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6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目的 本研究通过应用三维适形放疗加热疗及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综合治疗100例宫颈癌伴绝经患者,探讨综合治疗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以改进临床工作,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疗效。预防和延迟 骨质疏松的发生。方法 将10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三维适形放疗加热疗及抗骨质疏松药物组50例(R+H+OP)和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组50例(R)。治疗过程中观察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一个月评价疗效。结果 宫颈癌伴绝经患者与对照组相比BGP、BMD均明显降低,P<0.01、P <0.001;AKP升高,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5; 血 Ca、P无明显变化,P >0.05。结论 对中晚期宫颈癌伴绝经患者用三维适形放疗加热疗及抗骨质疏松药物综合治疗的同时,测定BGP、BMD、AKP等具有临床价值。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必须采取适当的治疗和预防措施,以降低恶性肿瘤的骨转移及其引起的骨破坏,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形放疗热疗及抗骨质疏松药物等同时对肿瘤引起的骨破坏或继发病症进行治疗和预防,以减轻症状和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刁宏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1):168-169
目的观察内服外敷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疗效。方法对64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治疗组32例,并与西药治疗的对照组32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服外敷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煤北京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2009-2011年中药祛瘀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9—2011年中成药祛瘀剂的消耗金额、用药频度、日平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3年来祛瘀剂消耗金额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祛瘀剂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肖虹  郭健  潘晓蕾 《癌症进展》2019,17(13):1595-159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患者基线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癌组)和75例同期女性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sVEGFR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不同基线特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sVEGFR1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组患者的血清sVEGFR1表达水平为(213.52±77.46)ng/ml,低于健康对照组的(843.47±141.05)ng/ml(P﹤0.05)。不同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sVEGFR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5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sVEGFR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50%的患者(P﹤0.01);不同年龄、绝经情况及病理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sVEGFR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sVEGFR1表达水平较低,血清sVEGFR1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肌层浸润深度有关,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的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前葡萄膜炎的药物治疗方法,并观察其疗效和复发情况,为规范化前葡萄膜炎的药物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48例急性前葡萄膜炎病例给予局部复方妥布霉素眼药水及复方托吡卡胺眼药水点眼,部分重症患者采用局部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3mg(0.6mL),1次/d,连用7d,对于伴有明确全身疾病病因者,加用口服激素冲击治疗3d,记录患者视力、眼压、前房反应、并发症情况,并随访1a,记录其复发情况。结果:所有病例于3d后症状体征缓解,1wk视力恢复,未发生眼局部严重并发症及全身并发症,6mo内无1例复发,1a内复发患者数为2例,复发率为4%。结论:绝大部分急性前葡萄膜炎单纯进行局部药物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全身激素治疗仅适用于有明确全身病病因患者且病变处于活动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后辅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行TCRS 的患者共216例,随访到195例。术后患者分为无辅助治疗组(60例,术后无辅助治疗)、人工周期组(33例,术后予人工周期3个月)、人工周期+宫内节育器(IUD)组(102例,术后予人工周期3个月同时放置IUD 3个月)。随访20~44个月,随访内容为3组患者的自然流产、早产、胎死宫内和足月分娩情况。结果:3组术后自然流产率、早产率、胎死宫内率和足月分娩率分别为无辅助治疗组28.57%、2.86%、2.86%和60.00%;人工周期组14.29%、5.71%、0和65.71%;人工周期+IUD组27.27%、6.49%、0和48.05%。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RS术后传统的辅助治疗(人工周期;人工周期+IUD)与无辅助治疗相比,在改善妊娠结局方面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急诊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Pilon骨折21例。根据Ruedi-Allgower骨折分型:Ⅱ型11例、Ⅲ型10例。伤后距手术时间6~18 h(平均12 h)。按Teeny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4.3周)。3例发生针道感染。踝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0.9%。结论采用急诊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Pilon骨折,能减少并发症并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过程分析技术(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PAT)是实现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b D)的关键工具之一。在线(Online)和原位(In-line)等PAT技术的使用,为中药生产质量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和决策支持,在稳定产品质量、优化工艺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节能降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从分析功能和属性角度,将PAT技术分为5个方面进行介绍:1)模拟视觉分析技术;2)模拟听觉分析技术;3)模拟味觉分析技术;4)模拟触觉分析技术和;5)多功能集成在线分析技术。同时综述了PAT在中药提取、浓缩、醇沉、柱层析、干燥、混合、制粒、包衣等制药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强调对制药过程的透彻理解,即理解原料、工艺和产品质量之间的多维组合和相互作用关系。数学模型以函数关系的形式表征所研究工艺系统或过程"输入-输出"量对的集合,是解释制药质量传递规律,实现产品关键质量属性(CQAs)预测的重要工具。本文提出依据数学模型对终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将工艺模型分为高、中、低3类。为规范建模过程、提高建模效率,提出工艺建模质量管理规范(GMoP)。总结了机理建模、统计建模和混合建模方法,并介绍了数学模型在中药提取、干燥、制粒、粉体压缩、制药过程质量监控和工艺系统表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是设计科学和制造科学的总和,设计思维和方法贯穿于药品研究、开发、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设计对药品质量具有决定作用。中药设计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有效使用多学科的科学原理使中药质量满足临床防病治病需求的过程。本文总结了中药方剂设计、中药药物设计和中药剂型设计等中药产品设计内容,以及药辅合一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制剂处方设计、中药制药工艺路线设计和制药工程设计等中药工艺设计内容。随着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基于大数据、知识和规则的中药智能设计方法,如专家系统(ES)、工艺分类系统(MCS)和智慧中药系统(iTCM)等,提高了中药设计效率,丰富了中药质量源于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