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5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129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47篇
口腔科学   58篇
临床医学   646篇
内科学   413篇
皮肤病学   62篇
神经病学   125篇
特种医学   1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320篇
综合类   1232篇
预防医学   489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538篇
  4篇
中国医学   624篇
肿瘤学   7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9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叶酸、维生素B12(Vit B12)与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相关性。方法对77例阿尔茨海默病病人(其中BPSD组40例,非BPSD组37例)进行血浆Hcy、叶酸及Vit B12测定,以同期常规体检的健康老年人3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BPSD组和非BPSD组血浆Hcy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199.64,q=19.9、11.4,P<0.01),且BPSD组高于非BPSD组,差异有显著性(q=8.1,P<0.01)。BPSD组和非BPSD组血浆叶酸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F=35.17,q=-6.5、-7.8,P<0.05),而BPSD组与非BPS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1.4,P>0.05)。BPSD组及非BPSD组血浆Vit B12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F=350.99,q=-26.0、-17.2,P<0.01),且BPSD组显著低于非BPSD组(q=8.4,P<0.01)。结论Hcy、叶酸和Vit B12水平降低可能参与BPSD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的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文献进行述评,为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的机制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方法对近10年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的fMRI研究进行回顾,依据病种选择、样本量计算、试验设计、研究结果四方面内容进行述评,分析并总结当前研究现状。结果偏头痛、膝骨关节炎和下腰痛是目前研究中涉及频次最高的3个病种。受试者的疾病亚型、年龄段、利手习惯及fMRI禁忌症在研究中基本都保证了一致性和规范性。但多数研究仍存在样本量计算方式不明确的问题。对照组设置主要包括标准对照、无效对照和安慰对照。针刺效应因素在各研究间存在较大差异。研究中结局指标包括疾病特异性量表、疼痛评分及心理、精神状态的评估。fMRI设计以静息态和单一任务态设计为主,多任务fMRI研究相对较少。研究证实针刺可调节疼痛处理网络的功能连接,有效建立心理物理疼痛稳态。结论运用fMRI探讨针刺治疗慢性疼痛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丰硕,未来可通过扩大病种的选择,完善质量控制,关注针刺效应影响因素,丰富数据处理手段,借鉴多学科任务设计方式等方式,促进针刺疗慢性疼痛机制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龙虎交战”针法针刺八脉交会穴对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O)患者头痛天数及外周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照头痛程度将90例MO受试者区层随机分为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Ⅰ组施以“龙虎交战”针法针刺八脉交会穴(外关和足临泣),治疗Ⅱ组施以平补平泻针法针刺八脉交会穴(外关和足临泣),对照组施以平补平泻针法针刺非经非穴点,每次留针30分钟,5次/周,共治疗20次。于治疗前、治疗结束4周后的随访分别记录三组患者头痛天数的变化情况以判定疗效,并采集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的肘部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CGRP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各组治疗前患者的头痛天数无显著差异( > 0.05),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的头痛天数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 < 0.05);治疗Ⅰ组头痛天数的降低显著优于治疗Ⅱ组和对照组( < 0.001),治疗Ⅱ组头痛天数的降低显著优于对照组( < 0.05);②3组治疗前CGRP的表达无显著差异,治疗Ⅰ组、治疗Ⅱ组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CGRP的表达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 < 0.001),对照组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CGRP的表达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 > 0.05);治疗Ⅰ组CGRP治疗结束4周随访的表达较治疗Ⅱ组和对照组均显著下降( < 0.01),治疗Ⅱ组CGRP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 < 0.01)。结论 ①八脉交会穴施以“龙虎交战”针法针刺能明显改善MO患者的头痛天数,同时降低MO患者血清CGRP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MO的机制之一;②非经非穴点的针刺效应无持续性,而八脉交会穴的针刺效应具有持续性;③八脉交会穴可以充分发挥复式针刺手法的治疗效应,提示我们在临床上治疗疾病时不仅要注意腧穴配伍,恰当的针刺手法更是提高临床疗效、事半功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当前针刺对比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Meta及序贯分析,为针刺对比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提供临床决策。方法 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资源数据库、维普数据库、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及相关临床注册平台(WHO ICTRP、ChiCTR、Clinical Trials)中有关针刺对比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RCT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时间截止为2020年4月1日。使用Cochrane协作风险偏倚工具评估偏倚风险,STATA软件对主要结局指标(疼痛降低程度)进行Meta分析,TSA 0.9.5.10 Beta对结局指标进行试验序贯分析,GRADE对证据进行分级,同时详细描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本研究纳入了16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涉及了1231名参与者。Meta分析显示,针刺与卡马西平在疼痛降低程度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SMD = 1.47;95%CI(0.99;1.95)],但证据质量为极低质量。按文献发表年份进行累积Meta分析,提示针刺对比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初次被证明有统计学差异且较为稳定的时间是在2014年[SMD = 1.84;95%CI(0.22;3.47)]。同时,针刺的不良事件发生数远低于卡马西平。结论 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在镇痛方面优于卡马西平,且较卡马西平更安全。但确切结论仍需要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RCT来确认这些发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1959年至2018年发表的灸法治疗失眠的临床文献,总结归纳灸法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针灸信息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万方数字化期刊(万方)、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灸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性分析。结果 艾灸治疗失眠应用频次较高的穴位依次为百会、三阴交、神门、足三里;足太阳膀胱经穴应用频次最高,其次是督脉穴和肾经穴。下肢部的腧穴使用频次最高,其次为头面部、背部。关联性较高的穴对为内关、足三里、神门、百会和三阴交,关联性较高的治疗方法为艾条灸配合针刺。灸法配合中药的总有效率最高,其次为灸法配合针刺,疗效均优于单纯灸法(均P < 0.05)。对比灸法、灸药并用、灸刺并用疗法治疗前后的PSQI评分,灸法与灸药并用疗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灸刺并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灸法治疗失眠的组方中主要穴对为内关、足三里、神门、百会和三阴交。配合疗法中灸刺结合的使用频率最高,但灸法配合中药疗法的有效率最高,对于PSQI评分的改善程度亦最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多因子对藏药波棱瓜子产量的影响,为制定波棱瓜生产规程提供依据。方法:在对波棱瓜采取不同催芽方法、播期、雌雄比、密度、施肥、农艺措施等多因子小区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数量化方法Ⅰ拟合曲线分析,筛选影响人工栽培波棱瓜产量的关键措施。结果:经多因子筛选,确定影响波棱瓜子产量(Y)的贡献值最大的关键因子分别为播期(X_1)、施肥(X_4)、雌雄比(X_6)。结论:建立的波棱瓜产量预测模型,可为波棱瓜子生产技术优化和产量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宫颈癌、CINⅢ及健康妇女行血清cf-DNA定量检测,探讨血清cf-DNA定量分析诊断技术在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判断宫颈癌预后的辅助作用。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血清cf-DNA含量显著高于CINⅢ患者和健康妇女,Ⅱ、Ⅲ期宫颈癌患者血清cf-DNA含量明显高于Ⅰ期患者;血清cf-DNA对于宫颈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传统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比较腹腔镜保留自主神经D3根治术与开腹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及生存质量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间8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n=46)和开腹组(n=38),应用SPSS21.0软件完成数据分析。手术相关指标采用( ±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生存率等指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尿管保留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均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5%低于开腹组的26.3%(χ2=4.6517,P<0.05)。两组患者1年局部复发率及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10 d排尿功能、术后2个月勃起功能、术后2个月射精功能均优于开腹组(均P<0.05)。 结论腹腔镜保留自主神经D3根治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安全性较高,复发率及生存率与开腹术相当,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结肠动脉(middle colic artery,MCA)和回结肠静脉(ileocolic vein,ICV)血管变异及对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入路选择的多学科协作体系(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的诊治流程。  方法  分析2018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1例MCA和ICV血管变异的右半结肠癌患者的MDT诊疗过程。患者经MDT讨论后接受有限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观察指标:1)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情况。  结果  1)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患者顺利完成有限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为11 d。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9枚。病理学分期为pT3N0,病理学类型为中分化腺癌。3)随访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10个月,无瘤生存。  结论  个体化手术是结肠外科未来的发展趋势。采取MDT有利于制定规范化、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探索更安全和精准的手术入路,从而让更多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