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24篇
  免费   5635篇
  国内免费   4844篇
耳鼻咽喉   402篇
儿科学   1741篇
妇产科学   767篇
基础医学   12772篇
口腔科学   1287篇
临床医学   5829篇
内科学   9483篇
皮肤病学   912篇
神经病学   4275篇
特种医学   15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2篇
外科学   6937篇
综合类   13966篇
现状与发展   22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246篇
眼科学   1150篇
药学   4663篇
  9篇
中国医学   1442篇
肿瘤学   7987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775篇
  2022年   1279篇
  2021年   2316篇
  2020年   1983篇
  2019年   1838篇
  2018年   1753篇
  2017年   1967篇
  2016年   2235篇
  2015年   2306篇
  2014年   3621篇
  2013年   4615篇
  2012年   3714篇
  2011年   4495篇
  2010年   3720篇
  2009年   3761篇
  2008年   3974篇
  2007年   4282篇
  2006年   4131篇
  2005年   3870篇
  2004年   3482篇
  2003年   3035篇
  2002年   2574篇
  2001年   2368篇
  2000年   1983篇
  1999年   1656篇
  1998年   1434篇
  1997年   1195篇
  1996年   857篇
  1995年   743篇
  1994年   567篇
  1993年   392篇
  1992年   293篇
  1991年   234篇
  1990年   191篇
  1989年   143篇
  1988年   113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97篇
  1984年   59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48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6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5例胆脂瘤上皮和10例耳后皮肤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和B-celllymphoma/leukemia-2gene(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胆脂瘤上皮的PCNA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皮肤,且胆脂瘤上皮的PCNA指数与其破坏能力有相关性;而Bcl-2无表达.提示①PCNA可作为评价胆脂瘤破坏力的一指标;②胆脂瘤虽然表现出很强的增殖能力,但没有促其恶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2.
耳穴特异性与生物分子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耳穴特异性与机体生物分子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 18例SLE患者和 17位健康者的同体双盲试验及统计和相关分析 ,并结合抗体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结果 证实耳穴电特性具有反应SLE病理变化的特异性 ;7项抗体指标 (含DNA、补体、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等 )与耳穴电特性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 耳穴特异性与机体生物分子活性存在密切的联系 ;耳穴反应病变的特异性可能源于机体内生物分子的活性 ,其中包括基因突变、基因表达及其调控。  相似文献   
993.
Summary To study the osteogenic potential of cultured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 transfected with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TGF-β1) genein vitro, cultured BMSCs were transfected with the complexes of pcDNA3-TGF-β1 and Lipofectamine Reagentin vitro. The cell proliferation was detected by MTT method and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transfected BMSCs was observed. ALP stains and PNP method were used to measure ALP activity. In addition, the collagen type I propeptides and mineralized matrixes were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tetracycline fluorescence labeling respectively. The morp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s of the transfected BMSC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osteoblasts and the cell proliferation was promoted. The cell layer displayed strong positive reaction for ALP stains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LP activity and collagen type I expression increased remarkably after transfection. Mineralized matrixes formed earlier and more in transfected BMSCs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It is concluded that transfecting with TGF-β1 gene could promote the osteogenic potential of cultured BMSCs.  相似文献   
994.
间质胶原酶在实验性肺高压氧血管重建中表达的动态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玉明  周爱卿  贲晓明  沈捷  梁瑛  李奋 《上海医学》2001,24(11):667-670
目的 探讨间质胶原酶基因表达在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大鼠肺高压动物模型,经导管介入测定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力,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肺组织间质胶原酶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第三周肺动脉平均压力已明显升高,以第四周为最高,而大鼠肺组织间质胶原酶mRNA表达水平以实验第二周最为明显,第三、四周表达水平下调,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 MMP-1基因表达异常参与了肺高压肺血管重建过程,其早期基因过度表达有助于细胞外基质屏障的降解,对肺血管重建可能起了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995.
肾盂输尿管癌p53、nm23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揭示p53、nm23基因表达与肾盂输尿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p53、nm23的表达。结果:肾盂输尿管癌p53、nm23阳性表达分别为51.1%(23/45)和46.7%(21/45)。p53阳性表达T2-T3为60%(21/35),T1为20%(2/10),P<0.05;G2-G3为59.0%(23/39),G1为0%(0/6)。nm23阳性表达T2-T3为48.6%(17/35),T1为40%(4/10),P>0.05,G2-G3为48.7%(19/39),G1为33.3%(2/6),P>0.05。p53阳性表达术后再发膀胱癌与阴性表达相比较P>0.05。nm23阳性表达术后膀胱癌再发为61.9%(13/21),阴性表达为20.9%(5/24),P<0.05。p53、nm23阳性表达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P<0.05。结论:p53阳性表达与肾盂输尿管癌病理分期、分级有关,nm23阳性表达与术后再发膀胱癌有关。p53和nm23可能是判断肾盂输尿管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Nkx2-5基因在人类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的突变及表达情况。方法:应用PCR-SSCP方法和NDA测序技术在58个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核心家系183名成员中检测Nkx2-5基因的突变情况;以β-actin作为内对照对11个室间隔缺损患者心肌标本和2个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正常对照)心肌标本进行RT-PCR扩增和定量分析,观察mRNA表达水平。结果:发现Nkx2-5基因同源结构域中(CCA)三碱基缺失;与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正常对照)相比,室间隔缺损患者的Nkx2-5基因基因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Nkx2-5基因与人类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密切相关,其同源结构域内的基因突变可能是人类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的重要遗传基础。Nkx2-5基因转录水平的异常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形成的另一种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根据肺炎支原体(MP)P1蛋白基因限制性酶切图谱分类MP临床分离株,调查沈阳地区肺炎支原体流行情况。方法:多聚酶链反应扩增MP FH标准株和MP临床分离株的P1基因片段,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eaⅢ消化,1.5%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肺炎支牟体临床分离株和FH标准株酶切图谱相同。结论:沈阳地区肺炎支原体分离株属于Ⅱ型。  相似文献   
998.
多囊蛋白-1胞内区cDNA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获取多囊蛋白-1胞内区片段。方法:用PCR法克隆多囊蛋白-1胞内区的cDNA片段,然后插入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ProEXHta中,经测序证实后,转入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用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结果:克隆到一个660bp的多囊蛋白-1胞内区cDNA片段,得到了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2.6万的融合蛋白。结论:多囊蛋白-1胞内区片段的融合蛋白为制备抗多囊蛋白-1单克隆抗体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鸡贫血病毒VP 3基因的克隆及其体外凋亡诱导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CR方法扩增了鸡贫血病毒标准株的vp3基因,并将其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上,构建了重组体pcDNA-vp3.经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表明,该片段和预期相符.在体外利用LipofectAMINETM介导的基因转染,将pc-DNA-vp3、pcDNA3分别转入肝癌细胞系HepG2和二倍体肝细胞系L-02中,转染后的RT-PCR结果证实vp3基因在细胞中得到了表达.同时利用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的技术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证明了鸡贫血病毒是以凋亡的方式诱导细胞死亡,并且只诱导癌细胞的凋亡,而不诱导正常或二倍体细胞死亡.表明鸡贫血病毒vp3基因很可能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抗肿瘤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研究制备 nor A基因介导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的 Dig- nor A基因探针。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制备 Dig- nor A基因探针。结果  PCR法制备 Dig- nor A基因探针简便易行 ,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探针 ,所得探针有较高的敏感性 ;Dig- nor A基因探针安全、易操作 ,标记探针可长期保存。结论 为进一步研究 nor A基因介导的耐药机制提供了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