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85篇
  免费   1589篇
  国内免费   514篇
耳鼻咽喉   45篇
儿科学   494篇
妇产科学   153篇
基础医学   2708篇
口腔科学   346篇
临床医学   1453篇
内科学   2997篇
皮肤病学   1491篇
神经病学   511篇
特种医学   3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124篇
综合类   191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578篇
眼科学   252篇
药学   1737篇
  7篇
中国医学   1078篇
肿瘤学   520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335篇
  2021年   722篇
  2020年   611篇
  2019年   648篇
  2018年   671篇
  2017年   615篇
  2016年   569篇
  2015年   641篇
  2014年   888篇
  2013年   1301篇
  2012年   885篇
  2011年   927篇
  2010年   708篇
  2009年   732篇
  2008年   700篇
  2007年   662篇
  2006年   665篇
  2005年   532篇
  2004年   532篇
  2003年   467篇
  2002年   430篇
  2001年   357篇
  2000年   264篇
  1999年   267篇
  1998年   218篇
  1997年   199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210篇
  1994年   161篇
  1993年   162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94篇
  1984年   84篇
  1983年   61篇
  1982年   54篇
  1981年   53篇
  1980年   43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33篇
  1977年   18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992.
机体对纳米粒子的排泄作用及其可能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米粒子是否能从体内排出。方法将纳米活性炭(ACNP)或印度墨水经静脉注入动物体内,在注射后不同时间收取胆汁和尿液,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有无纳米粒子的排出。在停药后不同时间取动物肝脏、肠和肾脏等脏器组织进行光镜病理检查,提供纳米粒子是否可以从这些器官排出的佐证。结果经静脉注射的纳米粒子可随血液分布到肝脏、肠和肾脏等脏器组织中,胆汁及尿液中含有大量高密度粒子。结论纳米粒子可能随胆汁,尿液排出体外;肺,小肠,大肠可能是纳米粒子排泄的另外途径。  相似文献   
993.
丹参素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跨膜转运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丹参素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跨膜转运机制。方法:通过研究丹参素在模型中的双向转运,考察时间、药物浓度及转运蛋白抑制剂对丹参素吸收的影响。用液相-质谱联用法检测药物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结果:表观渗透系数Papp值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到一定时间趋向饱和状态,并随丹参素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双向转运的Papp比值即Pratio均大于1.5。在加入P-gp转运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后,丹参素Papp,A-B值显著增大,而Papp,B-A值显著降低。结论:丹参素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转运可能主要是由P-gp转运蛋白介导的主动转运。  相似文献   
994.
快速筛选金钱松内生真菌抗真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何佳  陈钧  赵启美  祁红兵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1):1759-1763
目的:筛选金钱松内生真菌抗病源真菌的活性菌株。方法:首次对金钱松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以稻瘟霉PyricuLaria oryza P-2b为筛选模型,采用微量稀释法筛选金钱松内生真菌抗真菌活性,研究其抗病源真菌的能力。结果:金钱松内存在着大量且具有抗稻瘟霉P-2b活性的内生真菌,占内生真菌总数的44.8%。其中JJ314,JJ323可诱导稻瘟霉P-2b菌丝念珠状、膨大变形,JJ324可抑制孢子萌发,它们对红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等病源真菌都具有强烈的活性。结论:金钱松内生真菌是潜在的抗真菌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995.
理中丸和四君子汤对利血平脾虚大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理中丸和四君子汤对利血平脾虚大鼠自主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所生理室发明的小动物自主活动检测装置对大鼠的自主活动进行观察,并用生理实验信号采集分析系统进行信号的采集和分析。结果正常组、理中丸组和四君子汤组大鼠的自主活动度高于模型组,差异显著。结论四君子汤和理中丸对脾虚大鼠自主活动有显著影响,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96.
四逆汤有效部位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考察四逆汤有效部位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逆汤组、四逆汤有效部位组。大鼠心脏进行L angendorff灌流,通过控制灌流液流量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药组在灌流液中加入相应药液,测定再灌注后50 m in的冠脉流量、心肌收缩力和再灌注1 m in内心律失常发生率。小鼠ig给药3 d后ip垂体后叶素(20 U/kg)造模,记录0~8 m in的心电图,并取心肌测SOD活性、M DA及LA水平。结果四逆汤和四逆汤有效部位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收缩力恢复率、降低再灌注1 m in心律失常发生率,四逆汤有效部位对心肌收缩力的恢复作用较好,四逆汤对心律失常发生的抑制较好;四逆汤和四逆汤有效部位均可明显地降低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心电图J点抬高,明显提高心肌组织SOD活性,降低M DA和LA水平,四逆汤和四逆汤有效部位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四逆汤有效部位可以显著地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氧化损伤和抑制无氧酵解,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和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997.
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与生物转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于荣敏 《中草药》2006,37(9):1281-1288
生物活性成分是中药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也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生物合成与生物转化以其公认的高效和高选择性的温和催化体系的特征正在中医药学等学科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讨了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和生物转化与中药现代化的关系及其诸多应用(尤其中药和天然药物研究),并进行了探索性展望。  相似文献   
998.
董笑影  巩路  陈且峰  周蕾 《天津医药》2006,34(3):162-16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雌二醇(E2)刺激前后TNFα和IL-6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提取SLE患者(患者组)及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PBMC,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上清液在E2刺激前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患者组有或无E2刺激的PBMC分泌的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组E2刺激后PBMC分泌的TNFα水平低于无E2刺激时(P〈0.05),而对照组E2刺激前后TNFα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无E2刺激的PBMC分泌的IL-6水平患者组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有E2刺激PBMC分泌的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PBMC在E2刺激后分泌的IL-6水平均降低(均P〈0.05)。结论:TNFα和IL-6水平可以作为SLE疾病活动的监测指标,高水平的E2对SLE的PBMC分泌TNFα和IL-6都有明显抑制作用。TNFα的降低可能提示为SLE活动期。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中药脑伤泰对血管性痴呆大鼠主动回避反应及海马钙结合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Pulsinelli 氏血管闭塞法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脑伤泰治疗,通过主动回避反应正确率观察痴呆大鼠治疗前后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钙结合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治疗组经过6周、8周治疗后,其主动回避反应正确率有明显改善,海马钙结合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提高。结论:脑伤泰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能与提高海马钙结合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UHA)患者主动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水平的变化。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正常非孕妇女30例和UHA妇女30例主动免疫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TGF-β1 mRNA 表达水平的相对含量(%)。结果:UHA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GF-β1 mRNA的相对含量(123.2±62.7)%明显低于正常非孕组妇女(192.7±64.6)%(P<0.01)。主动免疫治疗后,UHA组TGF-β1mRNA的相对含量(172.2±74.9)%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和正常非孕组差异无显著性。UHA组经主动免疫治疗后,16例妊娠成功,6例仍发生自然流产。妊娠成功者中TGF-β1 mRNA的相对含量(183.5±90.5)%较治疗前(113.6±68.6)%明显升高(P<0.05),而妊娠失败者TGF-β1mRNA的相对含量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结论:亿卜p1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UHA的发生相关,主动免疫治疗可能通过上调TGF-β1的表达水平促使UHA患者获得妊娠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