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支架成形术治疗后循环缺血8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支架成形术治疗因大血管病变引起的后循环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3年3月以来开展的支架成形术治疗因大血管病变引起的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疗效及随访结果。86例患者进入研究,其中男性58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1±5岁。结果 86例患者中2例为左椎动脉V3段夹层动脉瘤所致,1例为左椎动脉开口处夹层所致的狭窄,其余83例患者为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所致;2例手术失败,手术成功率97.7%。平均随访22.5±10.5个月。随访期间发生前循环脑梗死4例;后循环脑梗死3例,TIA2例,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5.95%;脑出血2例。随访期间死亡3例,占3.57%。结论 支架成形术可有效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与夹层动脉瘤,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2.
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及DSA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的临床特点及DSA表现.资料与方法 15例患者经DSA诊断为MMD,分析其临床特点及DSA表现,并与CT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CT示脑出血11例(其中原发脑室出血6例),脑梗死3例,1例正常;DSA示双侧病变14例,单侧病变1例.所有病例均见颅底及基底节区异常增生血管网及颈内、外动脉侧支循环建立.结论 对于反复出现脑缺血症状或CT提示原发性脑室出血、脑叶或颅底多发出血或梗死灶的中青年患者应考虑MMD可能,DSA可确诊MMD,并对侧支循环的评价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A3、C2、C3)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30例,6~8周拆除外固定支架。结果 30例患者均获得6~12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所有患者11周均达骨性愈合。依Dienest评分标准:优18例,良10例,差2例,优良率为94%。结论外固定支架加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复位满意、固定坚强等优点,能恢复腕关节的结构、增加骨折稳定性,减少固定时间,早期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5.
朊蛋白病(creutzfeld jakob disease,CJD)是一类慢性进行性致死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继癌症、艾滋病后又一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的疾病.虽然该类疾病临床罕见,但应该引起足够的认识,一旦漏诊和误诊容易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本科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共收治2例CJD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中药木犀草素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6-01/04在南京医科大学呼吸病研究室完成。SPF级雄性BALB/c小鼠32只,体质量18~22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木犀草素组,每组8只。卵蛋白致敏反复雾化吸入共8周,建立慢性哮喘模型,每次雾化前30min,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地塞米松组、木犀草素组分别使用地塞米松及木犀草素进行干预。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5和γ-干扰素水平的变化。对肺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借助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基底膜周径、平滑肌面积、管壁面积,计算出支气管管壁厚度和平滑肌厚度。结果:纳入小鼠3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经过反复抗原激发,哮喘模型组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5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和木犀草素组犤(50.7±2.9),(16.1±1.2),(26.8±1.5),(25.9±2.6)ng/L,P<0.05犦。②γ-干扰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和木犀草素组犤(38.1±3.3),(64.2±3.5),(58.2±4.2),(54.3±2.4)ng/L,P<0.05犦。③哮喘模型组支气管管壁厚度和平滑肌厚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和木犀草素组犤管壁厚度:(17.1±1.6),(12.7±1.1),(14.3±1.1),(14.0±1.2)μm;平滑肌厚度:(6.0±0.5),(4.5±0.4),(5.0±0.5),(5.2±0.6)μm,P<0.05犦。结论:木犀草素可抑制气道壁的增厚和平滑肌增殖,减轻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07.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文辉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7821-7823
背景:近年来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虽有许多进展,但多数药物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慢性前脑灌注不足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原因,自发现刺激小脑顶核可使大脑血流量增加后,一些作者相继在大鼠脑梗死模型上使用顶核电刺激(fastigi Mnucleus stimulation,FNS)治疗并取得疗效。目的: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的治疗作用与机制。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第三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材料为雄性Wistar老龄大鼠44只(&;gt;12月龄),体质量300-400g。干预: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2个月组、缺血4个月组;每组12-14只大鼠。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备大鼠慢性前脑灌注不足模型。假手术对照组动物仅行颈前切开,不结扎颈总动脉。各组动物随机均分为FNS和非FNS两种处理。前者将电极插入双侧小脑顶核(以前囟为原点,坐标为:P11.8,L0.5,H5.7,单位:mm),并以电流强度50μA,频率50Hz的直角方波脉冲连续刺激30min,后者只插入电极,不予电刺激。主要观察指标:用电脑控制穿梭箱系统检测大鼠的认知能力,记录灯光刺激大鼠即完成穿梭动作的主动回避反应和经电刺激才能完成穿梭动作的被动回避反应。结果:大鼠学习能力检测的被动回避反应,非FNS缺血2个月成功率为15.3%,缺血4个月成功率为8.7%;FNS缺血2个月成功率为32.6%,缺血4个月成功率为38.3%。大鼠学习能力的检测的主动回避反应,非FNS缺血2个月成功率为34.8%;FNS缺血2个月成功率为60.1%,缺血4个月成功率为62.4%。慢性前脑灌注不足2个月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均下降,4个月后更明显;电刺激痴呆大鼠小脑顶核后,学习及记忆能力明显提高,学习提高更明显。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显著改善痴呆的大鼠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接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移植前后脑梗死大鼠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探讨MSCs移植对神经系统功能客观检查指标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将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MSCs注射至大鼠脑梗死区,于移植前(MCAO术后1周)及移植后2周、4周行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结果:移植治疗组大鼠体感诱发电位各项指标与移植前相比有明显改善,移植后4周时P1-N1峰峰值为(4.26±1.53)μV,P1潜伏期为(14.07±3.01)ms,N1潜伏期为(15.62±2.93)ms,移植前P1-N1峰峰值为(2.34±1.62)μV,P1潜伏期为(17.33±2.35)ms,N1潜伏期为(19.23±3.16)ms。在各时顶点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好转,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动物实验显示MSCs移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应用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方法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血管结构异常类型、好发部位,探讨其对血管病变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03-01/2004-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临床拟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住院患者86例,全部进行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分析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好发部位以及受累血管数目。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8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49例患者存在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单纯前循环病变10例;后循环病变39例,累及两条或两条以上血管的共20例,以椎动脉合并其他血管狭窄最为常见;其余37例造影未见血管结构异常。②不同血管受累分布情况:颈内动脉受累21例,锁骨下动脉6例,椎动脉31例,基底动脉1例,大脑后动脉4例。结论:各种类型的血管形态异常是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前庭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以椎动脉合并其他血管狭窄的复合病变发生率最高,单纯颈内动脉狭窄也比较常见。  相似文献   
110.
鲜海涛  范文辉 《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2):1107-1108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8例胰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收集有关资料。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胰性脑病发生率为67%;胰酶大量吸收入血,并通过血脑屏障造成脑损害是其主要发病机制;脑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有脱髓鞘现象;大多数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一过性精神错乱、意识障碍和神经衰弱等神经精神症状。结论胰性脑病是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并发症之一,预后极差;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升高可望成为胰性脑病的可靠的早期诊断生化指标。甲磺酸加贝酯是一种有效治疗胰性脑病的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