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2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GSH钉固定联合香丹注射液骨折端注射治疗股骨远端AC型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GSH钉固定+骨折端处注入香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GSH钉固定治疗。两组按Mer-chan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并运用DEXA(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各阶段新生骨痂的BMD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两组病例均获随访,膝关节优良率均为94.4%。治疗组在术后第2、6、10、14、18周测定新生骨痂的BMD含量值优于对照组。结论 GSH钉固定联合香丹注射液骨折端注射治疗股骨远端AC型骨折,能允许肢体早期活动,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又能有效促进骨痂生长及骨折愈合,是一种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在治疗胸腰段骨折引起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对照组采用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并对比两组病例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6~36个月,平均26个月。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的有效率为89.3%,优于对照组的64.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胸腰段急性脊髓损伤,能减轻脊髓水肿和改善脊髓微循环,使脊髓组织的压力降低,供氧供血得到保障并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比单独应用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神经髌下支损伤所致的皮肤麻痹的解剖基础,改良手术切口,减少膝前皮肤麻木并发症。方法解剖观察12例成人尸体下肢标本,观测隐神经髌下支形态、神经束的走行及毗邻关系。设计改良膝外侧皮肤切口行膝关节置换手术入路进行临床验证,比较术后效果。结果解剖研究发现隐神经髌下支自缝匠肌穿出后,标本在髌骨中心平面神经距髌骨内侧缘约3.2 cm,75%标本有3束分支分布于髌骨下极及胫骨粗隆区域,以髌骨下极与粗隆连线中点为中心作圆,神经纤维主要分布左侧在第2象限,右侧在第1象限。临床研究采用改良膝关节外侧切口行膝关节置换术15例,方法可行,术后膝前皮肤麻木的发生率及范围较对照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膝关节隐神经髌下支解剖分布特点,改良膝前皮肤切口行膝关节置换术可减少术后膝前麻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膝关节股内侧肌髌骨止点形态与体表投影的关系,为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KA)股内侧肌下入路术前评估提供新思路.方法 在20例下肢尸体标本上对股内侧肌髌骨止点形态的体表投影与解剖形态进行观测,同时对80侧健康成人下肢股内侧肌髌骨止点体表投影进行观测,比较3种情形下的股内侧肌止点在髌骨分布测量结果的差异.结果 55.0%(11例)的尸体标本股内侧肌止点长度与髌骨长度之比在40%~60%之间.股内侧肌髌骨止点长度与髌骨长度之比在尸体标本体表投影组、解剖测量组及健康成人下肢体表投影组分别为(47.8±15.1)%,(48.7±15.4)%及(46.7±14.8)%,3组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股内侧肌髌骨止点与髌骨长度之比的体表投影观察值与解削后测量值差异不明显,术前股内侧肌髌骨止点体表投影评估对TKA手术入路的选择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背景:临床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常用入路主要有两种:前内侧入路、肩峰下前外侧入路,然而现有的手术入路存在一定局限性。目的:分析臂部前外侧腋神经与肱骨上段及三角肌前、中亚部的解剖关系,为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寻找新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12具成人(男7例,女5例)防腐上肢标本20侧,了解腋神经前支在三角肌前、外亚部中的走行,比较经过两亚部时跨越肌缝的神经分支形态。完成初步数据收集后,进行尸体上模拟复位内固定实验。结果与结论:腋神经前支横向行走于三角肌肌腹深面中上1/3水平,距离肩峰外下缘(6.0±1.3)cm,前亚部仅有1支一级神经支支配,两亚部间为一连续的乏血管横越的肌缝,肌缝位于肩峰前角向下的延长线处,肉眼观为一白色结缔组织条带,腋神经通过肌缝时无分支,游离后跨缝段长度均大于1cm,放置钢板后腋神经张力不高。通过肩峰下三角肌前、中亚部肌缝入路,显露腋神经支配前亚部的一级神经支并进行分离保护后,可以向下延伸切口,能够安全地暴露上段肱骨,在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等操作。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体髌腱及胭肌腱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已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国内外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越来越多,但临床上仍不乏争议.  相似文献   
7.
两种缝合方法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缝合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术后疗效,为临床推广运用提供相应资料。方法回顾对照研究2005年1月~2006年10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闭合性跟腱断裂25例,根据手术缝合方法不同分为Krackow方法组与改良Kessler方法组,用抗菌薇荞可吸收线(VICRYLR PLUS)缝合跟腱断裂部,术后小腿石膏固定共6周,同时行功能锻炼,随访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1年总体优良率均在92.31%,两组术后1年内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6个月内美国足踝外科功能评分(AFOAS)Krackow组较改良Kessler组高,两组有明显差别(P0.05),术后早期(术后1年内)患者满意率前一种方法较好(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Krackow方法及改良Kessler两种缝合方法治疗跟腱断裂,术后早期都有良好临床疗效。运用Krackow缝合方法修复跟腱断裂,患者术后早期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早期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学习曲线,为将要开展TKA术或已开展未跨越早期学习曲线的术者提供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本组早期手术治疗膝关节骨病53例(60膝),按手术先后分成6组,评估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平均手术时间(172.3±36.2)min,随病例量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r=-0.713).术后24h出血量平均为(219.1±40.8)ml,最多组平均(316±108.9)ml,最少组平均(164.5±65.9)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2膝出现异常情况,均发生在前30膝(前3组).KSS评分由术前平均(57.7±6.7)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90.4±5.9)分.Kaplan-Meier假体生存率为96%.术后下肢力线、胫骨假体内外翻角及后倾角,前、后3组异常频率比9∶2、4∶0及7∶1,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手术者具有普通骨科技能开展TKA完全可行,且术后疗效可,能顺利越过早期学习曲线.约完成30膝TKA后,手术技能趋向稳定形成渐近曲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采用改良由外向内(outside-in)法缝合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9年10月共行关节镜缝合半月板63例,其中采用由内向外(inside-out)法16例,传统out-side-in法4例,改良outside-in法25例,其他方法18例。手术后均采用相似的康复方案,并进行随访及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随访23.7个月,61例获得临床愈合,其中4例经过关节镜观察证明临床愈合,所有病人手术前后采用JOA评分系统进行评定,所有病人膝关节活动度正常。将两组病人(inside-out和改良outside-in)进行对比,在缝合操作时间和临床愈合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而在出现隐神经损伤的趋势上,由内向外缝合法出现隐神经损伤的机会更高。结论关节镜下改良outside-in法半月板缝合具有操作简单、临床效果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Krackow方法与改良Kessler方法缝合跟腱断裂术中的生物力学,为临床治疗跟腱断裂提供简单可参考的缝合方法.方法 通过16条新鲜冰冻尸体跟腱标本,离体后观测其形态,并记录标本长度及横截面积,随机分为两组,各8例,距跟骨结节4cm处离断,制作跟腱断裂模型.用1-0薇荞可吸收线作缝合材料,两组分别采用Krackow方法与改良Kessler方法,缝合后标本置于万能力学机进行拉伸测试,计算机自动记录2mm间隙负荷、100N位移、最大断裂负荷(负荷峰值)、断裂位移,并作出位移-负荷曲线,并算出应力、应变值.结果 两组方法生物力学测试发现,Krackow方法较改良Kessler缝合方法在2mm间隙负荷、100N位移、最大断裂负荷及应变较强,统计学分析有差异(P<0.05).从位移-负荷曲线Krackow方法有更宽大的形变空间.结论 用1-0薇荞可吸收线缝合跟腱断裂标本,经生物力学测试,发现Krackow方法在即时抗拉伸方面比改良Kessler方法强,在临床上应用可能效果更好,可能提供早期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