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53篇
  免费   6651篇
  国内免费   2759篇
耳鼻咽喉   187篇
儿科学   206篇
妇产科学   185篇
基础医学   1770篇
口腔科学   300篇
临床医学   3395篇
内科学   2622篇
皮肤病学   493篇
神经病学   1149篇
特种医学   5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753篇
综合类   14243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2905篇
眼科学   352篇
药学   6911篇
  89篇
中国医学   24113篇
肿瘤学   807篇
  2024年   341篇
  2023年   1211篇
  2022年   1958篇
  2021年   2888篇
  2020年   2769篇
  2019年   1710篇
  2018年   1359篇
  2017年   2236篇
  2016年   2349篇
  2015年   2166篇
  2014年   4914篇
  2013年   3960篇
  2012年   4765篇
  2011年   4768篇
  2010年   4007篇
  2009年   2979篇
  2008年   2352篇
  2007年   2677篇
  2006年   2117篇
  2005年   1731篇
  2004年   1396篇
  2003年   1186篇
  2002年   1027篇
  2001年   914篇
  2000年   755篇
  1999年   532篇
  1998年   368篇
  1997年   392篇
  1996年   326篇
  1995年   266篇
  1994年   229篇
  1993年   170篇
  1992年   178篇
  1991年   184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111篇
  1987年   95篇
  1986年   97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85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9篇
  197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药质量的评控问题是制约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因此有必要在现有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生物评价,继而更为全面地保证中药质量。生物评价是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保证临床功效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方法,已成为中药质量标准化发展趋势之一。在此处主要论述了近年来基于生物活性与效应基准的中药质量评价技术和已取得的部分研究进展,同时对目前中药质量生物评价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进一步对其未来应用做出展望,从而更好的对中药质量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索和发现中药治疗糖尿病足领域的热点话题和研究前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已发表的中药治疗糖尿病足文献(日期:自建库至2019年6月3日),运用文献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Ⅴ)绘制中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知识图谱,进行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该关键词共现聚类网络由909个节点,1 241条边组成,被分成24个聚类。研究热点是:1)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2)中药足浴。研究前沿是:1)穴位注射;2)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疗法。结论:中药治疗糖尿病足的未来之路是注重中医疗法的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且需更多高质量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3.
Tranexamic acid (TXA) is an antifibrinolytic drug that reduces surgical blood loss and death due to bleeding after trauma and post‐partum haemorrhage. One key issue for treatment success is early administration. While usually given intravenously, oral and intramuscular use would be useful in specific circumstances. Therefore, an understanding of TXA pharmacokinetics when given via different routes is valuabl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erform an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meta‐analysis of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with TXA given to healthy volunteers via different routes. We searched the following databases: PubMed, Web of Science, Wiley Online Library, Elsevier Science Direct and J‐STAGE. Individual subject data were extracted when available, otherwise arithmetic means were used. A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 model was developed using non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ling. Seven studies 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with data from 10 patients for the IV route, six patients for the IM route and 114 patients for the oral route. The pharmacokinetics was ascribed to a two‐compartment model, and the main covariate was allometrically scaled bodyweight. Oral and IM bioavailabilities were 46 and 105%, respectively. For a 70 kg bodyweight, the population estimates were 7.6 L/h for clearance, 17.9 L for the volume of the central compartment, 2.5 L/h for the diffusional clearance and 16.6 L for the peripheral volume of distribution. Larger well‐designed studies are needed to describe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TXA when given IM or as an oral solution before these can be recommended as alternatives to IV.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深入分析王树声教授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用药经验,挖掘其核心经验 方组成和辨证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王教授门诊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治疗验方304 首,将方药信息录入系统,采用药物频次统计、 关联规则分析和熵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处方用药规律。结果:304 首处方中涉及中药97 味,用药频次超过100 次的有14 味。所用药物药性多寒、温、平,药味多甘、苦,主归肝、肾、脾经;共得出25 组核心组合和9 首新处方。结论:王教授治疗 上尿路结石以益气固本、清热通淋为主,用药的关键在于“扶正固本”的把握和“祛邪通淋”的权衡,为临证用药和新方 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骨伤科中成药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的骨伤科类中成药共149个为研究对象,运用频数分析的方法研究其主治病症、所用剂型、各类方剂高频药物、核心药物组成,分析骨伤科中成药用药规律。结果:常用骨伤科中成药中治疗骨关节痹症的最多,其次为跌打损伤和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的中成药;剂型以胶囊剂、片剂、丸剂为主;以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补虚药为核心药物组合,各类方剂中三者比例偏重不同。结论: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新药研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活血抗栓汤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将80患者按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500 mL/次,2次/d,静滴,治疗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抗栓汤,水煎200 mL,1剂/d,2次/d,治疗2周。观测临床症状、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凝血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容积、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ADL评分、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抗栓汤内服联合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凝血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电灼结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3年7月至2017年11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治疗尖锐湿疣的患者14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电灼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采用电灼基础上结合中药内服外洗共同治疗。结果观察组尖锐湿疣患者复发率为10.8%,低于对照组尖锐湿疣患者复发率2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复发组CD3+细胞、CD4+细胞水平、CD4+/CD8+细胞比值较未复发组低,而CD8+细胞水平较未复发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尖锐湿疣患者CD3+水平、CD4+水平、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尖锐湿疣患者,且观察组尖锐湿疣患者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尖锐湿疣患者CD8+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灼结合中药内服外洗能减少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在临床治疗中,监测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后的复发预估及相应增强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8.
颈前入路相关结构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颈前入路相关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选取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第3颈椎上缘至第7颈椎下缘的连续薄层断面图像。运用3D—DOCTOR软件,在计算机上分割重建该手术入路相关的解剖结构并立体显示。结果:成功重建并立体显示第3~7颈椎、椎间盘、脊髓、颈神经、椎动脉、颈长肌、喉(气管)、咽(食管)、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和胸锁乳突肌等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建立了颈前入路相关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结论:在颈部三维可视化模型基础上,参照颈前入路手术步骤可逐层显示该手术相关的重要结构.为该手术的术前训练和模拟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9.
中西医结合治疗Leriche综合征7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Leriche综合征的方案.方法:回顾性总结Leriche综合征的临床治疗78例,均行人工血管主股或主髂动脉转流手术,术后静脉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维脑路通.结果:手术结束后均能触及股动脉和动脉搏动,手术后7 d,患肢缺血症状均得到改善.手术后3月,患肢缺血症状消失,64例阳痿现象得到改善.彩色超声血管吻合口及人工血管内均未见血栓.结论:人工血管主股动脉转流或主髂动脉转流是治疗Leriche综合征较好的手术方案,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扩血管、祛聚、活血化瘀药物,同时及时处理伴发疾病是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提高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0.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同期设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中医中药.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1.25%,中转手术率4.17%,2~3周后手术处理后遗症率8.33%,病死率6.25%.对照组治愈率40.74%,中转手术率11.11%,2~3周后手术处理后遗症率18.52%,病死率29.63%.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确切,并有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