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 毫秒
11.
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水平对代谢综合征患者预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水平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测定120例MS患者血清PAPP-A水平,根据检测的血清PAPP-A水平,以PAPP-A水平的75%百分位数值作为分界点,分为高PAPP-A水平组和低PAPP-A水平组,各组随访6个月,报告主要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及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进行血运重建及死亡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高PAPP-A水平组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8例,其中7例行PC I治疗,1例行CABG治疗,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6.7%(8/30);低PAPP-A水平组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3例,其中2例行PC I治疗,无CABG治疗者,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33%(3/90),高PAPP-A水平组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PAPP-A水平组(P<0.05)。随着血清PAPP-A水平的升高,6个月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病危险性随之上升,2组之间存在正向中等强度联系(OR=3.62,95%CI=1.83~6.21,P<0.05)。结论血清PAPP-A水平可作为MS患者有价值的预测指标,对筛选MS患者中高危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易损斑块标志物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已经证实易损斑块的破裂、血小板聚集和继发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急性严重狭窄或闭塞是ACS的主要发病机制。易损斑块的存在是发生ACS的病理基础,而易损斑块的破裂则是ACS发生的始动环节。早期发现易损斑块,及时进行干预,对降低AC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血清中一些标记物如C反应蛋白、妊娠相关蛋白A等对易损斑块具有早期诊断价值,有助于早期发现ACS高危人群及将来发生的急性心血管事件。作者就检测易损斑块的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ACS患者80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40例,常规治疗加辛伐他汀)和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分别测定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PAPP-A、hs-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APP-A,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结果治疗前2组ACS患者血清PAPF-A、hs-CRP水平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PAPP-A和hs-CRP水平降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辛伐他汀组患者血清PAPP-A和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PAPP-A、hs-CRP水平,其稳定斑块的作用可能与抑制这些炎症因子的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以超声心动图检测80例AMI患者以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脑钠肽(BNP)的浓度;AMI患者被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38例)和早期康复组(42例),3周和3月时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AMI患者在治疗后3周LVEDd、LVEF及LVFS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时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改善显著(P<0.01),但早期康复治疗组LVEF水平较传统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AMI患者在梗塞后24h血浆BN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3周和3月时血浆BN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但早期康复组较传统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改善AMI患者心功能和降低血浆BNP水平;AMI患者血浆BNP水平的改变早于心脏结构的变化,可作为观察AMI病情的一个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5.
易损斑块诊断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致血栓形成,部分或全部阻塞血管,常可导致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致死性心律失常甚至死亡等一系列严重后果。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1 900万人死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而70%的心血管事件是由易损斑块破裂所致,因此,早期识别易损斑块,对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病死率有重要意义。作者将对易损斑块的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肺栓塞患者危险分层的生物学指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血浆中肌钙蛋白I(cTnI)及脑钠肽(BNP)的浓度,探讨联合检测cTnI和BNP对APE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血浆cTnI和BNP水平将65例APE患者分为3组,Group1组(15例):cTnI<0.1μg/L且BNP<100ng/L;Group2组(30例):cTnI≥0.1μg/L或BNP≥100ng/L;Group3组(20例):cTnI≥0.1μg/L且BNP≥100ng/L,分析cTnI和(或)BNP升高对APE患者危险分层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Group1组、2组、3组发生临床不良事件分别为0(0%)、7例(23.3%)、11例(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5例APE患者中发生右心功能不全组与无右心功能不全组比较PaO2、P(A-a)O2、cTnI、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BNP与cTnI、P(A-a)O2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0.49,均P<0.05)。结论:联合检测生物学指标cTnI和BNP在APE患者早期危险分层、指导临床决策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随着临床心脏电生理学的进展 ,阵发性心房颤动介导因素 -自主神经功能失衡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临床资料已有证实[1 ] 。一部分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PAF)的发生是由于原发性自主神经功能不全所致 ,但临床报道尚少。我们通过 Holter监测 ,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 6 8例 ,旨在提高对房颤的再认识。1 临床资料6 8例 PAF患者结合临床和病史分为两组 ,A组 33例 ,PAF多发生于休息时、午饭和晚饭后 ,或夜间出现急症 ,上午和晨起无发作。其中男 2 7例 ,女 6例 ,年龄 2 0~ 5 3岁 (平均 42岁 ) ,除 2例心脏 B超示左房内径大于 30 mm…  相似文献   
18.
近十几年来,由于心肌梗死监护的出现和治疗水平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死率明显降低,从30%降至10%以下。但再梗死、多次梗死及心力衰竭的患者增多,成为心肌梗死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除在急性期应积极治疗外,还应加强心肌梗死后的康复和二级预防,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为了解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状况及存在问题,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178例临床及用药情况进行了系统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改变。研究背景尽管早在1962年Altschule即已提出慢性肺心病是一全心疾病,但以后有关研究甚少,至今对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改变仍不清楚。方法用心阻抗血流图法对3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左心室功能检测,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同时还对慢性肺心病患者心脏指数(CI)与左心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参数之间的关系作了相关分析。结果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前期(PEP)延长,射血期(LVET)缩短,PEP/ET值增大,射血分数(LVEF)减低,等容舒张期(IRT)延长,房缩波(A)增高,房缩波与室缩波之比值(A/C)增大,CI减低;与急性发作期比较,缓解期上述大部分参数的异常程度均有一定减轻;相关分析显示CI与IRT、A/C 的相关性优于与PEP/LVET、LVEF的相关性。结论结果表明慢性肺心病患者存在显著的左心室功能障碍,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异常出现较早、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20.
"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情况。方法对 32例“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分析 ,并与 40例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 2 4h长程指标中 SDNN减低〔(10 4.3± 2 3.6 ) ms vs(118.2±2 4.1) ms,P<0 .0 1〕、SDANN减低〔(90 .2± 9.8) ms vs(96 .4± 2 0 .7) ms,P<0 .0 5〕、SDANN指数减低〔(49.3± 12 .9) msvs(5 1.2± 13.5 ) ms,P<0 .0 5〕、RMSSD减低〔(32 .6± 8.9) ms vs(2 9.1± 8.2 ) ms,P<0 .0 5〕。 SDANN昼夜节律消失〔(43.3± 15 .2 ) ms vs(5 5 .2± 17.2 ) ms,P>0 .0 5〕。结论“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存在 HRV异常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能是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