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33篇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为提高医保审核的工作效率,方便临床科室医生、护士查询患者参保险种、押金信息、费用信息,我们设计开发了《住院医保病人预处理系统》。经过1年的运行,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目前某航空大学在校学员听力状况及听力变化情况,为制定飞行学员听力损失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纯音测听检查方法了解在校701名飞行学员的听力状况及入校后的变化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入校前相比,新出现听力超标284人(占总人数的40.5%),其中频率250Hz超标44耳(3.1%),500Hz超标181耳(12.9%),1000Hz超标45耳(3.2%),2000Hz超标10耳(0.7%),3000Hz超标8耳(0.6%),双耳高频听力总和超标7人(1.0%)。被调查人群中耳塞式耳机的使用率为79.3%,平均每天使用时间(1.28±1.22)h,73.2%的使用者使用音量超过最大音量的2/3。结论部分学员入校后出现一定程度的听力减退,不正确应用耳机是造成学员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预防、保健等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避免过多接触噪声。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大黄酸改善高脂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肝脏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1)5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n=15)和糖尿病组(DM,n=40).NC组以基础饲料喂养,DM组以高脂饲料喂养5周后给予一次性腹腔注射STZ(30ms/kg),其中30只成模大鼠再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C)和糖尿病大黄酸治疗组(DM-T),后者即开始大黄酸灌胃(100 mg·kg-1·d-1),灌胃11周后处死动物,收集标本,记录体重、肝重,测定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同醇(TC)、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等生化指标,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浓度(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组织中PPARγ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表达.结果 实验结束时,测得DM-C组FBG[(22.57±3.23 vs 7.11±1.44)mmoL/L,P<0.01]、TG[(0.89±0.29 vs 0.58±0.17)mmoL/L,P<0.01]、HbA1C[(12.49±1.96 138 8.36±0.84)%,P<0.01]、GSP[(57.29±4.14 vs13.43±2.70)μmol/L,P<0.0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365±0.133 vs 1.233±0.159)μg/L,P<0.05]较NC组均显著升高.DM-C组肝重指数亦明显高于NC组(0.032±0.004 vs 0.024±0.002,P<0.01),FINS与NC组无明显差别,ISI较NC组下降明显[In(ISI),-5.46±0.61 vs -4.81±0.75,P<0.05],HOMA-IR较NC组升高[In(HOMA-IR),2.34±0.64 vs 1.70±0.78,P<0.05].DM-C组肝脏PPARγ [11 131.7(5 723.1-18 979.4) vs 48 782.1(21 576.7-108 829.5),P<0.01]和GLUT-2(0.98±0.35vs 1.29±0.27,P<0.05)表达较NC组有明显下降趋势.而DM-T组大鼠的FBG[(15.94±3.16)mmol/L]、HbA1C[(10.51±1.74)%]和GSP[(47.31±6.09)μmol/L]、In(HOMA-IR)(1.86±0.30)等较DM-C组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In(ISI)(-4.97±0.29)较DM-C组升高明显(P<0.05).肝脏PPARγ/[35 156.3(24 554.3-86 660.9)],GLUT-2(1.55±0.55)蛋白表达水平较DM-C组明显增强(P<0.05或P<0.01).结论 大黄酸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HbA1C及GSP、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强PPARγ、GLUT-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鼻内镜手术并发症与麻醉方式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鼻内镜手术的并发症与麻醉方式的相关性。方法:总结176例(321侧)鼻内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按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下手术对并发症进行对比和统计。结果:鼻内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9%(22/321),其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6%(5/321)。采用局部麻醉手术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4/210),全身麻醉则为16.2%(18/11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1,P<0.01)。各型疾病之间麻醉方式的选择没有差异(Ⅰ型和Ⅱ型、Ⅰ型和Ⅲ型、Ⅱ型和Ⅲ型之间χ2=0.06、2.56、3.82,P>0.05),但各型之间局部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比全身麻醉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局部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全身麻醉,值得推广应用。特别值得飞行人员借鉴,以提高术后复飞率。  相似文献   
16.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催化巯嘌呤类药物的S-甲基化。TPMT具有遗传多态性,属常染色体共显性遗传,约1/300为TPMT缺乏。TPMT缺乏的急淋白血病(ALL)患儿,用标准剂量6-巯基嘌呤(6-MP)治疗,其血液组织中累积大量的巯嘌呤核苷酸(6-TGN),可导致严重的骨髓毒性。TPMT基因型与红细胞和肿瘤细胞内酶活性有关,而且与毒性反应密切相关。目前,TPMT的分子基础基本明确,绝大多数为异是序列上的单个革酸的不同,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6-MP的剂量强度是儿童ALL无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而TPMT基因型也可能与继发性肿瘤有关。因此,进一步明确TPMT对巯嘌呤治疗效应的影响,以及毒性反应的危险性,有利于提高巯嘌呤类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真人秀节目满足了观众的各种心理欲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真人秀节目满足了了观众的窥视欲.“窥视癖”这一心理学术语是精神分析中术语“窥淫癖”的变形.尽管窥视癖具体指的是指单纯的看作快感源泉的性变态心理现象,但是精神分析学家认为,窥视癖并非纯粹的变态心理行为,人类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潜在的窥视欲望.变态与常态之间并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对每个具体的个人而言,只是程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免费孕前优生检查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7月,选取石岩街道计划怀孕夫妇,按照是否参与免费孕前优生检查分为检查组和未检查组,检查组100对,未检查组100对,共200对,比较两组新生儿缺陷情况。结果 (1)检查组妊娠相关知识知晓率(93.0%)显著优于未检查组(77.0%)(P0.05)。(2)检查组生殖道感染19例,感染率19.0%;未检查组生殖道感染48例,感染率48.0%(P0.05);检查组孕期流产4例,流产率4.0%;未检查组孕期流产19例,流产率19.0%(P0.05)。(3)检查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2.0%,未检查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14.0%(P0.05)。新生儿缺陷类型主要包括神经管畸形、指趾畸形、小儿先心病、唇腭裂等。结论开展免费孕前优生检查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缺陷率,有必要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NB)的Ⅰ临床特征和预后,提高对儿童腹膜后NB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中心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腹膜后NB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随访等资料,评价近期和远期疗效,评估2年无病生存率(EFS)。结果56例确诊腹膜后NB患儿纳入分析,男34例,女22例。发病中位年龄41.5(7~147)个月。病程中位数为1.7个月(6d至60个月)。Ⅱ期1例,Ⅲ期2例,Ⅳ期52例,1Vs期1例。高危53例,中危2例,低危1例。①起病时发热24例(42.8%),肢体疼痛18例(32.1%),腹部包块14例(25.0%),腹痛12例(21.4%),下肢无力3例(5.4%)。(2)49/56例(87.5%)LDH〉240U·L^-1,47/51例(92.2%)NSE〉16.3ng·mL^-1,44/53例(83.0%)24h尿VMA〉30μmol,14/30例(46.7%)SF〉1500ng·mL^-1。③肿瘤原发于肾上腺23例(41.1%),原发于腹膜后25例(44.6%),同时原发于肾上腺和腹膜后2例(3.6%),胸腹联合6例(10.7%)。肿瘤包绕腹部大血管29/49例(59.2%)。27/53例(50.9%)瘤灶直径〉10cm,瘤灶包绕腹部大血管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02)。LDH在瘤灶包绕腹部大血管患儿中显著升高(P=0.021),在瘤灶直径〉10cm患儿中亦显著升高(P=0.017)。④47例(83.9%)伴骨髓受累,46例(82.1%)有不同程度的骨骼转移,6例(10.7%)伴有腹腔其他脏器转移,3例(5.4%)伴有远处淋巴结受累。⑤40例行原发或转移瘤病理活检,其中神经节母细胞瘤10例(25.0%),NB30例(75.0%)。⑥1例Ⅳs随诊观察,13例失访,42例采用BCH-NB高危方案规律化疗,16例治疗中肿瘤进展,其余26例完全缓解,继续随访中,中位随访时间19.5(3—52)个月,2年EFS为57.4%。结论儿童腹膜后NB发病年龄较大,临床多表现为发热、肢体疼痛和腹部包块。LDH在巨大瘤灶及瘤灶包绕腹部大血管的患儿中明显升高。病理学检查以NB多见,2年EFS为57.4%。  相似文献   
20.
后纵隔神经母细胞瘤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后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10年9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35例后纵隔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肿瘤生物因子[LD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24 h尿香草扁桃酸(VMA)]、病理类型、分期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本组35例后纵隔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年龄4.5个月~16岁(中位年龄2岁6个月)。其中30例小于5岁;病程1 d~5个月。2.临床表现:发热10例(29%),咳嗽12例(34%),发热伴咳嗽5例(14%),纵隔肿物11例(31%),颜面肿物2例(6%),Horner综合征6例(17%)。3.实验室检查:LDH增高25例(71%),LDH<1 500 IU.L-135例;NSE增高24例(73%),正常9例(27%);24 h尿VMA增高9例(28%),正常23例(72%);骨髓细胞学检查10例见菊花团样神经母细胞瘤细胞,骨髓活检8例阳性。4.临床分期:Ⅰ期2例(6%),Ⅱ期7例(20%),Ⅲ期7例(20%),Ⅳ期17例(48%),ⅣS期2例(6%);病理组织学形态依据肿瘤分化程度不同而不同,其中神经节细胞瘤2例(7%),神经节母细胞瘤12例(41%),神经母细胞瘤15例(52%)。5.治疗:35例中22例根据分期及临床危险度分组不同采用化疗、放疗和原发瘤灶切除术综合治疗,其中6例高危组患儿行自体干细胞移植,3例患儿复发,余13例患儿中6例放弃治疗,5例化疗过程中失访,2例ⅣS期随诊观察。结论儿童后纵隔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多表现为发热、咳嗽或纵隔占位,血LDH增高不明显,尿VMA多数正常,骨髓转移发生率低,病理以神经节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分化型多见,规律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