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25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10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与方法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本文对6例ARVC患者进行了临床和电生理学特点观察和研究。结果 6例患者有室性心动过速(VT)的5例,多形性VT2例。所有患者均表现右心室(RV)扩大,可见到RV局部病变的2例,均没有见到左心室受累和明显的心功能受损。接受电生理学检查的4例患者中,有3例可以由电刺激诱发和终止,电生理标测2例源自RV心尖部,2例源自RV游离壁,与超声提示的RV病变部位有关。3例患者发生过阿斯综合征,其中有2例发生院外猝死,2例猝死病人均发作过多形性VT。结论 ARVC以RV进行性病变伴室性心律失常为特征。射频消融(RFCA)和ICD植入治疗、药物治疗是基本治疗手段,药物治疗以胺碘达隆加β-受体阻滞剂或索他洛尔(Sotalol)为多选,但是单纯的药物治疗并不能防止病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对于有条件的病人应该考虑进行RFCA或ICD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兔颈上神经节神经元分离及电生理研究的方法.方法 为了获得适用于膜片钳实验技术的单个颈上神经节神经细胞,应用酶和机械分离相结合的方法,急性分离20~30 d幼兔的单个颈上神经节神经元.通过倒置显微镜直接观察以及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的电压钳和电流钳分别对分离得到的颈上神经节神经元的形态学和电生理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急性分离所得活性较好的颈上神经节神经元胞体具有圆形和顶树突特征,立体感强,光晕明显.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模式下可记录到全细胞电流、钠电流、钾电流及动作电位.结论 该方法可以得到形态和生理特性良好的单个颈上神经节神经元;该方法适用于膜片钳技术的研究,对深入探讨药物、物理因子等对神经节神经元离子通道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心房细胞的电重构与逆向电重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经典的玻璃微电极技术,观察快速起搏及自主神经递质、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对心房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及其恢复过程的影响,探讨观察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电重构(ER)和逆向电重构(RER)现象。方法健康豚鼠35只取出心脏,剪下左心耳,取大约2×5mm大小的肌条。用充满3mol/L氧化钾的玻璃微电极插入心房肌,记录动作电位。观察复极30%、50%、90%时的动作电位时程(APD30、APD50、APD90)、有效不应期(ERP)、动作电位振幅(APA)、静息电位(RMP)。灌流台氏液中分别加入丙基肾上腺素(ISO)、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A),艾司洛尔(Esm)和地尔硫卓(Dil)平衡20min后记录上述指标并观察其恢复过程。结果快速心房刺激可出现明显的心房电重构,心房快速刺激终止后电重构特性逐步恢复,表现为逆向电重构。乙酰胆碱和丙基肾上腺素可延长快速起搏后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的恢复。艾司洛尔和地尔硫卓均可改善短时间快速刺激后动作电位的恢复。我们提出的心脏电学顿抑是心脏的重要电生理特性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AS)兔模型中热休克蛋白60(HSP60)的表达及其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和普罗布可对HSP60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正常对照组(n=6)、高脂饮食组(n=8)、普罗布可组(n=6)。对照组予以普食喂养,高脂饮食组和普罗布可组予高脂喂养。4周后高脂饮食组和普罗布可组行髂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术。术后普罗布可组每只兔子加用普罗布可1000mg/d口服,10周末处死动物。采用HE染色观察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动脉中HSP60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HSP60的水平。结果高脂饮食组动脉可见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普罗布可组无典型斑块形成,内膜增厚较为明显;与高脂饮食组相比较,普罗布可组血清CRP、IL-6、ox-LDL、HSP60水平降低;普罗布可组内膜和中膜HSP60的表达较高脂饮食组明显减少。血清HSP60水平与CRP、IL-6、ox-LDL水平正相关。结论HSP60在兔AS模型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普罗布可可抑制兔AS模型血清和斑块中HSP60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王梦义  郑成环  李广平 《临床荟萃》2011,26(8):673-677,680
目的研究不同心功能级别冠心病患者的右心结构及功能变化,了解冠心病患者右心结构及功能的损害,以便早期发现右心功能不良。同时通过研究不同严重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右心功能指标,了解冠心病患者与COPD患者右心功能损害之间的异同。方法所有入选者分为冠心病组、COPD组和正常对照组3组。根据冠心病患者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住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68例再分为心功能Ⅱ级组(n=32)和心功能Ⅲ级组(n=36)。根据是否合并肺源性心脏病将同期住院的COPD患者86例分为COPD肺心病组(n=40)和COPD无肺心病组(n=46)。正常对照组为同期门诊健康体检人群50例。测量3组的肺动脉内径(PAD)、舒张期右心室内径(RVED)、右心室前壁厚度(RA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及右心室Tei指数及肺动脉压等指标,比较异同。结果两组冠心病患者PAD、RVED及RAW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右心室Tei指数心功能Ⅱ级组(0.62±0.19)及心功能Ⅲ级组(0.66±0.13)高于正常对照组(0.29±0.09)(P〈0.05)。心功能Ⅲ级组右心室Tei指数与心功能Ⅱ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右心室Tei指数与LVEF呈负相关(P〈0.05),与左心室Tei指数呈正相关(P〈0.05)。冠心病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Ⅱ级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有23例,10例,6例患者出现三尖瓣反流,估测肺动脉压分别为(22.11±6.23)mmHg(1 mmHg=0.133 kPa),(23.24±5.21)mmHg,(22.56±2.78)mmHg。COPD肺心病组及无肺心病组患者PAD,RVED,RAWT数值高于正常对照组,肺心病组右心室Tei指数(0.86±0.18)高于无肺心病组(0.67±0.12),肺心病组及无肺心病组COPD患者右心室Tei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29±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与COPD患者相比,COPD肺心病组RVED、RAWT、PAD及右心室Tei指数均高于COPD无肺心病组及冠心病心功能Ⅱ、Ⅲ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PD无肺心病组及冠心病心功能Ⅱ、Ⅲ级组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Ⅱ、Ⅲ级)患者右心结构(PAD、RVED、RAWT)无明显变化。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在左心功能不良的同时亦存在右心功能不良。右心室Tei指数可早期评价冠心病患者及COPD患者右心收缩及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常空腹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对象按空腹血糖结果分为以下4组:3.9~4.4 mmol/L为A组;4.5~5.1 mmol/L为B组;5.2~5.6 mmol/L为C组;5.7~6.1 mmol/L为D组。计算各组异常临床变量的相关指标及与空腹血糖的线性关系,比较各组间的差异性,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正常空腹血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1)4组年龄、体质指数(BMI)、腰围(W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D组年龄、TG明显高于A、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TC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SBP、DBP、平均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D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女性W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A组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AF)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内皮素-1(ET-1)的水平差异及其在AF发生、维持及血栓栓塞事件中的作用.方法 入选114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Ⅰ-Ⅱ级、左室射血分数>50%的AF患者,其中慢性AF患者(慢性AF组)52例、阵发性AF患者(阵发性AF组)62例,同时选择性别、年龄、病情等与之相匹配的窦性心律患者(窦性心律组)48例,测定血清hs-CRP、BNP、ET-1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AF患者血清hs-CRP、BNP、ET-1水平均高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AF组hs-CRP、BNP水平高于阵发性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AF组ET-1水平较阵发性AF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患者血清hs-CRP、BNP、ET-1水平升高,且慢性AF患者升高明显;hs-CRP、BNP、ET-1可能对AF的发生、维持、血栓栓塞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可能会减少AF的发生、有益于窦性心律的维持、降低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房颤)在发生机制上决不仅仅是一个电生理方面的问题.由于造成房颤的基质和机制仍不是非常清楚,即使进行了肺静脉隔离消融,房颤治疗的结果也不能令人满意.最近的研究还发现房颤与肥胖、代谢综合征、糖尿病、脂联素/瘦素、胰岛素增敏剂等有关,本文就有关房颤一些危险因素的新认识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一种重要表现类型.UAP的保守治疗包括扩冠、抗凝、抗血小板及缓解冠状动脉痉挛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HUASMCs)增殖的影响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信号途径在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利用HUASMCs进行体外培养;通过MTT法观察不同浓度阿司匹林(0.5、1.0、2.0及5.0mmol/L)以及加入TGF-β1中和抗体后对细胞增殖(OD值)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阿司匹林(2.0mmol/L)以及加入TGF-β1中和抗体后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阿司匹林(0.5、1.0、2.0及5.0mmol/L)及加入TGF-β1中和抗体培养HUASMC细胞后,其数量(OD值)组间、时间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与时间效应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阿司匹林(2.0mmol/L)可使HUASMCs的增殖阻滞在G0/G1期(P<0.05),TGF-β1中和抗体可使A2.0组的细胞G0/G1期减少,S期增多(P<0.05)。结论:阿司匹林可使HUASMCs的增殖阻滞于G0期从而抑制HUASMCs增殖,这种抑制作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TGF-β1信号途径所介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