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应用改良的生理学和手术严重度评分系统(POSSUM及P-POSSUM)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率进行评估探讨对手术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 应用POSSUM及P-POSSUM,预测191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30 d内并发症率及死亡率,比较其预测价值.以并发症率50%为界,分为中低风险组(101例)及高风险组(9...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发生率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103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冠心病组(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同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结果:103例患者颈动脉IMT≥0.85mm阳性率约68.9%,冠心病组颈动脉IMT平均厚度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而且多支病变组斑块发生率与一支病变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颈动脉IMT≥0.85mm和(或)出现硬化斑块是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卒中的个体化二级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卒中已经成为高发疾病,其致死、致残率高.疾病重在预防.卒中的一级预防降低了首次卒中的发生率,一级预防主要依赖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知识普及.卒中二级预防针对的人群是发生过一次以上卒中的患者,这个群体具有再次发生卒中的高风险,因此需要专业人士对其进行专业指导.  相似文献   
14.
王博  刘东  宫琳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4):308-313,386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中IL-1β、PGE2和IL-10水平的检测,研究其表达水平变化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寻找一种能够早期发现牙周炎并能提示预后的方法。方法选取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口腔科的牙周炎病患者50例,随机选取无牙周病30例作为健康对照。分别收集实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前龈沟液,采用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其中IL-1β、PGE2及IL-10的浓度;同时详细记录每个人的临床牙周指数,拍摄X线片计算牙槽骨丧失的高度。对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在治疗后的第6周末再次收集龈沟液、检测其中IL-1β、PGE2及IL-10的浓度,并再次记录每个受试牙齿的临床牙周指数。将获取的数据录入SPSS软件中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IL-1β在中、深袋位点的表达水平与浅袋位点相比较明显增高(P<0.05)。牙周基础治疗后,IL-1β在中、深袋位点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GE2在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经牙周治疗位点PGE2的表达水平较起始时有所降低。IL-10在浅袋位点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治疗后6周末则明显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IL-10在中、深袋位点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6周末的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所升高(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指症,且这种改善是与龈沟液中IL-1β水平降低相伴随的。IL-1β与IL-10的比值在所有研究的龈沟液样本中均升高,这一结果可用作监测牙周病严重程度、评估牙周基础治疗疗效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下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腹壁切口疝行腹腔镜下补片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 3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 78~186 min,平均 95 min.术后疼痛轻微,术后排便、排气时间 25~41 h,平均 32 h.术后第 2 d进食.术后住院 5~7 d,平均 6 d.41例随访 6~16个月,平均 9个月,未见疝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采用复合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方剂反证寻找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证候稳定时间窗,并验证证候的稳定可靠性。方法 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法并通过体质量测量、糖水消耗实验、行为学实验、脑组织5-羟色胺(5-HT)检测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通过人类临床症状等效转化为大鼠宏观表征等方法来进行大鼠的肝郁脾虚证的证候判别,基于宏观表征动态采集量表用逍遥散反证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稳定可靠性。结果 大鼠16周龄时,CUMS组(应激8周)大鼠糖水消耗量、旷场实验穿格次数和活动总距离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UMS组大鼠脑组织海马CA2区5-HT含量也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说明抑郁症疾病的模型制作成功。CUMS组大鼠肝郁脾虚证出现于14周龄(应激后6周),16周龄(应激后8周)时数量达到最大值占比约70%,往后数量逐渐下降。方剂反证CUMS组14,16,18,20,22周龄大鼠证候积分分别减少66.6%,70.7%,54.8%,50.4%,44.8%,证候疗效分别为有效、显效、有效、有效、有效。结论 CUMS组大鼠14~16周龄即CUMS 6~8周是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稳定可靠的时间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X线、MRI影像学特点。方法以2010年6月至2016年1月经影像学、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0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56例,设为观察组,均接受X线片、MRI检查,转移瘤继发性椎体压缩性骨折42例,设为对照组,均行MRI检查,X线检查者15例,对两组骨折患者X线、MRI影像特点观察并比较。结果 X线片图像特点:观察组检出椎体骨折70个,椎体形态方面以凹陷形为主,占65.71%;椎体骨密度多降低,占95.71%;椎管变形占11.43%;累及终板占31.43%;对照组检出椎体22个,椎体形态方面以楔形压缩为主,占54.55%;其次是凹陷形,占31.82%;溶骨型占81.82%;椎管狭窄占18.18%;累及终板占40.91%。MRI图像特点:观察组显示椎体后缘上角或下角后翘占97.14%;T1WI序列显示局限性低信号27个,T2WI脂肪抑制序列显示高信号41个;对照组显示圆隆状椎体后缘占96.15%;不规则结节状椎体旁软组织肿块38个;骨折病灶T1WI显示弥漫性低信号43个;T2WI脂肪抑制序列显示高信号48个;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强化。结论 X线、MRI在原发性骨质疏松与转移瘤继发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之间的关系,探讨血清Irisin在动脉粥样硬化评估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72例脑梗死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IMT,根据IMT结果,分为内膜正常组(IMT<0.85 mm,n=14)、内膜增厚组(0.85 mm≤IMT<1.3 mm,n=36)、斑块形成组(≥1.3 mm,n=22),并检测其高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血脂、尿酸等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risin水平,按血清Irisin水平的四分位数分为4组:Q1组(<3.23 mg/L),Q2组(3.23~4.10 mg/L),Q3组(4.10~4.95 mg/L),Q4组(>4.95 mg/L);分析不同血清Irisin水平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Q1组收缩压、LDL-C、hs-CRP水平明显高于Q4组(均P<0.05);Q1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Q3、Q4组(P<0.05);Q1组、Q2组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Q3组和Q4组(P<0.05或0.01);IMT增厚组血清Irisin水平明显低于IMT正常组(P<0.05),IMT斑块组血清Irisin水平明显低于IMT正常组和增厚组(均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年龄(r=0.604,P=0.005)、收缩压(r=0.551,P=0.012)、LDL-C(r=0.587,P=0.007)、尿酸(r=0.613,P=0.004)、hs-CRP(r=0.500,P=0.025)呈正相关,与血清Irisin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652,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尿酸、LDL-C、hs-CRP、Irisin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Irisin水平降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危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电切手术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将181 例前列腺增生患 者分为高危组(79 例)和对照组(102 例),通过手术前风险评估,处理风险因素,高危组采用经尿道选择性电 切治疗,对照组常规经尿道电切治疗.对比各组手术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及两组间手术时间、切除组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高危组平均手术时间(36.5 ±8.7) min,切除腺体组织13 ~65 g,平均28.7 g,术后残余尿量(39 ±17)ml,术后并发出血、尿路感染、尿失禁例数 分别为11 例、13 例、5 例,IPSS 评分从术前(22.4 ±2.5)分下降至术后(11.7 ±2.2)分,Qmax 从术前(7.3 ± 1.7)ml/s 提高至术后(13.7 ±2.1)ml/s.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52.0 ±10.3)min,切除组织(15 ~102)g,平 均41.7 g,术后残余尿量(37 ±8.9)ml,术后并发出血、感染、短期尿失禁例数分别为4 例、5 例27 例,IPSS 评 分从术前(18.7 ±3.5)分下降至术后(11.3 ±1.9)分,Qmax 从术前(9.2 ±2.3)ml/s 提高至术后(15.9 ±3.2) ml/s.两组间对比手术时间、切除组织重量、术后出血、感染及短期尿失禁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术后IPSS、Qmax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高危患者采用选择性电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 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尿失禁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277例行PCI的ST段抬高ACS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n=140)运用替罗非班和四妙勇安汤,对照组(n=137)未使用替罗非班组和四妙勇安汤。观察2组患者用药后TIMI血流分级、出血情况、记录住院期间及随访3个月时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结果:用替罗非班组达到TIMI3级血流的患者为91.43%;对照组达到3级血流的患者为81.02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和随访3个月均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和四妙勇安汤治疗高危ST段抬高ACS是安全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