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284篇
  免费   11984篇
  国内免费   6480篇
耳鼻咽喉   2747篇
儿科学   8275篇
妇产科学   2962篇
基础医学   16876篇
口腔科学   4179篇
临床医学   27094篇
内科学   41162篇
皮肤病学   3044篇
神经病学   10989篇
特种医学   121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32988篇
综合类   19786篇
现状与发展   25篇
预防医学   15121篇
眼科学   4417篇
药学   23976篇
  79篇
中国医学   4596篇
肿瘤学   11225篇
  2023年   1872篇
  2022年   4588篇
  2021年   10140篇
  2020年   5191篇
  2019年   11071篇
  2018年   5664篇
  2017年   4899篇
  2016年   6910篇
  2015年   9773篇
  2014年   17817篇
  2013年   15492篇
  2012年   18918篇
  2011年   15701篇
  2010年   14488篇
  2009年   14095篇
  2008年   12629篇
  2007年   12691篇
  2006年   10730篇
  2005年   7045篇
  2004年   3514篇
  2003年   3110篇
  2002年   2484篇
  2001年   1996篇
  2000年   1824篇
  1999年   1155篇
  1998年   1587篇
  1997年   1478篇
  1996年   1209篇
  1995年   1243篇
  1994年   1208篇
  1993年   934篇
  1992年   1149篇
  1991年   1024篇
  1990年   1073篇
  1989年   1024篇
  1988年   957篇
  1987年   842篇
  1986年   688篇
  1985年   1596篇
  1984年   1747篇
  1983年   1260篇
  1982年   1347篇
  1981年   1326篇
  1980年   1146篇
  1979年   982篇
  1978年   754篇
  1977年   757篇
  1976年   660篇
  1974年   453篇
  1973年   4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991.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初步探讨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和图像质量。方法对215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或冠状动脉早期病变患者进行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步骤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用平扫图像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用增强扫描图像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总结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和后处理方法。将图像质量分为3级,按冠状动脉分段标准评价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215例患者钙化积分值中位数为82.2(2.3~1827.9)。增强扫描平均心率为(80.6±15.3)(57~139)次/min,尽可能使冠状动脉良好显示的后处理方法有:(1)多个时相筛选法;(2)2个或多个时相补充法;(3)早搏去除法和心律不齐移位法。共评价3026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图像质量为1级者占97.5%(2951/3026),2级者占2.0%(62/3026),为3级者占0.5%(13/3026);图像质量为2级和3级的节段多由于呼吸伪影所致。215例患者共91例冠状动脉各节段均未见斑块或狭窄,共诊断〈50%冠状动脉狭窄节段112个,≥50%冠状动脉狭窄节段213个。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情况下可获得非常好的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心率不再是影响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单时相或多时相重组可良好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应用心脏营养素-1(cardiotrophin-1,CT-1)治疗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有效剂量和安全剂量,观察不同剂量的CT-1对正常骨骼肌、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的副作用.方法 取Swiss小鼠80只,随机分成8组,每组分别于胫神经切断术后连续腹腔注射重组小鼠CT-1(rmCT-1)40、60、80、100、120、140、160μg·kg-1·d-1,剩余1组腹腔注射等体积CT-1溶媒,28d后称量失神经侧腓肠肌、正常侧腓肠肌和心脏的湿重;测量胸主动脉平滑肌厚度;检测正常腓肠肌中α-actin和MHC Ⅱa以及心肌中β-MHC的表达、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中α-actin的含量.结果 采用腹腔注射给药,当CT-1用量达到60μg·kg-1·d-1时,开始对失神经骨骼肌产生营养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增强,当给药剂量超过100 μg·kg-1·d-1后,出现对正常骨骼肌、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的影响.给药剂量达到120μg·kg-1·d-1时,开始促进心肌β-MHCmRNA的表达,增加正常心脏的湿重.当给药剂量达到140μg·kg-1·d-1时,开始促进正常骨骼肌α-actin和MHC Ⅱ amRNA的表达,以及骨骼肌湿重的增加,同时提高了主动脉血管平滑肌α-actin的含量,增加了血管平滑肌的厚度.结论 腹腔注射CT-1防治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有效剂量为60 μg·kg-1·d-1,最高安全剂量为100 μg·kg-1·d-1.当给药剂量达到120 μg·kg-1·d-1时,开始出现心肌肥厚,当给药剂量达到140 μg·kg-1·d-1时,可导致正常骨骼肌的肥大和血管平滑肌的增厚.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评价^18氟-胸腺嘧啶核苷(^18F-FLT)正电子发射体层(PET)-CT显像对胸部肿瘤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7例做了^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检查,但定性诊断困难的患者,在第2~3天进行了^18F-FLITPET-CT显像。分析病变在两种不同显像剂PET-CT上的表现,分别测量二者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SUV)。结果:8例恶性病变(5例肺癌、1例纵隔淋巴瘤、1例胸椎恶性肿瘤、1例胸椎转移瘤),其中7例见FLT异常摄取,5例肺癌平均maxSUV为4.2(鳞癌2例、腺癌2例、肺泡癌1例);9例良性病变(5例肺结核、1例肺炎、3例纵隔淋巴结结核)无或轻度摄取FLT,其中6例肺内良性病变平均maxSUV为1.6;9例良性病变中8例见FDG异常浓聚,其中6例肺内良性病灶平均maxSUV为3.9,3例纵隔淋巴结结核也见FDG明显摄取,平均maxSUV为11.0。11例肺内病灶FDG和FLT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0%(5/5)、16.7%(1/6)、54.5%(6/11)和80.0%(4/5)、66.7%(4/6)、72.7%(8/11)。结论:胸部肿瘤^18F-FLT显像的特异性较高,在^18F-FDG显像阳性,难以确定病变性质时,FLIT可以作为FDG的有益补充,二者联合显像有助于提高胸部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4.
卵圆孔未闭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正常中华小型猪制作卵圆孔未闭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中华小型猪11只,选取1只行预实验,10只用于正式实验。全身麻醉下,经股静脉送入Rups-100穿刺针系统,在透视引导下穿刺房间隔卵圆窝,然后对穿刺点行球囊扩张术。预实验动物术后1d处死,正式实验组动物术后21d处死。心脏取材,行病理检查。结果 11只猪均成功行房间隔穿刺和球囊扩张术,并经心房造影证实建立卵圆孔未闭模型。正式实验组动物除1只术中出现心包积液外,其余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预实验动物于处死后肉眼观房间隔卵圆窝有-0.7cm×0.8cm缺损,光学显微镜下见红细胞聚集。正式实验组动物于处死后观察,7只可见房间隔卵圆窝愈合,3只分别残留0.1cm×0.2cm、0.2cm×0.2cm、0.1cm×0.3cm缺损。正式实验组动物无论卵圆窝是否愈合,光学显微镜下在穿刺点周围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局灶性心内膜增生和缺失、淋巴细胞聚集、心肌细胞肿胀、坏死和间质纤维化。结论 采用房间隔穿刺和球囊扩张的方法,用中华小型猪建立卵圆孔未闭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5.
缺氧早期大鼠心肌细胞微管损害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缺氧早期心肌细胞微管损害程度。方法将分离培养的Wistar大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组、缺氧组(建立缺氧细胞模型并设缺氧10、20、30、60min为观察时相点)。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2组细胞微管分布、形态变化,对微管蛋白荧光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2组细胞游离d微管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缺氧10min后,缺氧组细胞微管念珠状结构消失,但排列尚有规律、数量无明显减少;缺氧20min不仅念珠状结构消失,而且微管排列散乱,远离胞核区出现微管缺失;缺氧30、60min时微管发生扭曲、断裂,纹理紊乱,完全丧失规律性。缺氧组心肌细胞微管蛋白荧光强度较正常组下降,且随缺氧时间延长愈加明显;缺氧组心肌细胞内游离的α微管蛋白表达(缺氧10min为46644±145)高于正常组(13357±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缺氧时间的延长此升高趋势愈加明显。结论在缺氧状态下,心肌细胞微管发生解聚时间较早,其结构和分布规律被破坏。微管解聚在缺氧所致心肌细胞早期病理损害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6.
胫骨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1年1月~2006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Ⅱ、Ⅲ型胫骨Pilon骨折3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提高对隐原性机化性肺炎(cOP)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肺活检病理证实为COP患者的影像表现。结果:23例患者中CT表现为多发性斑片状含气实变影15例,主要分布在胸膜下区和双肺下叶。14例伴有磨玻璃影及小支气管扩张,还有条索状影。6例有病灶游走的表现。21例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显著疗效。结论:隐原性机化性肺炎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病理等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对CT表现的认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98.
柯希煌  练克俭 《中国骨伤》2007,20(9):570-572
急性臂丛神经炎是一种少见病,但人们往往认识不足,在早期,易被误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或胸廓出口综合征。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误诊和漏诊率,本文就急性臂丛神经炎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1诊断名词与病因急性臂丛神经炎,病因尚未明了,但却有典型的临床特征。最初由Parsonage等[1]和Turner等[2]报道为肩胛带综合征和麻痹性臂丛神经炎,后被称之为:Parsonage-Turner综合征。其他诊断名词有:急性臂丛神经炎,神经源性肌萎缩,术后原发性臂丛神经炎等[3,4]。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基层医院普及开展的可行性和主要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6月至2006年5月我院1 69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资料.结果:1 696例LC成功 1 635例,中转开腹61例,中转率3.6%,发生并发症17例,其中胆管损伤1例,腹腔内出血2例,胆漏2例,腹腔感染1例,胆管残石3例,遗漏腹腔内病变6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结论:LC在基层医院的开展日益成熟,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金标准".术前注意鉴别诊断,术中操作轻柔,辨明胆囊三角结构,能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00.
Although only recently introduced, chemically-modified hyaluronic acid dermal fillers have gained widespread acceptance as “redefining” dermal fillers in the fields of dermatology and cosmetic facial surgery. Although hyaluronic acid-based dermal fillers have a low overall incidence of long term side effects, occasional adverse outcomes, ranging from chronic lymphoplasmacytic inflammatory reactions to classic foreign body-type granulomatous reactions have been documented. These long-term adverse events a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