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70篇
  免费   5768篇
  国内免费   4079篇
耳鼻咽喉   910篇
儿科学   1248篇
妇产科学   855篇
基础医学   5710篇
口腔科学   1026篇
临床医学   13734篇
内科学   9546篇
皮肤病学   579篇
神经病学   1948篇
特种医学   27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7篇
外科学   4831篇
综合类   28092篇
预防医学   8603篇
眼科学   848篇
药学   13770篇
  94篇
中国医学   6194篇
肿瘤学   3469篇
  2024年   583篇
  2023年   1817篇
  2022年   2181篇
  2021年   2425篇
  2020年   2527篇
  2019年   2550篇
  2018年   1373篇
  2017年   2141篇
  2016年   2421篇
  2015年   2815篇
  2014年   4309篇
  2013年   4427篇
  2012年   5789篇
  2011年   6170篇
  2010年   5540篇
  2009年   5463篇
  2008年   6666篇
  2007年   5789篇
  2006年   5270篇
  2005年   5836篇
  2004年   4678篇
  2003年   4290篇
  2002年   3499篇
  2001年   3000篇
  2000年   2266篇
  1999年   1730篇
  1998年   1611篇
  1997年   1385篇
  1996年   1228篇
  1995年   1070篇
  1994年   839篇
  1993年   678篇
  1992年   503篇
  1991年   414篇
  1990年   383篇
  1989年   369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布鲁氏菌病是全球最常见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布鲁氏菌病大多是由羊种布鲁菌感染所致,其次是牛种和猪种。在过去的20年里,人类和动物布病的防控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由于其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控制和根除布病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已被国内外用来迅速检测研究布鲁氏菌,同时由于全球数据共享的数据库的建立,使得全球对于布病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超分子水杨酸对于痤疮的疗效及皮肤屏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选取痤疮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给予30%超分子水杨酸换肤治疗,1周1次并配合外用特护霜,共治疗4次;对照组:仅每日给予特护霜外用。疗程结束4周后随访观察。治疗前及随访时使用CK无创皮肤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面部皮肤生理指标,计数面部皮损。使用VISIA皮肤分析仪拍照留存。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1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治疗前相比,实验组治疗后经皮水分丢失量(TEWL)、红斑值、角质层含水量及p H值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TEWL、角质层含水量及p H值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色素沉着、瘢痕等不良反应。结论:超分子水杨酸治疗痤疮疗效确切,同时具有修复皮肤屏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茯苓抑制小肠收缩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小肠灌流技术,以平均肌张力为指标评价小肠收缩活性。小鼠离体小肠恢复自发收缩后,累积加入茯苓提取液,观察茯苓对离体小肠自发性收缩的影响;分别以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氯化钡(BaCl_2)和氯化钙(CaCl_2)致离体小肠痉挛性收缩,累积加入茯苓提取液,观察茯苓对不同工具药导致的小肠痉挛性收缩的影响;以阿托品(atropine)预孵育离体小肠,观察阻断M受体对茯苓抑制小肠收缩作用的影响;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将茯苓中的33个化学成分与M胆碱能受体(ID:3UON)进行分子对接,计算结合自由能,进一步从分子层面揭示其作用机制。结果:茯苓能够明显抑制离体小肠自发收缩,抑制Ach、BaCl_2、CaCl_2所致离体小肠痉挛性收缩;阻断M受体后,茯苓对Ach所致小肠收缩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茯苓中齿孔酸、松苓酸A、3-氢化松苓酸等多种成分能够与M受体结合。结论:茯苓抑制离体肠收缩的机制可能与阻断M受体有关,其中齿孔酸、松苓酸A、3-氢化松苓酸可能是茯苓抑制小肠收缩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初探补肾阳中药治疗促性腺激素缺乏型男性不育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建立补肾阳中药的成分库、表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治疗促性腺激素缺乏男性不育的药物靶标库;再应用通路分析软件(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将成分库投影靶标库,筛选出可作用于靶标及通路的成分,预测分子成分功能,构建“成分-靶标”分子网络。结果分别建立了补肾阳中药成分库(242个化合物)与FDA批准药物靶标库(565个靶标),成分库与靶标库投影后发现补肾阳中药成分库中的30个化学成分可直接激活或抑制药物靶标库中的60个靶标,参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HIF1α)信号途径,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 1,TSP1)抑制血管生成途径,芳基烃受体信号途径,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类视黄醇X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RXR)激活等18条通路的直接调控。结论本研究构建了补肾阳中药治疗促性腺激素缺乏型男性不育的“成分-靶标”分子网络,分析其治疗效应机制,为补肾阳中药治疗促性腺激素缺乏型男性不育奠定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5.
早期胃癌的定义为癌灶仅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无论病灶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研究证实淋巴结转移是早期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并且对评估早期胃癌患者的预后以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评估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方法有很多,临床上常常应用CT及超声内镜等影像学检查评估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此外病理活检、分子标志物及前哨淋巴结示踪活检等方法也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就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评估方法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外周血B7-H2与白细胞介素22(IL-22)水平变化在直肠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直肠癌患者99例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中心的老年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B7-H2与IL-22水平的变化,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中B7-H2与IL-22水平与直肠癌预后的相关性,并利用生存曲线分析直肠癌根治术后的预后情况。结果:99例老年直肠癌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率为100%,不同TNM分期、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患者血清B7-H2和IL-22的高水平与低水平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B7-H2的表达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IL-22的表达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生存曲线显示,血清中B7-H2的表达与直肠癌的预后呈正相关,IL-22的表达与直肠癌的预后呈负相关(r=0. 174、-0. 296,P <0. 05)。结论:B7-H2和IL-22的表达水平与直肠癌的发生和进展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直肠癌筛查检测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8.
肿瘤的转移前微环境(pre-metastatic niche,PMN)特指原发肿瘤灶为肿瘤细胞远处播散和定植准备的微环境,此微环境的六个特征包括炎症、免疫抑制、血管生成/血管通透性、亲器官性、重编程和淋巴管生成。PMN形成的关键成分包括肿瘤源性分泌因子、细胞外囊泡(含外泌体)、骨髓源性细胞、免疫抑制细胞和宿主基质细胞等,其中,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重要的信使,在肿瘤PMN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综述就外泌体在肿瘤PMN形成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9.
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是一种主要的膜受体,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解除RTK信号通路的管制会导致许多疾病,如癌症和发育障碍。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受体(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cellular,Eph)家族是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中最大的一个亚族,其与配体Ephrin的相互作用在生长发育和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一种缺乏酪氨酸激酶活性的特殊Eph受体EphB6在乳腺癌、结直肠癌等许多恶性肿瘤中表达下降,而大量证据表明EphB6表达的缺失依赖于其启动子DNA的高甲基化,进而促进肿瘤的进展与转移。EphB6是近期研究的热点因子,本文就其目前在恶性肿瘤中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心肌损伤大鼠钙敏感受体表达的影响及黄芪注射液可能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心肌损伤组、黄芪注射液组(20 mL/kg)、黄芪注射液(20 mL/kg)+钙敏感受体激动剂Cinacalcet(3.0 mg/kg)组。腹腔内注射5 mg/kg异丙肾上腺素,制备大鼠心肌损伤模型。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钙敏感受体的表达以及Bax、Bcl-2、Caspase-9、Caspase-3等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TUNEL染色法评价各组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NF-κB的水平。结果黄芪注射液显著抑制了心肌损伤组大鼠钙敏感受体的表达(P0.01),促进了Bcl-2的表达(P0.01),降低了Bax、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P0.01),降低了血清TNF-α、IL-1β和NF-κB的水平(P0.01);钙敏感受体激动剂Cinacalcet可以部分消除黄芪注射液对心肌损伤组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结论黄芪注射液对心肌损伤组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钙敏感受体的表达、减少炎症反应、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