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4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9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370篇
内科学   261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48篇
综合类   744篇
预防医学   251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25篇
  3篇
中国医学   265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刘晓蕾  张艳  礼海  王懿 《当代医学》2021,27(5):10-12
目的 分析参草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机理.方法 应用冠脉结扎法,制备CHF大鼠模型,应用参草通脉颗粒和赖诺普利对照治疗,测定大鼠血清中Wnt3a、Wnt5a、Wnt11配体蛋白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中Wnt3a、Wnt5a、Wnt11蛋白水平明显降低;经药物干预后,参草通脉颗粒组和赖诺普利组大鼠血清中Wnt3a、Wnt5a、Wnt1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参草通脉颗粒组效果优于赖诺普利组(P<0.01).结论 参草通脉颗粒通过调控经典和非经典Wnt通路,治疗慢性心衰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MR诊断创伤性脑损伤(TBI)的价值,探讨TBI患者MR一站式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对260例TBI病例进行MR序列组合扫描,包括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FLASH)、流动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自旋回波(SE)T1WI、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比较MR序列组合和CT对各种类型TBI诊断的差异。结果脑实质内出血61例,MR显示61例,CT显示53例;硬膜下出血55例,MR显示55例,CT显示49例;硬膜外出血45例,MR显示45例,CT显示40例;脑挫(裂)伤35例,MR显示35例,CT显示2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5例,MR显示31例,CT显示33例;弥漫性轴索损伤29例,MR显示29例,CT显示5例。MR序列组合准确显示病变256例,CT为209例,两者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R序列组合总体诊断敏感性高于CT。结论 MR序列组合(FLASH\FLAIR\T1WI\T2WI)诊断创伤性脑损伤明显优于CT,可列为TBI常规检查方法,实行TBI一站式诊断。  相似文献   
13.
我科采用钱氏七味白术散加味配合妈咪爱散治疗56例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肿瘤切除后人工假体重建肩关节的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肱骨近端骨肿瘤患者采用肿瘤型肱骨近端假体重建肩关节,肿瘤类型:骨肉瘤6例,软骨肉瘤4例,浆细胞瘤1例,恶性骨巨细胞瘤4例,转移癌3例。骨肉瘤、浆细胞瘤患者手术前后均接受化疗。术后6个月采用MSTS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肩关节功能。结果 1例失访,17例获随访,时间10~96(52.8±8.4)个月。死亡4例,复发1例,肩关节半脱位2例。肩关节MSTS功能评分为9~27(18.6±3.5)分,其中优8例,良5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13/17。结论应用肿瘤型肱骨近端假体治疗肱骨上段肿瘤能降低术后并发症,需注意肩袖和外展装置的修复,大多数保肢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5.
肺泡巨噬细胞(pulmonarg alveolar macrop-hage,PAM)来源于外周血单核细胞(Pcripheral bloool monocyte,PBM),占下呼吸道表层细胞90%以上,是肺部自然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对其吞噬、处理吸入性抗原与顺粒性物质,杀灭致病性徽生物,及对免疫与炎症反应的调节功能,多年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涉及在肺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尚所知不多。本文简要综述十余年来的研究成果,以期对PAM与肺癌的关系作一粗略的描述。 [细胞毒功能] 体内、外研究均揭示PAM经某些生物反应调变物(bioliogic response modifier,BRM)刺激后,表现出针对肿瘤的细胞毒功能(细胞溶解/生长抑制)。但PAM是否有自发性胞毒,看法颇不一致。Vose,Le-marbre,Swinbarne均曾报道PAM具有对自发肿瘤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归属于中医学“血积”“ 髓实”“ 积聚”的范畴。作为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单纯的分证论治不足以构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中医诊疗体系。本文基于“态靶因果”的诊治思路,即根据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整体证候特征”(“态”)及其具体症状或异常指标(“靶”),通过当前的 “态”推测其发生的原因(“因”),并预测将来会出现的病理结果(“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提前预防,达到 “治未病”效果。通过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分期与分型的辨证论治思路,认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以热毒、痰湿、瘀血、寒凝、肾虚5型论治,可分别选用靶方犀角地黄汤、导痰汤、通脉活血汤、阳和汤和大补阴丸来调整患者内环境,同时可选用主要由大血藤、猕猴桃根、冬凌草、八角莲、瓦楞子、海藻、昆布、水蛭、土鳖虫、全蝎、肉桂、墨旱莲等组成的靶药组合。  相似文献   
17.
全肝几乎完全呈海绵状血管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肝几乎完全呈海绵状血管瘤1例吉林医学院附属医院(132011)除礼梅,胡颖,王书瑞患者男,21岁。23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然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诊断不明,给予对症治疗不见好转,以腹痛待查转入我院。既往身体健康,自幼而喜运动,否认外伤史。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钻孔减压植骨术和病灶刮除股方肌骨瓣植入术治疗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ONFH)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54例(61髋)ONFH分别采用病灶刮除股方肌骨瓣植入术(骨瓣植入组,25髋)和钻孔减压植骨术(减压植骨组,36髋)治疗,比较2组手术一般情况、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临床效果及手术失败率。结果减压植骨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6个月、12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瓣植入组临床改善率为69.6%(16/23),减压植骨组临床改善率为66.7%(24/3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4,P=0.816)。结论采用钻孔减压植骨和病灶刮除股方肌骨瓣植入术治疗早期ONFH的早期随访效果确切,但钻孔减压植骨术创伤更小,住时院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F形置入3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采用经皮微创F形置入3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新鲜股骨颈骨折,无移位骨折12例,移位骨折23例。在牵引下复位骨折端,3枚空心钉呈F形交叉内固定,术后3个月开始部分负重。结果35例均获随访12~25个月,平均12.7个月。12例无移位骨折中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25例移位骨折中2例出现骨折不愈合,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16例,良14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5.7%。结论经皮微创F形置入3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疗早期疗效理想,固定牢靠、并发症少,但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肿瘤坏死因子与临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NF是由单核巨细胞所产生的一种多肤,目前被认为是参与多种生理与免疫过程的重要介质。虽远在19世纪即已观察到肿瘤有自发性坏死与退化现象,特别是在细菌感染时,机体内肿瘤可自然消退,推侧细菌或其产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并认为此种作用是通过细菌或其产物的刺激,机体内某些细胞因子所致。迄至1962年O′malley等首次证实,经内毒素处理的鼠血清中含有一种能促使肿瘤坏死的成份〔1〕。1975年Casw-ell将卡介苗(BCG)及内毒素注射于小鼠,其血清中发现一种使小鼠肿瘤发生出血性坏死的物质,称之为肿瘤坏死因子(TNF)〔1〕。提出此种因子乃由内毒素激活的MG所产生,不仅其有使肿瘤坏死退化的作用,且参与抗感染、凝血、发热、休克、多器官功能衰蝎、恶病质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对白细胞、内皮细胞等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