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节镜手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osteoarthritis ,OA)的发病率已明显增高 ,由于膝关节的疼痛及不稳 ,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院自 1996~2 0 0 1年 3月对收治的 82例≥ 6 0岁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进行了关节镜检查以及镜下膝关节清理术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2例 ,男 2 3例 ,女5 9例 ,年龄 6 0~ 74岁 ,平均 6 3 4岁。左膝 35例 ,右膝 47例 ,平均病程 3 2年。 8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肿痛 ,休息及对症处理后缓解 ,活动后症状加重。36例有外伤史 ,关节弹响 2…  相似文献   
2.
转移性骨肿瘤是癌肿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本组43例转移性骨肿瘤,56处转移病灶,多发生在年龄较大的患者,常有剧烈的持续性、顽固性疼痛,日轻夜重,如发生病理性骨折,疼痛更加剧烈。骨转移灶多发生在躯干骨和长骨干骺端,罕有发生在肘、膝关节  相似文献   
3.
4.
人工关节磨损微粒对体外培养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人工关节磨损微粒诱发骨溶解的机理,探讨不同微粒物质倡导骨溶解能力的差异。方法:通过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对超高分子聚乙烯微粒入钛合金(Ti6A14V)微粒反应,检测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超高分子聚乙烯微粒和钛合金微粒均可刺激单核细胞,使之产生更多的TNF-α,与对照组相比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超高分子聚乙烯组与钛合金组的TNF-α含量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5.
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前后路手术疗效比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比较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前后路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99年以来治疗的 5 6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例 ,其中前路手术组 37例 ,采用摘除病变椎间盘、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及前路钢板固定 ;后路手术组 19例 ,采用全椎板减压、侧块钢板固定。 结果 前路手术者术后随访 6个月~ 4年 5个月 ,平均 2年 10个月 ;后路手术者随访 1年 5个月~ 5年 1个月 ,平均 3年 8个月。两组 JOA评分及硬脊膜囊矢状径比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 ;术后改善率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并发症例数前路手术组略多于后路手术组。 结论 前路手术组疗效明显优于后路手术组。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闭合复位有限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闭合性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外固定和交锁髓内钉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自1999年9月~2002年10月采用国产交锁髓内钉进行有限扩髓内固定治疗胫骨闭合性骨折6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ITI)在成骨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并分析其机理。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IT1蛋白在鼠的成骨细胞内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确定: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不刺激和刺激的条件下,GIT1和细胞外调节激酶1/2(ERK1/2)在成骨细胞内的位置;用共同免疫沉淀的方法测定GIT1和ERK1/2相互结合,并且用免疫荧光双染的方法确定这两种蛋白相互结合的位置;用包含GIT1-RNA发夹结构的腺病毒感染成骨细胞后,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确定磷酸化ERK1/2(pERK1/2)在成骨细胞内的位置,用划痕愈合法检测在PDGF刺激下的迁移能力。结果在成骨细胞内,PDGF刺激导致了GIT1和ERK1/2的相互结合,并且这种结合发生在成骨细胞的局部粘附内。包含GIT1-RNA发夹结构的腺病毒明显抑制了pERK1/2招募至成骨细胞局部粘附内以及PDGF所刺激的成骨细胞的迁移。结论在PDGF刺激下,GIT1招募pERK1/2至成骨细胞的局部粘附内,从而促进成骨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可吸收挤压螺钉的使用方法和疗效。方法总结53例交叉韧带重建病例使用可吸收挤压螺钉的情况,在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康复、膝关节功能状况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例出现韧带切割现象。两例股骨侧螺钉拧入后导引针无法拔出。一例挤压螺钉断裂。术后Lysholm评分平均92.4±4.1。结论交叉韧带重建术中使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的方法固定牢固,术后恢复快,利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9.
髋关节直接外侧切口在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范卫民  王道新 《江苏医药》1993,19(12):650-651
应用髋关节直接外侧切口进行髋关节假体置换113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64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49例。平均随访时间5.7个月,未见重要神经、血管损伤及早期脱位等并脱位等并发症。作通过尸解发现臀中肌后1/3纤维及其肌腱增厚,其纤维方向与股骨干纵轴一致,并位于股骨轴线后方。该切口最适合在关节置换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应用电测法和运动测定技术,在8具防腐脊柱标本上进行改良哈氏棒、哈氏棒和狄克钉三种器材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固定的力学测试。实验结果显示:改良哈氏棒在稳定性、抗轴向载荷和抗旋转方面均优于另2种材料,虽然传统哈氏棒、狄克钉固定脊柱骨折有一定控制作用,但由于其自身结构的稳定性缺陷,削弱了它们的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