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8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我国胃癌发病率高,由于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以及早期胃癌的筛查重视度不够,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传统化疗一直是晚期胃癌主要的治疗选择,然而单纯化疗的疗效仍十分有限且已达到瓶颈。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深入,分子靶向治疗为晚期胃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和希望。本文拟就近几年胃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分析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初探如何加强医学院校临床肿瘤学教学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肿瘤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为此有必要更好地开展医学生临床肿瘤学的教学工作。本文结合我国医学高等院校的肿瘤学教学现状以及肿瘤学科自身特点,初步探讨加强肿瘤学教学的认识,丰富肿瘤教学的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相应的合理规范的教学大纲,采用以问题为学习基础的教学和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肿瘤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有益于肿瘤学专科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胃癌化疗患者症状群的内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于2021年12月-2022年5月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收治的211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化疗期间疲乏、疼痛、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状,使用潜在类别模型分组,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Hp感染相关胃癌化疗患者症状群表现为4种不同的类别,分别命名为“低症状组”、“高症状组”、“低心理症状组”和“高心理症状组”,占比依次为27.4%、19.0%、43.1%和10.4%;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吸烟史(OR=0.283,P=0.013)是“低心理症状组”的保护因素,无饮酒史(OR=10.852,P=0.011)是“高心理症状组”的危险因素。结论 Hp感染相关胃癌患者化疗期间的症状群存在明显不同的分类特征,需要根据不同类别患者的症状特征,给予个性化管理和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腔内注入抗肿瘤新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联合氟尿嘧啶(5-FU)治疗恶性腹水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细胞学检查确诊的恶性腹水肿瘤患者36例(食管癌1例、胃癌10例、结直肠癌15例、肝细胞癌和胰腺癌各5例),接受腹腔内注入恩度联合5-FU的方案治疗,其中5-FU1.0g以及恩度60mg匀速缓慢腹腔注入,每周重复1次;恩度治疗前和治疗中进行腹水VEGF的测定。按照WHO腹水评价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参照Karnofsky评分(KPS)变化评价生活质量(QOL),按照NCICTC3.0版的药物毒性分级标准评价化疗不良反应。用药1周期即可评价不良反应以及近期疗效。结果:全组36例患者中,接受恩度的周期数为2~4,中位周期数为3,总共完成的周期数为102个。获得CR4例,PR13例,即客观有效率(RR)47.2%(17/36);腹水缓解持续时间10~105天,中位缓解时间51天。而QOL改善率为55.6%(20/36)。32例患者治疗前腹水VEGF水平异常升高,根据其治疗后VEGF水平下降的比例将患者分为VEGF下降≥25%组和VEGF下降<25%组,前者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比后者高(P值分别为0.003和0.002)。3~4级不良反应主要与化疗药物有关,包括白细胞下降5.6%(2/36)、血小板下降2.8%(1/36)、恶心呕吐5.6%(2/36)以及腹泻2.8%(1/36)。结论:腹腔内恩度联合5-FU治疗恶性腹水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并能改善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腹水VEGF的水平有关,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ERCC1 C8092A和C1900-7T、GSTP1 al05G基因多态与中国晚期食管癌对顺铂(DDP)一线化疗的关系.方法:107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以DDP和5-氟尿嘧啶(5-FU)方案化疗,最终98例患者按要求完成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检测上述基因位点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与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ERCC1-C8092A A/C或A/A型患者缓解率高于C/C型患者(51.7% vs 29.0%,P=0.036),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长于C/C型患者(7.5个月 vs 4.5个月,P<0.000 1);其他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缓解率和无进展生存时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RCC1 C8092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晚期食管癌患者对DDP化疗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1(uridine-diphosphoglucuronosyl transferase 1A1, UGT1A1)作为伊立替康重要的药物代谢酶,其基因多态性可显著影响该酶的活性.本研究旨在观察UGT1A1*28基因多态性与晚期结直肠癌伊立替康化疗疗效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64例接受伊立替康/氟尿嘧啶一线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DNA,应用直接测序法检测UGT1A1*28 TATA盒基因序列,并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化疗不良反应和近期疗效的关系.结果: 51例(79.7%)患者的UGT1A1*28基因启动子区TA序列重复6次,为纯合野生型(TA)6/(TA)6;10例(15.6%)患者的基因型为TA序列重复6次和7次的杂合型(TA)6/(TA)7;3例(4.7%)患者的TA序列重复7次,为纯合突变型(TA)7/(TA)7.UGT1A1*28非野生型的基因多态性可增加患者发生Ⅲ度以上腹泻的风险(38.5% vs 9.8%,P=0.035);UGT1A1*28非野生型基因患者接受伊利替康化疗时,需要下调剂量的比率明显高于野生型基因者(46.2% vs 15.7%,P=0.046).64例患者中28例(43.8%)化疗有效,其中UGT1A1*28野生型基因者22例,非野生型基因者6例,2组的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2% vs 43.1%,P=0.845).结论:在应用伊立替康化疗的患者中,UGT1A1*28基因启动子区TATA盒基因多态性(TA)6/(TA)7或(TA)7/(TA)7基因型可增加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伊立替康化疗后,发生Ⅲ度以上腹泻的风险,但不影响化疗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精氨酸(Arg)肠内营养(EN)对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以评价免疫营养对于胃癌患者的化疗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经PG-SGA评分筛选)的胃癌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三组:单纯化疗组(A组)、Arg联合化疗组(B组),术后Arg联合化疗组(C组),每组30例。检测免疫指标、不良反应及无进展生存期指标等。结果经营养治疗后, A、B、C三组的免疫营养状态均呈逐渐好转趋势,但免疫指标B、C组均明显高于A组(P<0.05), B、C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高于A组(P<0.05)。结论早期给予精氨酸强化的肠内营养,可增强胃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以提高临床化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的食管癌患者占全世界的1/2以上,发病率目前居世界之首嘲。在患者发现或确诊时往往已经到了癌症晚期,难以通过手术完全切除,化疗在改善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等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顺铂作为第一代铂类药物,广泛应用于食管癌的一线化疗,不同患者对顺铂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日剂量超过160 mg)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8年4月至2018年10月符合入组标准的10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在达到大剂量前1天、大剂量治疗当日等5个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患者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大剂量盐酸羟考酮完全缓解率(无痛患者比例)随治疗时间逐渐提高,治疗1周可达到6.54%。有效缓解率(疼痛评分≤3分患者比例)在治疗当日达到近50%,治疗1周可达到90%。患者治疗1周的盐酸羟考酮平均日剂量为228.88 mg。与大剂量盐酸羟考酮治疗前相比,大剂量盐酸羟考酮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当日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为10.28%,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减低。结论大剂量盐酸羟考酮可有效缓解中重度疼痛,患者耐受性良好,值得在中重度癌痛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影响以骨转移为首发表现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及安徽省肿瘤医院确诊的以骨转移为首发表现的46例NSCLC患者资料,采用Kaplan Meier法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吸烟、病理类型、骨转移灶数目、骨相关事件、其他部位转移、ECOG评分、碱性磷酸酶及癌胚抗原)与总生存期(OS)的关系,同时采用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影响患者OS的独立因素。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OS为237天。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骨转移灶数目及初诊时ECOG评分为影响OS因素,其中鳞癌、骨转移灶数目≥2个、初诊时ECOG评分2~4分者预后较差;而性别、吸烟、骨转移部位、有无骨相关事件、骨以外的其他部位转移、血清ALK、CEA与OS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OR=2.996, 95%CI: 1.070~8.389, P=0.037)、骨转移灶数目(OR=3.263, 95%CI: 1.083~9.827, P=0.036)为影响OS的独立因素。结论 在以骨转移为首发表现的NSCLC中,病理类型、骨转移灶数目可能为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