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慢性疼痛是困扰全人类的难题之一,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导致其并未得到完全有效的控制。针刺治疗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治疗慢性疼痛的主要疗法之一,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晰。表观遗传学主要研究在基因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表型或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其与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以表观遗传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在分子层面对其在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的机制进行综述,并探讨表观遗传学视角下针刺的镇痛机制,以期为针刺镇痛的机制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慢性疼痛是一种复杂的身心疾病,包括躯体痛觉异常、认知障碍、负性情绪等多个方面的改变,同时伴随着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及结构的改变。本文将对慢性疼痛与下行疼痛调节通路、疼痛情感-认知调控网络以及中脑边缘奖赏网络的相关性,以及针刺镇痛的中枢机制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旨在探讨下行疼痛调节通路、疼痛情感-认知调控网络以及中脑边缘奖赏网络在慢痛发生机制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慢性疼痛类疾病提供更优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针针刺健康受试者右侧合谷穴,前额叶Glu+、Glx+及GABA+浓度变化差异及相关性,从兴奋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关系方面初步探讨针刺效应的脑机制。方法 录入健康志愿者76名,随机接受手针及纤毛针两种刺激,并采集刺激前和刺激时BOLD功能磁共振脑成像(fMRI)及磁共振波谱(MRS)数据,分析手针和纤毛针组刺激前与刺激时Glu+、Glx+、GABA+浓度差异及相关性,以及Glu+、Glx+与GABA+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手针及纤毛针组间和组内各亚组(依据不同BOLD信号)针刺前与针刺时Glu+、Glx+、GAB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手针组整组的Glu+、Glx+、GABA+,零、负激活亚组的Glu+、Glx+和零激活GABA+针刺前与针刺时浓度呈正相关(P均<0.05)。针刺前手针组整组、零、负激活亚组的Glu+、Glx+均与GABA+呈正相关q(P均<0.05);纤毛针组整组、正、负激活亚组Glu+、Glx+均与GABA+及零激活Glu+与GABA+均呈正相关(P均<0.05);针刺时手针组整组、负激活亚组Glu+与GABA+呈正相关,零激活亚组Glx+与GABA+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针刺前与针刺时Glu+、Glx+与GABA+多呈正相关,可作为针刺脑机制研究的神经递质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导致的慢性腰腿痛已经成为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严重疾患之一,对社会生产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负担,LDH慢性疼痛的诊疗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其病因病理复杂多变,目前仍是世界性的医疗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分子蛋白、医学物理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LDH慢性疼痛的病理机制由病灶局部的研究转向大脑功能与结构区的探索,LDH慢性疼痛引起大脑功能与结构区的异常改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这一发现为进一步探索LDH慢性疼痛机制提供了丰富的思路。本文对LDH慢性疼痛的脑机制展开现代医学和中医学的最新综述,深入探讨LDH慢性疼痛的脑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及研究该病提供科研思路与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偏头痛是一种以搏动性头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证实,针刺治疗偏头痛安全有效,但起效机制仍然不明确。研究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有助于推广针刺治疗偏头痛的适用。过去几年里,神经影像学的发展能够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同时,越来越多的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神经影像机制研究促进了对针刺起效机制的理解。总的来说,24项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神经影像学机制研究发现,针刺可以通过影响脑结构、脑代谢、以及脑功能起到治疗效果。因此,大脑功能结构的改变可能是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中枢机制。在这个综述中,我们对当前偏头痛发病的神经影像学机制和针刺治疗的神经影像学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讨论了针刺治疗偏头痛神经影像学机制的发展方向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收集整理近5年的针刺神经影像学高影响因子文章,在此基础上,对纳入文章的研究方案设计、执行、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剖析研究的特点和共性,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以“Acupuncture”“Neuroimaging”“Functional MRI”等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2013-2018年5年内相关文章,并查询文章当年影响因子,收集符合纳入标准并且IF ≥ 5分的文章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经筛选共纳入8篇针刺神经影像学高影响因子文章,最高影响因子为11.501(Biological Psychiatry),最低影响因子为5.228(Scientific Reports)。纳入的8篇文章均选取fMRI技术作为研究手段,其中静息态fMRI研究3篇,任务态fMRI研究5篇;数据分析方法涉及功能连接度分析(FC)、区域同质性(ReHo)、拓扑网络分析等,研究内容以针刺镇痛中枢机制最为常见(5篇)。结论 基于对近5年针刺神经影像学高影响因子文章剖析发现,利用神经影像技术探究针刺镇痛的中枢机制是针刺神经影像学目前较热点的研究方向。同时,在针刺神经影像学研究中,如何选择与研究目的相匹配的扫描技术及模态还需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分析针刺干预失眠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本特征、研究内容及方向。方法 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文献资料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327篇,其中符合标准的中文文献有147篇和英文文献有53篇,分别发表在30种和36种期刊上,其中《中国针灸》和《Trails》刊载量最多,发文量总体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失眠类型主要包括:慢性失眠症,围绝经期失眠,肿瘤相关失眠等。干预措施包括:针刺,针刺联合中药,针刺联合西药,针刺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针刺联合其他中医疗法。治疗疗程以3次/周,4周,共12次最常见,仅68篇(34%)提及随访情况,最长为6个月,最短为2周。常用穴位包括:神门,三阴交,百会,四神聪等。评估睡眠、情绪、日间功能及症状最常用的主观量表分别是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多维疲劳量表,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有17篇使用多导睡眠图观察睡眠情况。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和血液指标探讨其可能机制分别有6和14篇。结论 针刺治疗失眠症研究前景巨大,未来应注重失眠表型、针刺即时和持续效应及相关机制的探索,以更好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8.
疼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中医将疼痛的病机总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温经通络为其治疗大法。远红外线疗法属于温热疗法的一种,能够内温脏腑,外通经脉,使经脉通畅,气血调和,较好的改善局部“通”与“荣”的状况,起到“得炅则痛立止”的效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明远红外线疗法用于消炎镇痛、促进组织修复再生、调节血压、净化血液等效果显著,具有无创安全、依从性好等优势。基于国内外文献调研,阐述远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镇痛机制以及归纳其对不同类型的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以期为远红外线的临床应用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脑科学是国际交叉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技术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工具。立足科学前沿及国家需求,脑科学技术也不断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及脑科学研究与中医药特色疗法的紧密结合。针刺疗法是传统中医疗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针刺治神”奠定了针刺疗法通过中枢整合体表刺激信息调制机体内环境稳态以发挥治疗作用的中医理论基础。探究针刺治疗疾病的中枢效应机制十分必要。目前,在针刺研究领域中,无论是临床研究还是基础研究,脑科学相关技术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本文主要以神经示踪、光遗传、化学遗传、膜片钳、脑微透析、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电技术为例,梳理了脑科学技术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旨在总结现有脑科学技术的特点,为脑科学技术创新及应用探究针刺的中枢效应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自1990年Ogawa等首先利用血氧水平依赖(blood-oxygen level dependent,BOLD)对比技术进行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以来,已有很多研究机构及学者利用此手段对中医学针刺理论进行研究。它为针刺治疗的作用机理及中西医结合研究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多发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其发作频率之高、瘙痒程度之剧,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目前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虽能缓解一时痛苦,但难以根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通过对近年来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相关文献的查阅,发现特色针法(蜂针、腹针、脐针、头针、火针、自血、埋线、粗针等)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有效改善症状,减少复发,其虽有别于传统针刺,但又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并结合各自针法特点或多种疗法融为一体,达到平衡阴阳、治疗疾病的目的,本研究从中医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及特色针法的临床应用进行阐述,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广泛的思路,使更多慢性荨麻疹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2.
从单纯针刺、单纯灸法、针灸并用、配合中药、特种针灸五个方面介绍近五年来针灸治疗慢性结肠炎概况,针灸治疗慢性结肠炎方便、快捷、可靠,无不良作用,配合其它方法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未来研究需要注意强化辨证取穴;突出个性化治疗方案,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不同方案;强化后期护理,三分治七分养,后期护理是巩固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以针刺治疗,隔日l次,对照组口服天麻头风灵胶囊,2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随访3个月,观察头痛发作频率天/月以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3个月头痫发作频率治疗组治疗后每月头痛天数、每天平均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同时治疗组在治疗后第2月与第1月比还有明显的进一步改善。结论针刺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安全性高、疗效好的特点,针对本病的慢性、复发性顽固性的特点,于治愈后的2月后,适当增加治疗疗程,有助于巩同其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腕踝针治疗腰痛的选穴和针刺方法,并从单纯采用腕踝针和腕踝针联合体针、推拿、中药4个方面对近年来腕踝针治疗腰痛进行了综述,指出腕踝针治疗腰痛的研究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有关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对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穴位处方梳理统计并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25.0、Climentine 12.0、Python对针灸处方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0篇,涉及针灸处方80条,穴位95个,常用穴位是:肾俞、委中、大肠俞、阿是穴、腰阳关、腰夹脊等。频率最高的经络是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主要集中在腰背部及下肢部;常用的特定穴为五输穴、背俞穴、交会穴等;关联性分析表明肾俞、大肠俞配伍在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中具有重要地位。结论: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遵循以循经取穴为主,辨证取穴为辅这一原则,同时亦运用特定穴治疗。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近10年针灸临床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相关文献,例举了针刺、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针挑以及针灸结合、针药结合、针刺水针结合等多种的有效方法,提示针灸治疗男性不育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具有多种不同亚基,且在中枢分布不同,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参与体内各种信号的传递和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如介导躯体和内脏疼痛的发生和发展,NMDA受体中NR2B亚型与疼痛相关机制研究关系最为密切,内脏痛(Visceral Pain)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主要是由于各脏器及胸腹壁层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强烈机械、化学刺激,也可由局部缺血、平滑肌痉挛及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而引起的疼痛感觉。电针在内脏痛的临床治疗中疗效肯定,实验研究发现电针对中枢NMDA受体尤其是NR2B亚基具有调控作用,初步揭示了电针镇痛又一潜在靶点,本文就NR2B亚基的结构、功能、参与慢性内脏痛的机制,以及近些年针灸治疗慢性内脏痛的机制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针灸疗法治疗慢性湿疹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 SR)的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与证据质量。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CBM、CNKI、Wanfang和VIP等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4月1日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使用NoteExpress 3.2.0进行文献管理,从文献发表年份、临床研究设计类型、AMSTAR 2、PRISMA、异质性、发表偏倚风险等方面进行雷达图多元评价;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级。结果 最终纳入6篇SR/Meta分析,雷达图多元评价质量秩平均得分为4.31,主要问题为未进行项目注册、未提供排除文献清单,未分析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未报告纳入研究的资金来源、未对纳入文献的敏感性或者其他方面进行分析等。GRADE证据质量评分均为低证据与极低证据等级,主要原因包括纳入原始研究质量不高、结局指标存在较大异质性、纳入文献数量不足等。结论 受纳入原始研究和SR/Meta分析的质量限制,现有针灸疗法治疗慢性湿疹的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高级别证据。  相似文献   

19.
邓德厚 《中医药学报》2010,38(5):141-144
癌性疼痛是恶性肿瘤患者最主要的自觉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针灸疗法以其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在癌痛治疗控制中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存在不足。现就近10年来针灸治疗癌痛研究综述如下,为针灸治疗癌痛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