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通过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的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占位病变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通过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的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占位病变患者42例,观察术中病变切除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均完整切除病变,无一例加重神经损伤。术前有颈、背、腰或腰骶部痛的病例,术后疼痛症状消失。35例获3个月~7年随访,按ASIA截瘫分级标准,截瘫完全恢复的有26例,由A级恢复至C级1例,由B级恢复至D级1例,由C级恢复至D级5例,未恢复2例,未发现有重新出现颈、背、腰、腰骶部疼痛、下肢麻痛或瘫痪加重者。结论该术式对椎管显露充分,能处理各种椎管内占位病变,保留了棘突、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等棘突韧带复合结构,对脊柱后部结构损伤少,保持了脊柱的稳定,避免术后出现脊柱不稳和医源性椎管狭窄,是治疗椎管内占位病变较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注射后臀肌挛缩症的分型、分型与病变的关系和手术范围。方法 根据臀肌挛缩症特有的临床表现.分为轻型、中型、重型:根据分型术中分别显露髂胫束、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至髋关节囊后方。结果 153例均手术治疗,随访141例、随访时间1~10年,平均6.8年,优良率96.5%。结论 将臀肌挛缩症进行分型?更有利于准确的区别病情轻重程度,选择相应的手术范围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后应用带锁钛板内固定的价值。方法对5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和颈椎带锁钛板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43例,平均随访时间2a,术后3个月植骨块获得骨性融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满意,感觉、肌力明显恢复,钛板及螺钉无松动及断裂现象。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术后应用带锁钛板内固定能促使植骨块融合,有效地维持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Steffee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effee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海南省人民医院(570011)林明侠,王书成,陈膺镇,卢传新Fixationofthoraco-lumbarvertebraetreatedwithoperativereductionandSteffeestee...  相似文献   
15.
颈椎前路钛板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骨折和颈椎椎体肿瘤前路减压后应用带锁钛板内固定的价值。方法对51例脊髓型颈椎病、46例颈椎骨折、5例颈椎椎体肿瘤患者采用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和颈椎带锁钛板内固定术。结果随访86例,平均随访时间2.3年,术后3个月植骨块获得骨性融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满意,感觉、肌力明显恢复,钛板及螺钉无松动及断裂现象。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术后应用带锁钛板内固定能促使植骨块融合,有效地维持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三维CT重建技术在脊柱骨折与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外将先进的计算机图像重建技术与CT扫描相结合,形成三维CT重建[1],这项新技术多应用在髋臼骨折、踝关节骨折[2].最近两年,国内学者应用三维CT重建技术于脊柱骨折及椎动脉型颈椎病等,取得一些经验[3],现综述有关文献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DHORIZON万向螺钉系统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 8例胸腰椎骨折脱位及 2例腰椎滑脱病人采用后路椎管减压、复位、CDHORIZON万向螺钉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 8例胸腰椎骨折脱位病人术后X线片显示病损椎体高度及椎间隙宽度恢复 ,脱位复位率 92 %,后突畸形矫正率达90 %,2例腰 4椎体前滑脱Ⅱ°病人 ,椎间隙撑开 ,滑脱复位达 95 %。结论CDHORIZON万向螺钉系统钉头可做各方向 2 5°的自由旋转 ,同时可通过弯棒及钉棒间撑开后固定 ,以达到矫正伤椎的后突、压缩、脱位 ,以及椎体间的滑脱等畸形 ,故适应范围广 ,并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 ,能很好地维持矫形 ,手术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海口市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海口市6家三甲医院骨科收治的骨折且行骨外科手术的患者9 014例,根据所有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值、手术时机、手术时间、手术的季节、骨折的类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是否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确定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9 014例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58例,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64%。感染患者感染切口标本共分离病原菌65株,其中有7例属存在2种以上细菌感染,革兰阴性菌42株(64.6%),以铜绿假单胞菌20株(30.8%)、大肠埃希菌12株(18.5%)为主;革兰阳性菌23株(35.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23.1%)为主。研究结果指出,年龄、手术时机、手术的季节、骨折的类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是否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均为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的检测工作,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可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的同期椎间植骨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总结1999年8月至2007年5月期间收治的10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同期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的经验。结果经平均18个月随访.98例患者得到了随访,有2例术后结核复发,其余96例脊柱结核均治愈.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4.3个月,后凸矫正角度17°,有1例出现下肢神经刺激症状,取出内固定物后症状消失。结论同期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是安全和有效的,早期重建脊柱稳定性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节段减压融合术与传统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并评估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行分节段减压融合术(A组)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B组)联合髂骨取骨植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5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随访并通过影像学测量融合节段前凸角度、全颈椎生理曲度和颈椎矢状面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同时评估植骨融合程度、融合节段高度的变化以及相邻节段退变情况;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系统评估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B组的出血量明显大于A组,但手术时间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2年(1.2~5年)。术后6个月内JOA评分及改善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12个月后B组明显降低。两组术后融合节段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其中B组平均增加值最明显,术后12个月B组高度丢失明显。术后两组ROM都明显下降,而融合节段Cobb角及全颈椎曲度与术前比较增加明显(P0.05)。术后两组脊髓减压程度相仿。结论分节段减压融合术与传统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早期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合并颈椎前路长节段钛板固定的手术方式中远期效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