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2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7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72篇
内科学   693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86篇
特种医学   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8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1266篇
预防医学   5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43篇
  6篇
中国医学   129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330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目的确定联合应用复方磺胺甲嗯唑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是否与猝死相关。设计基于人群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背景加拿大安大略省。1994年4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本院同时接受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24 h动态心电图(24 h DCG)监测的住院患者共270例,同时收集患者吸烟史、血脂、血糖、血压等临床指标。根据冠状动脉CT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心率减速力(DC值)、心率加速力(AC值)和猝死危险分层的差异,判断DC值、AC值和猝死风险分层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病变范围的相关性。 结果 冠心病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载脂蛋白B(ApoB)则较对照组下降(P<0.05)。相比对照组,冠心病组的DC值明显下降,AC值明显升高,猝死危险分层则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C值与猝死危险分层、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均呈负相关,AC值与猝死危险分层、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猝死危险分层与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心率减速力能够定量评估自主神经,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范围密切相关,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项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分析猝死尸体的死因、诱因、年龄及其性别差异等特点. 方法:以我局刑警大队技术中队2009年~2013年5年内受理的54例猝死尸体为研究对象,对其猝死原因、猝死诱因、猝死年龄及性别分布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血管系统疾病(34例,占62.96%)、呼吸系统疾病(6例,占11.11%)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5例,占9.26%)是导致本组病例猝死的主要原因. 本组54例猝死案例中有7例<18岁,其中1岁以下为高发年龄段,共4例,占7.41%;成人猝死高发年龄段为30~59岁,其中30~39岁9例,40~49岁10例,50~59岁11例;50~59岁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高发年龄段,共8例,占心血管系统疾病总数的23.52%;1岁以下儿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群体,共3例,占该系统疾病总数的50%;30~49岁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高发年龄段,共3例,占该系统疾病总数的60%. 生殖系统疾病猝死病例中女性多于男性,其他系统疾病猝死病例中男性均多于女性. 医疗纠纷(14例,占25.93%)、纠纷和(或)轻外伤(12例,占22.22%)、感冒或疼痛症状(7例,占12.96%)是导致本组病例猝死的主要诱因.结论:应根据猝死事件的发生特点和变化规律开展法医学鉴定工作,以获得准确、客观、全面的鉴定结论;尸体解剖对于明确猝死原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通过对基层医院尸检病例的死亡原因及临床病理学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为不明原因猝死病例的诊断和预防提供一定的依据参考。方法收集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04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的51例病理尸体解剖资料,对其死因及临床病理学特点进行研究及分析。结果51例尸检中49例找到了确切死亡的原因,占96%,其中以心血管疾病最常见,占52.9%,其次是中枢系统疾病,占11.8%;再次是肺动脉栓塞,占10%。结论通过对尸检病例的病因和其临床病理学特点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不仅可以明确死因,也可以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调查及分析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应用SF-36健康调查表对18例患者植入前1周及术后6月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18例患者在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前后健康状况评分分别为(3.67±1.03)分、(8.11±1.39)分,经比较P〈0.05;健康和日常活动评分分别为(35.78±7.30)分、(48.83±6.30)分,经比较P〈0.01;感觉评分分别为(30.72±7.66)分、(43.84±5.35)分,经比较P〈0.01。结论尽早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并长期随访及个体化的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7.
迮祖光  崔普坤 《临床荟萃》1995,10(21):962-963
猝死是指突然的、快速的、意料不到的突然死亡。从症状出现至死亡的时间标准各家学者意见不一。有一小时、六小时和二十四小时以内者,也有把原发性心跳骤停者不进行复苏或复苏后未成活者也归类为猝死。现将我院近十年来住院病人心脏性猝死21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猝死的原因、临床特点、病理基础,从而早期诊断,有效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猝死患者的临床尸检病理资料。结果 13例中,老年人11例。Ⅰ型1例;Ⅱ型6例;Ⅲa型和Ⅲb型各3例。死亡原因:急性心包填塞8例,以Ⅰ型和Ⅱ型多见;休克4例;1例引起反射性心跳骤停。结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起病隐匿,但其动脉夹层一旦破裂或撕裂,则发病急骤,常导致严重后果。尽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效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夹层动脉瘤的根本措施。对于老年人,应定期查体,防治急性事件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心肌细胞内肌动蛋白在青壮年猝死综合征死因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 16例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病例进行心肌细胞内肌动蛋白的研究 ,并以 15例冠心病猝死病例和 15例非心性死亡病例分别作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 :16例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病例中 ,有 13例心肌细胞内肌动蛋白明显缺失 ,2例轻度缺失 ,1例无缺失。 15例冠心病猝死阴性对照组心肌细胞内肌动蛋白均明显缺失。 15例非心性死亡阳性对照组心肌细胞内肌动蛋白均无缺失。结论 :心肌细胞内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可作为青壮年猝死综合征死因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0.
自 1996年 5月~ 2 0 0 2年 8月 ,我们抢救成功呼吸心跳骤停患者 2 2例 ,现就心肺脑复苏中的体会讨论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男 17例 ,女 5例 ;年龄 2 8~ 76岁。 2 1例为心原性猝死 ,1例为腹部外伤失血性休克致呼吸心跳停止。有 3例 2次出现室颤 ,1例 4次出现室颤。原发病包括 :急性心肌梗塞 14例 ,冠心病猝死 3例 ,扩张型心肌病 2例 ,风湿性心脏病 1例 ,陈旧性心肌梗塞食管癌手术 1例及腹部外伤肝脾破裂失血性休克 1例。2 .抢救方法和预后本组的抢救方法均按照 CPR标准与 ECC指南推荐的BL S及 AL S进行。2 2例中 19例呼吸心跳骤停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