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2篇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斑蝥素胃黏附缓释片的制备与体内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卡波姆和壳聚糖为生物黏附材料,制备斑蝥素多单元胃黏附缓释片,以提高斑蝥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并得到平稳持久的释药效果。方法:制备斑蝥素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黏附材料,正交试验优选斑蝥素胃黏附缓释片的处方,考察该制剂在大鼠体内的黏附性、体外释放度及其在比格犬体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结果:以卡波姆934-壳聚糖(1∶1)为黏附材料,每片黏附片的处方为斑蝥素5 mg,β-环糊精175 mg,卡波姆934 50 mg,壳聚糖50 mg,交联聚维酮80 mg,硬脂酸镁4 mg。斑蝥素胃黏附缓释片在体外3 h时释放度25%~35%,12 h时释放度≥85%。8 h后制剂依然黏附在Wistar大鼠的胃黏膜表面。Beagle犬口服片剂后,药物在体内可缓慢、持久释放,相对生物利用度172%。结论:体内、外研究表明制备的斑蝥素黏附片具有良好的胃黏附性能和缓释特性,且血药浓度平稳持久,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斑蝥素(cantharidin,CTD)对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长时间细胞观察及功能分析系统(IncuCyte~(TM) ZOOM)以及克隆形成实验,分析药物处理后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TD对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技术,检测CTD处理后,HepG2细胞pro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聚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PARP)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水平的变化。采用长时间细胞观察及功能分析系统检测ERK1/2抑制剂(PD98059),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Wortmannin)与CTD共处理对HepG2细胞抑制作用的变化。结果:CTD在2.5μmol·L~(-1)时就能够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但不出现明显凋亡。CTD 5μmol·L~(-1)时HepG2的生长几乎完全受到抑制,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HepG2细胞凋亡率达40.4%。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TD 5μmol·L~(-1)组细胞pro 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Cleaved PARP蛋白表达明显上升,说明CTD 5μmol·L~(-1)组会出现细胞凋亡,与流式结果相符。CTD能够促进ERK磷酸化,但不能促进Akt磷酸化。结论:CTD 2.5μmol·L~(-1)具有抑制HepG2细胞生长的作用,5μmol·L~(-1)时能够促进HepG2细胞凋亡,提示CTD既具有抑制细胞生长作用,也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CTD能够促进ERK磷酸化,但不能促进Akt磷酸化。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建立去甲斑蝥素体外肝细胞代谢产物的HPLC-MS分析方法。方法 去甲斑蝥素进行体外肝细胞代谢,透析得到代谢产物,并用HPLC-MS对产物进行鉴定,再通过半制备HPLC色谱仪分离纯化,最后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代谢物的结构。结果 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对其中量较高的2个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去甲斑蝥素与谷氨酸结合物(1)、去甲斑蝥酸钠(2)。结论 体外细胞代谢法由于反应条件相对单纯,易于控制,适合于制备去甲斑蝥素体外肝细胞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建立LC-MS法,同时测定艾迪注射液中斑蝥素,人参皂苷Rg1、Re、Rb1,异秦皮啶,紫丁香苷,芒柄花素,黄芪甲苷及绿原酸9种成分。方法 使用Waters Quattro Micro液质联用仪,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 C18(100 mm×3.0 mm,3.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柱温23 ℃;体积流量0.22 mL/min。结果 4个批次艾迪注射液中各成分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88±0.03)、(0.73±0.12)、(0.66±0.28)、(3.13±0.66)、(7.77±0.56)、(21.71±0.64)、(0.46±0.07)、(17.44±1.00)、(108.76±5.86)μg/mL。结论 建立的LC-MS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艾迪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5.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观察斑蝥复方药的抗肿瘤作用。方法①体内实验:建立小鼠肝癌荷瘤动物模型,通过灌胃给药的方法,检测原位肿瘤、免疫器官指数、以及血清中Na+、K+、Cl-离子、葡萄糖等活性;评价斑蝥复方药物的抗肿瘤作用。②体外实验:培养大肠癌细胞与小鼠脾细胞,用MTT法测定药物对大肠癌细胞的毒性作用和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根据实验综合评价其抗肿瘤的作用。结果体内试验在本实验剂量下,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有不同程度的肿瘤生长减慢,抑瘤率为27.7%,显著降低胸腺指数增加肝指数。并非常显著的提高血清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浓度,一定浓度的斑蝥复方药对大肠癌细胞有毒性作用,且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不明显。结论斑蝥复方药有抗肿瘤作用,且对机体产生一定的毒性,并对体内的电解质及其代谢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对人胆管癌细胞株RBE细胞抗肿瘤作用及bax、bcl-2、活化半胱天冬酶3和细胞色素C转录及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胆管癌RBE细胞,在不同浓度去甲斑蝥素中干预一定的时间,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dimethylthiazol-2-y1)-2,5-diphenyhetrazoliumbromide,MTr]比色法检测去甲斑蝥素对胆管癌RBE细胞抑制作用,膜联蛋白/碘化丙啶(annexinV/PI)双染检测凋亡率,免疫印迹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ax、bcl-2、活化半胱天冬酶3、细胞色素C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胆管癌RBE细胞经不同浓度的去甲斑蝥素作用后增殖明显受到抑制。AnnexinV-FITC/PI检测显示去甲斑蝥素能诱导RBE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有更高的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显示bax、活化半胱天冬酶3和胞浆内细胞色素C转录和表达升高,bcl-2转录水平降低。结论去甲斑蝥素对胆管癌RBE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可能通过增加bax、抑制bcl-2的转录和表达,释放细胞色素C激活半胱天冬酶3诱导RBE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7.
去甲斑蝥素致大鼠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病程中重要脏器功能的变化以及与氧自由基的关系。方法:用SD大鼠制作MODS模型,动态检测脏器功能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和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CK 和CK MB)和肌酐(Cr)均明显升高,其中CK MB于12 小时明显升高,18 小时达到高峰(P< 0.01);CK于12小时最先达到衰竭标准(P< 0.01);ALT与Cr均在24 小时后达到衰竭标准(P< 0.05)。同时SOD、GSH Px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增多(P均< 0.05)。MDA与CK、ALT和Cr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847、0.634和0.567(P均< 0.01)。结论:在去甲斑蝥素致大鼠MODS的病程中,心功能衰竭出现在先,然后为肾和肝功能衰竭。器官功能受损与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建立LC-MS法,同时测定艾迪注射液中斑蝥素,人参皂苷Rg1、Re、Rb1,异秦皮啶,紫丁香苷,芒柄花素,黄芪甲苷及绿原酸9种成分.方法 使用Waters Quattro Micro液质联用仪,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 C18(100 mm×3.0 mm,3.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柱温23℃;体积流量0.22 mL/min.结果 4个批次艾迪注射液中各成分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88±0.03)、(0.73±0.12)、(0.66±0.28)、(3.13±0.66)、(7.77±0.56)、(21.71±0.64)、(0.46±0.07)、(17.44±1.00)、(108.76±5.86) μg/mL.结论 建立的LC-MS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艾迪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9.
HPLC法测定5个产地斑蝥药材中斑蝥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斑蝥药材体内不同形态斑蝥素的含量.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个产地斑蝥游离斑蝥素和总斑蝥素的含量.用氯仿提取游离斑蝥素,酸水解提取总斑蝥素.结果:加酸提取后斑蝥中斑蝥素含量显著升高;不同产地斑蝥药材中游离斑蝥素含量接近,平均含量为1.01%,总斑蝥素含量为游离斑蝥素的1.85倍.结论:酸水解处理后...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斑蝥中斑蝥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临床应用剂型研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溶剂浓度、乙醇溶剂用量、回流提取次数、回流提取时间,通过HPLC测定斑蝥素的含量,浸膏得率和评价指标等综合评价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方差分析可知,用75%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加入10倍量,每次1.5 h为提取斑蝥中斑蝥素的最佳工艺,其中回流次数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提取方法简单可行,提取率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