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后的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发生率往往较高,特别是在处理某些粉碎性骨折时,若处理不当更容易发生延迟愈合或骨不愈合[1].而骨折不愈合所致的再次手术植骨,均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本院在对四肢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不愈合应用骨折内固定技术与骨缺损修复技术,结合应用固骼生(美国诺邦生物制品公司制造)植骨于临床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代替骨折复位、固定重建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伴有骨质疏松和膝关节炎疾患的临床效果。 方法 给1例61岁老年女性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骨质疏松严重,既往膝关节有骨性关节炎僵直于15°伸直位,一期行左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切除,肿瘤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结果 患者术后3个月时复查,左膝关节无明显疼痛,屈曲度较约80°左右,已经弃拐行走,步态稍有跛行。 结论 应用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代替骨折复位、固定重建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和膝关节炎疾患,术后早期恢复关节活动、负重行走,同时也一期治疗了既往膝关节炎疾患,手术疗效满意。避免了骨折愈合、康复时间长给老年患者不能早期活动、负重行走所致的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手术时间、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术后近期和远期Harris评分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与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至2010年间行标准骨水泥型双动头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56例和股骨颈骨折62例,比较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3个月、1年的Harris评分和影像资料。结果在手术时间、出血量、3个月Harris评分、完全负重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在术后下床时间、1年时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随访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和下沉。结论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前者3个月内要严格控制负重,1年后两者疗效良好,功能恢复接近。  相似文献   
14.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19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胛骨骨折较少见,仅占全身骨折的1%[1]。随着现代交通业、建筑业的发展,高能量损伤性肩胛骨骨折病例也渐趋多见。以往对肩胛骨骨折治疗采取保守疗法为主,引起肩背部疼痛、肩关节和上肢功能障碍的并不少见。作者2002年5月~2004年12月对19例肩胛骨骨折患者采用重建钢板进行内固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临床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常用入路主要有两种:前内侧入路、肩峰下前外侧入路,然而现有的手术入路存在一定局限性。 目的:分析臂部前外侧腋神经与肱骨上段及三角肌前、中亚部的解剖关系,为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寻找新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解剖12具成人(男7例,女5例)防腐上肢标本20侧,了解腋神经前支在三角肌前、外亚部中的走行,比较经过两亚部时跨越肌缝的神经分支形态。完成初步数据收集后,进行尸体上模拟复位内固定实验。 结果与结论:腋神经前支横向行走于三角肌肌腹深面中上1/3水平,距离肩峰外下缘(6.0±1.3) cm,前亚部仅有1支一级神经支支配,两亚部间为一连续的乏血管横越的肌缝,肌缝位于肩峰前角向下的延长线处,肉眼观为一白色结缔组织条带,腋神经通过肌缝时无分支,游离后跨缝段长度均大于1 cm,放置钢板后腋神经张力不高。通过肩峰下三角肌前、中亚部肌缝入路,显露腋神经支配前亚部的一级神经支并进行分离保护后,可以向下延伸切口,能够安全地暴露上段肱骨,在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等操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08年10月期间应用钢板与外固定架固定治疗6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其中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7例(钢板组),闭合性骨折23例,开放性骨折4例;骨折按AO分型:B型17例,C型10例.平均手术时间86 min(...  相似文献   
17.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关节置换手术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选择性应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6例,其中男7例,女19例;年龄80-98岁,平均83岁。26例均为轻微外伤造成闭合性骨折。按Evans分型,b型8例,c型13例,d型5例。右侧9例,左侧17例。26例患者中25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内科疾病情况,有3例一侧髋部骨折行钢板或关节置换术后又发生另一侧粗隆间骨折。26例患者均行骨水泥型双动股骨头置换。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6-3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87 min(60-120 min),术中出血量350 mL(100-700 mL),术后平均下地活动时间8.5 d(4-10 d)。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3例,均进行积极的专科及综合治疗,1例术后因心肌梗塞抢救无效3 d内死亡;1例术后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经输新鲜血浆、红细胞等其他治疗,恢复良好;1例术后发生大面积脑梗塞,转神经内科治疗,7个月时随访患侧上、下肢肌力级。5例术后发生一过性精神障碍,对症治疗后均1周左右症状恢复正常。1年后随访时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因心力衰竭死亡。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无髋关节脱位。术后3个月时参照Charnley髋关节评分,优10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选择性行人工关节置换是内固定方法的有益补充,手术注意正确放置假体,避免肢体不等长,小心扩髓,避免术中骨折,简单固定大、小粗隆骨折,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8.
指蹼瘢痕挛缩在临床上很常见,过去我们比较重视虎口瘢痕挛缩的修复,以恢复手的正常握持功能。因考虑到示指在手功能中的重要性.我院自1994年9月~1998年8月.采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严重的示中指指蹼瘢痕挛缩12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临床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常用入路主要有两种:前内侧入路、肩峰下前外侧入路,然而现有的手术入路存在一定局限性。 目的:分析臂部前外侧腋神经与肱骨上段及三角肌前、中亚部的解剖关系,为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寻找新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解剖12具成人(男7例,女5例)防腐上肢标本20侧,了解腋神经前支在三角肌前、外亚部中的走行,比较经过两亚部时跨越肌缝的神经分支形态。完成初步数据收集后,进行尸体上模拟复位内固定实验。 结果与结论:腋神经前支横向行走于三角肌肌腹深面中上1/3水平,距离肩峰外下缘(6.0±1.3) cm,前亚部仅有1支一级神经支支配,两亚部间为一连续的乏血管横越的肌缝,肌缝位于肩峰前角向下的延长线处,肉眼观为一白色结缔组织条带,腋神经通过肌缝时无分支,游离后跨缝段长度均大于1 cm,放置钢板后腋神经张力不高。通过肩峰下三角肌前、中亚部肌缝入路,显露腋神经支配前亚部的一级神经支并进行分离保护后,可以向下延伸切口,能够安全地暴露上段肱骨,在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等操作。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临床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常用入路主要有两种:前内侧入路、肩峰下前外侧入路,然而现有的手术入路存在一定局限性.目的:分析臂部前外侧腋神经与肱骨上段及三角肌前、中亚部的解剖关系,为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寻找新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12具成人(男7例,女5例)防腐上肢标本20侧,了解腋神经前支在三角肌前、外亚部中的走行,比较经过两亚部时跨越肌缝的神经分支形态.完成初步数据收集后,进行尸体上模拟复位内固定实验.结果与结论:腋神经前支横向行走于三角肌肌腹深面中上1/3水平,距离肩峰外下缘(6.0±1.3) cm,前亚部仅有1支一级神经支支配,两亚部间为一连续的乏血管横越的肌缝,肌缝位于肩峰前角向下的延长线处,肉眼观为一白色结缔组织条带,腋神经通过肌缝时无分支,游离后跨缝段长度均大于1 cm,放置钢板后腋神经张力不高.通过肩峰下三角肌前、中亚部肌缝入路,显露腋神经支配前亚部的一级神经支并进行分离保护后,可以向下延伸切口,能够安全地暴露上段肱骨,在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等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