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46篇
  免费   2467篇
  国内免费   1339篇
耳鼻咽喉   110篇
儿科学   301篇
妇产科学   296篇
基础医学   4870篇
口腔科学   478篇
临床医学   1788篇
内科学   5050篇
皮肤病学   614篇
神经病学   2978篇
特种医学   3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888篇
综合类   3241篇
现状与发展   11篇
预防医学   542篇
眼科学   442篇
药学   5013篇
  6篇
中国医学   901篇
肿瘤学   3816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501篇
  2022年   656篇
  2021年   1207篇
  2020年   1055篇
  2019年   941篇
  2018年   989篇
  2017年   956篇
  2016年   1017篇
  2015年   1171篇
  2014年   1818篇
  2013年   2245篇
  2012年   1717篇
  2011年   1988篇
  2010年   1639篇
  2009年   1646篇
  2008年   1664篇
  2007年   1484篇
  2006年   1385篇
  2005年   1190篇
  2004年   1099篇
  2003年   916篇
  2002年   738篇
  2001年   553篇
  2000年   502篇
  1999年   415篇
  1998年   441篇
  1997年   397篇
  1996年   323篇
  1995年   279篇
  1994年   239篇
  1993年   223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42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114篇
  1988年   83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125篇
  1984年   88篇
  1983年   61篇
  1982年   66篇
  1981年   56篇
  1980年   51篇
  1979年   26篇
  1978年   20篇
  1977年   24篇
  1976年   27篇
  1975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5 毫秒
71.
目的从蛋白激酶C(PKC)信号通路角度,探讨游离脂肪酸(FFA)引起肝脏胰岛素抵抗(IR)的可能机制。方法培养HepG2细胞,同时设立对照组、软脂酸(PA)组、高胰岛素组。软脂酸组、高胰岛素组分别用250μmol/L PA、5×10-7mol/L胰岛素处理24h。然后对照组、软脂酸组再根据胰岛素刺激前加( )与不加(-)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盐酸盐(chelerythrine chloride,CC)5μmol/L预处理1h,随机分为两亚组:对照组(-)、对照组( )、PA组(-)、PA组( )。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胰岛素刺激后12h葡萄糖消耗量,蒽酮法测定胰岛素刺激后3h点细胞内糖原含量,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15min点细胞内P-Ser473PKB、P-Ser21/9GSK-3α/β水平。结果PA组(-)与高胰岛素组葡萄糖消耗量无统计学差异(P=0.523)。葡萄糖消耗量、细胞内糖原含量、P-Ser473PKB、P-Ser21GSK-3α、P-Ser9GSK-3β水平均显示,PA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值依次为0.000,0.000,0.004,0.004,0.028),对照组( )与对照组(-)比较略有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A组( )与PA组(-)比较显著升高(P值依次为0.000,0.014,0.043,0.041,0.035)。结论PA(250μmol/L)体外成功诱导了HepG2细胞产生IR,PKC信号通路在FFA引起肝脏IR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 了解嗜酸性粒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相互作用诱导细胞因子释放的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方法 用CD16磁珠抗体分离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以嗜酸性粒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接触共培养为实验模型,观察SB 203580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细胞因子浓度采用ELISA和流式细胞微珠方法测定.结果 SB 203580能够有效抑制BEAS-2B细胞释放IL-6、IL-8(P<0.05)和嗜酸性粒细胞释放IL-8(P<0.01).SB 203580对嗜酸性粒细胞与BEAS-2B细胞接触共培养诱导的IL-6、IL-8和IP-10释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01).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BEAS-2B细胞单独或相互作用时均通过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释放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73.
目的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SSH)和cDNA表达谱芯片筛选早期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HSC)和大鼠正常肝脏组织、轻度肝纤维化组织、重度肝纤维化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从SSH构建的大鼠轻度肝纤维化、重度肝纤维化2个差异cDNA文库中挑选1000条上调显著的基因,与正常大鼠4136条基因克隆制作成一张芯片,筛选早期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相关基因。结果获得与HSC早期活化相关的上调基因有202条,下调基因有80条,其中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serumandglucocorticoidsensitivekinase,SGK)在正常大鼠基因克隆和2周及8周SSH上调差异基因中均呈上调信号。结论联合应用SSH和cDNA表达谱芯片是筛选和鉴定不同样本中差异表达基因的快速、经济和有效的方法;SGK可能作为多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和细胞磷酸化级联反应的一个功能性交汇点,参与了肝星状细胞的早期活化和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索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ITI)在成骨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并分析其机理。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IT1蛋白在鼠的成骨细胞内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确定: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不刺激和刺激的条件下,GIT1和细胞外调节激酶1/2(ERK1/2)在成骨细胞内的位置;用共同免疫沉淀的方法测定GIT1和ERK1/2相互结合,并且用免疫荧光双染的方法确定这两种蛋白相互结合的位置;用包含GIT1-RNA发夹结构的腺病毒感染成骨细胞后,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确定磷酸化ERK1/2(pERK1/2)在成骨细胞内的位置,用划痕愈合法检测在PDGF刺激下的迁移能力。结果在成骨细胞内,PDGF刺激导致了GIT1和ERK1/2的相互结合,并且这种结合发生在成骨细胞的局部粘附内。包含GIT1-RNA发夹结构的腺病毒明显抑制了pERK1/2招募至成骨细胞局部粘附内以及PDGF所刺激的成骨细胞的迁移。结论在PDGF刺激下,GIT1招募pERK1/2至成骨细胞的局部粘附内,从而促进成骨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75.
东菱迪芙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JNK和ERK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东菱迪芙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胞外信号调节酶(ERK)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ERK和JNK的活性,同时观察缺血侧脑组织形态学变化、脑梗死体积比、凋亡细胞数。结果东菱迪芙可下调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JNK蛋白的活性,上调ERK蛋白的活性,并降低梗死体积、坏死和凋亡细胞数。结论东菱迪芙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抑制JNK凋亡通路、促进ERK生存通路, 从而减轻细胞凋亡是其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脂多糖 (LPS)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 (AM) p3 8蛋白激酶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方法分离培养AM ,分别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AM p3 8蛋白激酶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结果p3 8mRNA在正常对照组AM中有少量表达 ,LPS刺激后 p3 8mRNA表达显著增强 (P <0 .0 1 )。p3 8蛋白质在正常对照组AM中的表达呈弥散性分布 ,以胞浆为主 ,胞核较少 ;LPS刺激后 ,胞浆染色明显减弱 ,胞核染色明显增强 ,胞核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比由正常对照组的 6.1 2± 2 .0 5 %上升到 3 5 .2± 8.3 5 % ,为正常对照组的 5 .75倍 ,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LPS刺激AM p3 8mRNA的表达增强 ,诱发 p3 8蛋白激酶由胞浆转位到胞核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及不同浓度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 0 35 80对肾缺血 /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肾功能、细胞凋亡及 p38MAPK活性、表达量、p38MAPK底物的影响。 方法  4 9只大鼠按缺血 /再灌注及给药时间的不同 ,随机分为 7组 ,每组7只大鼠按正交拉丁方表的顺序 ,经尾静脉注射相同体积、不同剂量的SB ,使其在大鼠体内达到不同的浓度。测定BUN和Scr;用TUNEL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Westernblot技术用于蛋白定性及半定量分析。结果 SB可显著减轻大鼠肾缺血 /再灌注损伤造成的Scr和BUN的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及 p38MAPK的激活 ,但存在模型、剂量及给药时机的差异 (P<0 .0 5 ) ,缺血前 3h之前给药 ,使其体内血药浓度达到 5 μmol/L左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结论 SB可显著减轻大鼠肾缺血 /再灌注损伤 ,在缺血前 3h之前给药 ,同时使其血药浓度达到 5 μmol/L左右可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慢性束缚应激模型大鼠的行为及前额叶皮质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束缚应激组,每组8只。将束缚应激组大鼠放入特制的束缚器中限制其活动,6k/d,连续21d。比较应激前后大鼠旷场行为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的改变,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应激后大鼠前额叶皮质P—ERK1/2表达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1)行为学改变:应激后,束缚应激组大鼠的水平活动度[(4265±864)mm]少于正常对照组[(8562±502)mm],中央停留时间[(39.1±4.3)s]长于正常对照组[(24.6±1.6)s],均P〈0.01;束缚应激组大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的目标象限活动时间[(57.2±1.7)s]和穿越站台次数[(2.0±0.8)次]均少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70.7±3.6)s和(6.2±1.0)次;均P〈0.01]。(2)p-ERK1/2蛋白水平:应激后束缚应激组吸光度(A)值[(0.767±0.006)]低于正常对照组[(0.813±0.015);P〈0.05]。(3)p-ERK1/2阳性细胞数:应激后束缚应激组[(76±5)个]少于正常对照组[(110±14)个;P〈0.05],且树突染色浅淡。结论 慢性心理应激明显影响动物的活动度和记忆能力;前额叶皮质中p-ERK1/2表达的减少,提示ER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了应激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和cDNA表达谱芯片筛选早期活化的肝星状细胞与大鼠正常肝脏组织、轻度肝纤维化组织、重度肝纤维化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从SSH构建的大鼠轻度和重度肝纤维化中两个差异cDNA文库中挑选1 000条上调显著的基因,与正常大鼠4 136条基因克隆制作成一张芯片,筛选持续期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相关基因.结果:获得与HSC持续活化相关的上调基因633条,下调基因715条,其中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SGK)在正常大鼠基因克隆和2、8周SSH上调差异基因中均呈上调信号.结论:联合应用SSH和cDNA表达谱芯片是筛选和鉴定不同样本中差异表达基因的快速、经济和有效方法;SGK可能作为多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和细胞磷酸化级联反应的一个功能性交汇点,参与了肝星状细胞的早期活化和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80.
Development of the neural crest involves a remarkable feat of coordinated cell migration in which cells detach from the neural tube, take varying routes of migration through the embryonic tissues and then differentiate at the end of their journey to participate in the formation of a number of organ systems. In general, neural crest cells appear to migrate without the guidance of long-range physical or chemical cues, but rather they respond to heterogeneity in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that forms their migration substrate. Molecules such as fibronectin and laminin act as permissive substrate components, encouraging neural crest cell attachment and spreading, whereas chondroitin sulphate proteoglycans are nonpermissive for migration. A balance between permissive and nonpermissive substrate components seems to be necessary to ensure successful migration, as indicated by a number of studies in mouse mutant systems where nonpermissive molecules are over-expressed, leading to inhibition of neural crest migration. The neural crest expresses cell surface receptors that permit interaction with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and may also modify the matrix by secretion of proteases. Thus the principles that govern the complex migration of neural crest cells are beginning to emer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