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395篇
  免费   11728篇
  国内免费   6430篇
耳鼻咽喉   2753篇
儿科学   8261篇
妇产科学   2961篇
基础医学   16477篇
口腔科学   4176篇
临床医学   27182篇
内科学   39520篇
皮肤病学   3019篇
神经病学   10919篇
特种医学   122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33061篇
综合类   19423篇
现状与发展   25篇
预防医学   14697篇
眼科学   4418篇
药学   23722篇
  81篇
中国医学   4470篇
肿瘤学   11150篇
  2023年   1874篇
  2022年   4046篇
  2021年   10086篇
  2020年   5146篇
  2019年   11047篇
  2018年   5619篇
  2017年   4869篇
  2016年   6868篇
  2015年   9734篇
  2014年   17779篇
  2013年   15414篇
  2012年   18871篇
  2011年   15582篇
  2010年   14394篇
  2009年   13984篇
  2008年   12533篇
  2007年   12590篇
  2006年   10601篇
  2005年   6954篇
  2004年   3383篇
  2003年   2950篇
  2002年   2382篇
  2001年   1883篇
  2000年   1701篇
  1999年   1042篇
  1998年   1514篇
  1997年   1392篇
  1996年   1142篇
  1995年   1169篇
  1994年   1136篇
  1993年   878篇
  1992年   1103篇
  1991年   981篇
  1990年   1032篇
  1989年   1006篇
  1988年   928篇
  1987年   819篇
  1986年   669篇
  1985年   1580篇
  1984年   1734篇
  1983年   1251篇
  1982年   1336篇
  1981年   1323篇
  1980年   1148篇
  1979年   981篇
  1978年   754篇
  1977年   757篇
  1976年   661篇
  1974年   453篇
  1973年   43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对2006年山西省运城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进行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方法收集79例确诊为乙脑的住院患者及相关资料,对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乙脑患者以中、老年居多,占78.5%;发病季节集中于7、8、9月份;农民69例,占87.3%。所有患者均有发热;73例患者有意识障碍,占92.4%;27例有呼吸衰竭,占34.2%;乙脑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阳性率为85.1%。2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25.3%。出院时完全康复37例,占46.8%;死亡14例,占17.7%;好转和自动出院分别为12和16例。7例(8.9%)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是诊断乙脑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刘志功 《中国骨伤》2007,20(8):507-509
内固定技术的应用是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新发展,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内固定即刻重建脊柱稳定性的作用,促进局部结核控制和骨性融合达到结核病灶的静止与修复。临床实践证明在结核病灶局部植入组织相容性好、耐腐蚀性强的钛合金材料不会增加术后感染及结核扩散的发生率。内固定应用的适应证:①脊柱结核造成椎体破坏明显,在病灶清除或切除后必须用植骨来修复骨缺损及恢复椎间高度者;②病灶清除或切除后对脊柱的稳定性有明显损害者;③脊柱后凸畸形需矫正者。采用内固定时,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方法,采用Ⅰ期或Ⅱ期手术。应该明确,脊柱结核外科治疗只是辅助治疗方法,有效的抗结核化疗才是脊柱结核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腹腔引流管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腹腔引流管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1650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50例中1487例(90.1%)术中未放置腹腔引流管,恢复顺利,放置腹腔引流管的163例中159例(97.5%)引流管无明显液体引出,或仅有少量腹腔冲洗液,术后24~48h拔除,康复好,4例患者术后发生胆漏。结论:应严格掌握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指征,多数LC术中不放置腹腔引流管是合理可行的,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休克后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释放时相及伴随的肠、肝、肺组织病理变化。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失血性休克组和对照组。采用RT-PCR、ELISA方法检测失血性休克后30、60、90min及复苏后30、90min肠、肝、肺组织内TNF-α、IL-6 mRNA表达及血清中TNF-α、IL-6含量;HE和IHC染色检测伴随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①休克30min时,肠、肝、肺内的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未见升高;60min时肠道先出现TNF-αmRNA表达升高(P〈0.05):而肝脏在90min开始表达升高(P〈0.05),肺脏则在复苏后30min开始表达升高(P〈0.05)。复苏后90min肠、肝、肺的细胞因子表达都继续显著升高(P〈0.01)。②TNF-α 在肠、肝、肺的表达升高最早,其后为IL-6 mRNA。③30min时门静脉和外周血中TNF-α、IM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60min时门静脉血中含量显著升高(P〈0.01)。④休克后肠黏膜坏死脱落;肝组织结构紊乱、肝窦增宽、肝细胞变性坏死;肺脏间质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结论:失血性休克时细胞因子的释放顺序是肠道、肝脏和肺脏,推测存在“肠-肝-肺”细胞因子释放轴的可能,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995.
2000年3月~2006年12月,我院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91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96.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手术部位的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全髋置换和半髋置换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率及与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度。方法对56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例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和治疗过程的监测。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564例发生SSI9例:220例全髋置换术中发生SSI2例,344例人工半髋置换术中发生SSI7例;8例为外伤后手术病例。9例中4例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3例对甲氧苯青霉素类耐药。多元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一般状况、创伤程度、手术持续时间是重要、独立的SSI危险因素。结论全面认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SSI相关的危险因素对是否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减少SSI的发生率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股骨髁间窝撞击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关节镜下确诊合并股骨髁间窝撞击症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37例43膝.采用镜下清理骨赘、股骨髁间窝扩大成形术治疗.结果 43膝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61分(41~80分) ,术后平均85分(75~100分),关节功能均获明显改善(P<0.05).结论 关节镜检查及镜下微创手术对膝骨关节病性髁间窝撞击症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价值,镜下股骨髁间窝扩大成形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8.
静脉溶栓联合导管碎栓和切栓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静脉溶栓联合导管碎栓和切栓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9例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肺动脉导管碎栓和静脉溶栓加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9例中4例加用了Straub Rotarex导管血栓旋切术。结果19例共行21次治疗。18例经介入治疗后胸闷、紫绀症状均明显改善,肺动脉中央分支血流恢复通畅,血氧饱和度由术前平均86%(74%~96%)上升到治疗后的平均97%(94%~100%)。肺动脉压力从术前的(334-5)mmHg(1mmHg=0.133kPa)下降到术后的(254-5)mmHg(t=13.2,P〈0.01)。l例双侧肺动脉主干大块血栓栓塞的患者,介入治疗无效,后经胸外科手术取栓未能成功,患者死亡。4例成功地采用了Straub Rotarex旋切治疗肺动脉血栓,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采用导管碎栓和血栓旋切等介入技术联合静脉溶栓抗凝治疗,是治疗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有效而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9.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初步探讨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和图像质量。方法对215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或冠状动脉早期病变患者进行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步骤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用平扫图像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用增强扫描图像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总结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和后处理方法。将图像质量分为3级,按冠状动脉分段标准评价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215例患者钙化积分值中位数为82.2(2.3~1827.9)。增强扫描平均心率为(80.6±15.3)(57~139)次/min,尽可能使冠状动脉良好显示的后处理方法有:(1)多个时相筛选法;(2)2个或多个时相补充法;(3)早搏去除法和心律不齐移位法。共评价3026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图像质量为1级者占97.5%(2951/3026),2级者占2.0%(62/3026),为3级者占0.5%(13/3026);图像质量为2级和3级的节段多由于呼吸伪影所致。215例患者共91例冠状动脉各节段均未见斑块或狭窄,共诊断〈50%冠状动脉狭窄节段112个,≥50%冠状动脉狭窄节段213个。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情况下可获得非常好的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心率不再是影响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单时相或多时相重组可良好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应用心脏营养素-1(cardiotrophin-1,CT-1)治疗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有效剂量和安全剂量,观察不同剂量的CT-1对正常骨骼肌、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的副作用.方法 取Swiss小鼠80只,随机分成8组,每组分别于胫神经切断术后连续腹腔注射重组小鼠CT-1(rmCT-1)40、60、80、100、120、140、160μg·kg-1·d-1,剩余1组腹腔注射等体积CT-1溶媒,28d后称量失神经侧腓肠肌、正常侧腓肠肌和心脏的湿重;测量胸主动脉平滑肌厚度;检测正常腓肠肌中α-actin和MHC Ⅱa以及心肌中β-MHC的表达、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中α-actin的含量.结果 采用腹腔注射给药,当CT-1用量达到60μg·kg-1·d-1时,开始对失神经骨骼肌产生营养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增强,当给药剂量超过100 μg·kg-1·d-1后,出现对正常骨骼肌、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的影响.给药剂量达到120μg·kg-1·d-1时,开始促进心肌β-MHCmRNA的表达,增加正常心脏的湿重.当给药剂量达到140μg·kg-1·d-1时,开始促进正常骨骼肌α-actin和MHC Ⅱ amRNA的表达,以及骨骼肌湿重的增加,同时提高了主动脉血管平滑肌α-actin的含量,增加了血管平滑肌的厚度.结论 腹腔注射CT-1防治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有效剂量为60 μg·kg-1·d-1,最高安全剂量为100 μg·kg-1·d-1.当给药剂量达到120 μg·kg-1·d-1时,开始出现心肌肥厚,当给药剂量达到140 μg·kg-1·d-1时,可导致正常骨骼肌的肥大和血管平滑肌的增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