定缺血4 h、24 h及72 h海马离子微环境(细胞外pH值、K+、Na+、Ca2+、Cl-)的动态变化,并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及海马神经元密度变化。结果:树鼩脑皮层缺血后,其海马微环境内出现了pH值、Na+、Ca2+及Cl-含量的降低,K+含量升高,变化以缺血后4 h为著,24 h次之,72 h无显著差异;高血糖加缺血进一步加重离子稳态的紊乱,缺血后4 h的pH值、K+和Ca2+含量,以及缺血后24 h的pH值和Na+含量与正常血糖缺血组同期值相比,变化显著(P<0.05)。形态学观察显示,光化学反应后4 h照射区皮层可见梗死灶,且患侧海马CA1区也存在缺血损伤性改变;24 h病损达高峰;72 h伴随胶质细胞增生等修复性反应。相应时点高血糖加缺血组皮层及海马的损伤均大于缺血组,以缺血后24 h(P<0.01)和72 h(P<0.05)尤为显著。结论: 树鼩脑皮层血栓性缺血形成后,缺血中心区扩布所导致的微环境内酸碱平衡及离子稳态性异常可能是海马神经元继发性损伤的重要原因,高血糖可加剧缺血脑区离子微环境的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