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5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5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65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286篇
预防医学   191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265篇
  1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目的建立光化学诱导小鼠急性脑梗塞模型.方法采用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建立光化学诱导小鼠急性脑梗塞模型的最佳实验条件.结果最佳实验条件为照射时间5?min、照射强度为1?Lx、玫瑰红剂量100?mg/kg、伊文思蓝剂量100?mg/kg、处死时间4?h.结论通过结果验证,证明该模型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亚低温后处理(HPC)对树嗣局部脑缺血后不同时间海马CA1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神经元缺失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后适应保护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光化学诱导树嗣脑缺血模型,于缺血后6h采用局部恒温控温装置使脑温降低并维持亚低温(31—32℃)状态1h。用免疫组化法及图像分析仪测定海马CA1区VEGF表达的改变;计数海马神经元并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常温组相比,亚低温后适应组海马CA1区VEGF表达在24h时增加而72h时明显下降(P<0.01);24h时神经元坏死减少,72h时坏死细胞增多,缺血侧超微结构呈现相同变化。结论:在脑缺血后早期VEGF的表达可能与其直接发挥对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有关,亚低温后适应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在脑缺血的早期有明显意义,而在缺血的晚期则可能加重脑缺血的损伤,低温后适应脑保护的意义在于延长脑缺血治疗时间窗。  相似文献   
43.
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是继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之后发现的第三类神经系统特异的携氧球蛋白,与氧有很高的亲和力,具有重要的神经保护功能.近来发现NGB在视网膜内的含量是大脑的100倍,高表达的NGB对眼部组织的缺血缺氧、氧化应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眼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针对NGB的眼内分布、神经保护机制及其在视网膜光化学损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眼科疾病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4.
用光化学诱导大鼠血栓形成性脑缺血,以皮层脑电(EEG),全血血小板聚集,平均动脉压(MAP)及等容收缩(或舒张)期左室内压上升(或下降)的最大变化速度等血液动力学指标,探讨大、小剂量阿司匹林(ASA)地脑血栓形成时脑、心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脑血栓形成时全血血以聚集功能增强,EEG及心功能明显抑制经上述两种剂量ASA治疗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减弱、EEG改善;但心血管参数的恢复仅见于50mg/kg剂量  相似文献   
45.
Ye L  Zhang HY  Yang GH  Bu H  Guo H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34(7):407-412
目的研究TGF-β/Smad信号对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细胞系RD生长和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小分子RNA干扰(RNAi)技术,以阳离子脂质体为载体,将生物合成的发夹状短链RNA(shRNA)转染RD细胞,封闭Smad4的表达以阻碍内源性TGF-β/Smad信号的转导;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验shRNA干扰Smad4表达的效果;采用免疫荧光化学,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Smad4封闭前后RD细胞中Smad2/3表达位置的变化;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Y)和。H-thymidine摄入实验检测阻碍内源性TGF-β/Smad信号转导和以外源性TGF-β1刺激这2种条件下RD细胞的生长状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化学染色检测上述2种条件下RD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RNAi技术可有效封闭RD细胞中Smad4 mRNA和蛋白的表达;Smad4的封闭导致Smad2/3由胞质入核明显减少;内源性TGF-β/Smad信号转导受阻不但抑制RD细胞生长,并且诱导凋亡;外源性、较高浓度的TGF-β1可抑制RD细胞生长,但不诱导凋亡。结论TGF-β/Smad信号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精细调控RD细胞的生长和凋亡。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树鼩血栓性脑缺血时海马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微环境相互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光化学反应诱导树鼩血栓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单泵等速微灌流系统及荧光分光法检测脑缺血后4、24及72h海马细胞外液异硫氰基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luorescein thiocarbamoyl dextrans,FITC-D)含量及血浆FITC-D的清除率(Clearancerate of FITC-D,Cf),Cf的高低反映海马BBB的通透性。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海马灌流液的氨基酸递质水平,并观察缺血海马微血管超微结构。结果树嗣血栓性脑缺血后4h海马BBB通透性开始升高,缺血24h最为明显,Cf=(0.526±0.130)/μl(P〈0.01),72h通透性有所恢复。脑缺血后24h海马细胞外Glu及GABA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5.71±0.39)μmol·L^-1和(3.81±0.14)μmol·L^-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马微血管超微结构观察显示星形胶质细胞肿胀,毛细血管周围水肿形成。结论脑缺血可导致海马BBB通透性增高,而海马微环境紊乱对BBB通透性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7.
本文根据作用机理不同将DNA生物传感器分为DNA光化学传感器、DNA电化学传感器和压电晶体传感器,并就这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树鼩血栓性脑缺血时,对侧神经元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活化和神经元线粒体呼吸功能改变,探讨皮层扩布性抑制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光化学法诱导脑血栓形成,分别观察脑缺血对侧神经元超微结构、脑细胞膜PAF受体、单胺氧化酶(MAO)活性、单胺类递质含量以及神经元线粒体呼吸功能。结果:树鼩脑缺血时对侧皮层淤血,神经元线粒体肿胀;脑缺血4h对侧神经元PAF受体亲和量降低,其变化以24 h最为显著(P<0.01);缺血区线粒体Ⅲ态呼吸速率、呼吸控制率(RCR)及氧化磷酸化效率(P/O)均明显降低;缺血对侧皮层的P/O降低(P<0.05),Ⅲ态呼吸速率明显抑制(P<0.01);伴随着对侧脑组织MAO活性的升高(P<0.01),对侧皮层的去甲肾上腺素(NA)和5-羟色胺(5-HT)含量降低而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树鼩脑缺血时对侧皮层神经元PAF受体的活化以及MAO活性的增强可能在扩布性抑制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分析光化学法诱导小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 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7在泰山医学院脑微循环实验室完成。选用雄性KM小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6)、假手术组(n=6)、局灶性脑梗死组(n=48),局灶性脑梗死组按光照后时间分为30min,1,3,6,12,24,48,72h8个亚组,每亚组6只。采用光化学法制作小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假手术组除不作光照外其他操作同局灶性脑梗死组。采用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梗死侧皮质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比色法检测梗死侧皮质髓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可以反映组织中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活性越高浸润越严重。 结果:6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后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主要为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分布于梗死区及其周围。假手术组皮质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量为(615.7&;#177;16.1)ng/L,局灶性脑梗死组于光照后3h开始明显升高(792.2&;#177;17.8)ng/L,6h达高峰(921.9&;#177;23.9)ng/L,12h开始下降(848.0&;#177;30.6).s/L,72h恢复至正常水平(625.3&;#177;14.3)ng/L。②假手术组皮质髓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为(7.151&;#177;0.433)nkat/g,局灶性脑梗死组于光照后3h开始明显升高(10.469&;#177;0.600)nkat/g,12h达高峰(15.486&;#177;0.650)nkat/g,24h开始下降(11.052&;#177;0.617)nkat/g,72h恢复至正常水平(7.418&;#177;0.617)nkat/g。③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稍滞后于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相关性分析示二者呈正相关(r=-0.953,P〈0.01)。 结论:在光化学法诱导小鼠局灶性脑梗死急性期,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与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正相关,提示肿瘤坏死因子α可诱导炎性细胞侵入缺血脑组织,参与脑缺血早期的炎症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