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血脂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尿酸(UA)、血脂的关系.方法 对80例高血压患者测定血脂、尿酸,超声心动图测定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尿酸与不同程度颈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 与IMT正常组比较,IMT增厚组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的血尿酸明显的增高(P<0.01),颈动脉斑块形成组血尿酸水平较IMT增厚组也明显的增高(P<0.01).颈动脉斑块形成组的LDL-C较IMT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在无颈动脉斑块组中,多元线性回归显示UA、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IMT独立相关.结论 UA、TG、LDL-C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冯文霞  宋福聪  吕洲  李霞  刘青蕊  尤素伟 《河北医药》2012,34(21):3245-324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斑块及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急性脑梗死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76例ACI住院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46例和无斑块组30例,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hs-CRP)的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选择2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斑块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和对照组(P<0.05);斑块组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GHb)、尿酸(UA)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hs-CRP分别与胆固醇(TCH)(r=0.32,P=0.01)、LDL(r=0.34,P=0.01)、GHb(r=0.26,P=0.04)、UA(r=0.28,P=0.03)、纤维蛋白原(Fbg)(r=0.28,P=0.03)呈正相关。结论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并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方法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3例(病例组)包括IMT正常组20例,IMT增厚组15例,颈动脉斑块组68例(稳定斑块36例,不稳定斑块32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80例为正常组.病例组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阿司匹林100 mg联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疗程1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ox-LDL、Lp-PLA2、hs-CRP及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变化.结果 (1)血清ox-LDL、Lp-PLA2、hs-CRP水平病例组高于正常组(P<0.05);颈动脉斑块组高于IMT增厚组,IMT增厚组高于IMT正常组(P<0.05);颈动脉斑块组中不稳定斑块组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血清ox-LDL、Lp-PLA2、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2)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ox-LDL、Lp-PLA2、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同时颈动脉IMT、斑块面积缩小(P<0.05),且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ox-LDL、Lp-PLA2、hs-CR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发展有关,并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能降低患者血清ox-LDL、Lp-PLA2、hs-CRP水平,对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患者尤其伴有2型糖尿病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405例住院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根据颈动脉IMT将其分为3组:A组:IMT正常组(IMT〈0.9mm)、B组:IMT增厚组(1.0mm-1.2mm)、C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组(IMT〉1.2mm或者有斑块形成),比较三组人群临床特点差异,并对其中129例伴有2糖尿病患者IMT增厚及斑块形成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A组,同时SBP,BMI,FBG和TG水平亦明显增高于A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FBG(95%CI:1.03-1.98,OR=1.23,P=0.04)和尿酸水平(95%CI:1.01-2.68,OR=1.57,P=0.02)与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明显相关。结论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者心脑血管高危因素患病率明显高于IMT正常组。FBG和尿酸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及颈动脉IMT增厚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胆红素及尿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84例冠心病患者,应用颈动脉超声技术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根据IMT值分为斑块组82例(IMT≥1.3 mm)和非斑块组102例(IMT<1.3 mm),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史、吸烟史等一般情况,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尿酸等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结果: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非斑块组,血尿酸水平高于非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呈负相关,尿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间接胆红素、尿酸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患者多伴有血清胆红素及尿酸的异常,干预二者的生成,可以早期预防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以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观察组患者以瑞舒伐他汀20 mg/d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hs-CRP水平变化情况.同时测定白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斑块面积和颈动脉IMT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斑块面积和颈动脉IM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脂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HDL-C水平则相对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脂水平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2组患者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可更好地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血脂及血清hs-CRP的水平,能够更有效的抵抗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许欢水  孙韦 《海峡药学》2012,24(1):142-14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普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产生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普伐他汀10mg,口服,每日1次.观察组采用普伐他汀20mg,口服,1日1次,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及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变化.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CD62p和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t=6.01、5.19、6.66、7.39,均P<0.05);观察组CD62p和LDL-C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t=2.42、4.28,均P<0.05).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斑块面积和IMT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小(t=2.84、2.90,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和IMT无明显变化(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斑块面积及IMT均明显小于对照组(t=2.70、2.87,均P<0.05).结论 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应该给予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建议采用普伐他汀20mg口服每日1次,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影响。方法选取近年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再次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均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hs-CRP、血脂、硬化斑块面积及IMT。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hs-CRP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C、TG、LDL-C低于对照组(P <0.05),且HDL-C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颈动脉硬化斑块面积及IMT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炎性反应,改善血脂水平,并对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减少IMT厚度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梗死(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动脉粥样硬化(AS)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CI患者(观察组)70例及体检健康者(对照组)30例,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C反应蛋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其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动脉分叉处的内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及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IMT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IMT(2.72±1.07)mm,明显高于对照组(1.63±0.98)m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P<0.01).2组检出颈动脉斑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7,4.396,14.326;P<0.05或P<0.01).2组颈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79,P<0.01).观察组血清CRP(665.76±60.48)ng/ml,对照组(332.75±48.63)ng/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P<0.01).CI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8961,P<0.01).结论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参与CI的病理生理过程,且与粥样斑块形成及其稳定性密切相关;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IMT呈正相关,可反映AS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辅助治疗在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6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34例)与参照组(32例)。参照组给予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给予100mg/d阿司匹林辅助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斑块数量、颈动脉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TG、TC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P 0.05);两组斑块数量、IMT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斑块数量、IMT和hs-CRP水平低于参照组,颈动脉内径大于参照组(P 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辅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效稳定斑块、调节血脂与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朱杰 《上海医药》2015,(2):33-34,39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伴同型半胱氨酸(Hcy)患者的血脂情况,探讨Hcy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影响。方法:收集中心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间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Hcy数值分为H型高血压组和非H型高血压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Hcy及血脂水平。结果 :H型高血压患者较多,为48例(60%),非H型高血压患者为32例(40%)。H型高血压组的低密度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而高密度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明显低于非H型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较多伴有Hcy升高,同时预示其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A case of bisoprolol self-poisoning resulting in full recovery of the patient is described. The peak plasma level of bisoprolol was 541 ng ml-1. Sinus bradycardia was the only symptom observed, suggesting that cardioselectivity and absence of membrane stabilizing activity contribute to reduce the severity of beta-blocker intoxic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生物胶治疗上消化道急性穿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上消化道急性穿孔的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无死亡、手术效果好。结论 腹腔镜下生物胶治疗上消化道急性穿孔具有创伤小、美观、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No abstract available for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